追踪太阳感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3915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追踪太阳感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器,用来感受太阳或其它光源位置及其变化。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追踪太阳的传感装置通常采用功率比较或电压比较的形式来识 别太阳的位置及其变化。但是,比较电路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所用器件较多, 使系统的稳定性和区分度不容易控制,同时也造成了制造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追踪太阳感光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追踪太阳传感器,包括感光器件和控制电路。
所述的感光器件包括感光器件外壳和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感光面向上,
布置在外壳底板阴影区的底板上,与阴影区分界线相切的远离窗口一侧;
构成控制电路的器件之间的连接
光敏电阻的两根光敏电阻引出线的一根与电源的负极、非门的一端和继电 器线圈的一端连接;光敏电阻引出线的另一根与可调电阻的一端、非门的另一 端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可调电阻的另一端经开关接电源的正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前提下,避免使用比较电路,直 接进行光源的感测和输出。进采用光敏电阻、可调电阻、继电器、非门(74HC04), 机构简单。能够在光的触发下直接完成电压输出,省去了通常感光装置具有的 比较电路,同时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敏捷性。


图1是追踪太阳感光器控制电路原理图1A是驱动电路图2是追踪太阳感光器主视图3是追踪太阳感光器左视图4是追踪太阳感光器俯视图5是追踪太阳感光器轴测图6是太阳光线与追踪太阳感光器的感光面窗口垂直照射的示意图; 图7是太阳光线与追踪太阳感光器的感光面窗口不垂直照射的示意图; 图8追踪太阳感光器安装在太阳能电池上的示意图; 图9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光敏电阻l、外壳底板阴影区2、感光面挡板3 、感光面窗口4、外 壳底板的光照区与阴影区分界线5、外壳底板照亮区6、光敏电阻引出线7、感 光器件外壳8、开关9、太阳能电池板IO、感光控制电路ll、电机电路12、电 源13 、开关14、可调电阻15 、驱动电路电源16、非门17、电机18、继电器 线圈J、继电器接点JK。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追踪太阳感光器,它包括感光器件和感光器控制电路ll。 所述的感光器件,见图2 5,它包括感光器件外壳8和光敏电阻1;光 敏电阻1的感光面向上,布置在外壳底板阴影区2的底板上,与阴影区分界线5 相切的中心线上,位于远离窗口一侧。两根光敏电阻引出线7从感光器件外壳8 底板上预先打好的两个直径1至2mm的小孔穿出。构成感光器控制电路11的器件之间的连接,见图l:
光敏电阻1的两根光敏电阻引出线7的一根与电源B的负极、非门(74HC04) 17的一端和继电器线圈18的一端连接;光敏电阻引出线7的另一根与可调电 阻15的一端、非门(74HC04) 17的另一端和继电器线圈18的另一端连接;可调 电阻15的另一端经开关14接电源13的正极。非门还包括74LS04,74LS14等。
当太阳光线与追踪太阳感光器的感光面窗口垂直照射时,见图6,感光面挡 板3的阴影恰好将光敏电阻1覆盖,此时光敏电阻不触发。
当太阳光线与感光面不垂直且位于外壳中心面靠近窗口一侧时,顶部挡板3 在外壳底板阴影区2会减小,见图7,使光敏电阻1位于阳光照射区,此时光敏 电阻的阻值减小,若开关14闭合,继电器线圈J获电。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追踪太阳感光器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四个边的中心凹 槽中,见图8和9,追踪太阳感光器的感光面窗口4向上。当电机电路12中继 电器接点JK和开关9闭合时,电源16给电机19供电,电机驱动驱动机构对太 阳能电池板进行相应的角度调整,追踪太阳。
权利要求
1.一种追踪太阳感光器,包括感光器件和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感光器件包括感光器件外壳(8)和光敏电阻(1);光敏电阻(1)的感光面向上,布置在外壳底板阴影区(2)的底板上,与阴影区分界线(5)相切的远离窗口的一侧;构成控制电路的器件之间的连接光敏电阻(1)的两根光敏电阻引出线(7)的一根与电源(13)的负极、非门(17)的一端和继电器线圈(18)的一端连接;光敏电阻引出线(7)的另一根与可调电阻(15)的一端、非门(17)的另一端和继电器线圈(18)的另一端连接;可调电阻(15)的另一端经开关(14)接电源(13)的正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追踪太阳感光器,能够直接检测光源位置,用于太阳能电池追踪太阳的机构。该感光器包括感光器件和控制电路。感光器件包括感光器件外壳(8)和光敏电阻(1);光敏电阻布置在外壳底板阴影区(2)的底板上,与阴影区分界线(5)相切的远离窗口的一侧;两根光敏电阻引出线(7)从感光器件外壳(8)底板穿出;控制电路的器件之间的连接光敏电阻的一根线(7)与电源(13)的负极、非门(17)的一端和继电器线圈(J)的一端连接,另一根引出线与可调电阻(15)的一端、非门(17)的另一端和继电器线圈(J)的另一端连接;可调电阻(15)的另一端经开关(14)接电源(13)的正极。
文档编号G01C1/00GK101319891SQ200810116919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1日
发明者征 徐, 王玉凤, 郭一竹 申请人:北京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