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波束扇区天线与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6609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波束扇区天线与阵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说,涉及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波束天线。
背景技术
蜂窝通信系统因通信覆盖的区域被映射到各小区的事实而得名。每个这种小区拥有为了向在地理上位于给定的小区内的移动用户提供双向无线/RF通信而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一个或多个天线可以向小区提供服务,其中,通常使用多个天线并且每个天线配置成向小区的一个扇区提供服务。典型地,这些多个扇区天线配置在一座塔上,并由每个朝向外面的天线生成的辐射波束来向各自的小区提供服务。在普通的3扇区蜂窝配置中,每个扇区天线通常具有65° 3dB方位角波束宽度 (AzBW)。在另一配置中,6扇区小区还可以用于增加系统容量。在这种6扇区小区配置中, 每个扇区天线可以具有针对6扇区应用最常用的33°或45° hBW。然而,在一座塔上使用 6个天线(其中,每个天线典型地比3扇区系统中使用的普通65° ^VzBW天线宽两倍)是不紧凑的,并且更加昂贵。双波束天线(或多波束天线)可以用于减少塔上天线的数量。多波束天线的关键是波束形成网络(BFN)。在图IA和图IB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双波束天线的示意图。天线11使用具有在12处示出的3dB 90°混合耦合器的&2BFN 10,并在信号端口 14处在方位角平面中形成波束A和波束B两者。(&2BFN意味着BFN通过使用2个列来生成2个波束)。两个辐射体耦合端口 16连接到也被称为辐射体的天线元件,并且两个端口 14耦合到提供仰角波束倾斜(见图1B)的移相网络。图IC中所示的这种现有技术天线的主要缺点是多于50%的辐射功率被浪费并指向了用于6扇区应用的期望的60°扇区之外,以及方位角波束太宽(150° O-IOdB水平)造成对其它扇区的干扰(如图ID中所示)。此外,由于非预期小区内的一个天线生成的高干扰,低增益和较大的后瓣(大约-IldB)对于现代系统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另一个缺点是使用垂直极化并且没有极化分集。在其它双波束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中(例如在美国专利申请 U. S. 2009/0096702A1中所示的),示出了 3列阵列,但是这种阵列仍然生成非常高的旁瓣 (大约-9dB)。因此,需要一种改善的双波束天线,其在宽频带操作中具有改善的方位角旁瓣抑制、具有改善的增益、以及产生对其它扇区较小的干扰和期望扇区的更佳的覆盖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将不同的双波束天线模块集成到天线阵列中来实现技术优势。这些模块(子阵列)的关键是改善的波束形成网络(BFN)。这些模块可以有利地用作阵列的一部分或独立的天线。完整阵列中的h2、h3以及&4BFN的组合允许对两个波束的振幅和相位分布进行优化。因此,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模块进行集成以形成完整阵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的双波束天线,其具有在宽频带操作中改善的方位角旁瓣抑制、改善的期望的蜂窝扇区的覆盖、以及对其它小区造成的较小的干扰。有利的是,通过将高达95%的辐射功率指向期望的扇区,实现了较好的小区效率。对天线波束的形状进行优化并可连同非常低的旁瓣/后瓣一起进行调整。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使用MxN BFN (例如,针对3列阵列的2X!3BFN和针对 4列阵列的2X4BFN,其中M兴N)来实现一种天线。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制造2列、3列、以及4列的辐射体模块(诸如2X2、2X3、 以及2X4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在给定的列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双极化辐射体。这些模块可以作为阵列的一部分或独立的天线来使用。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2X2和2X3辐射体模块的组合可以用于制造双波束天线,该双波束天线具有大约35°到55° AzBW并且具有针对两种波束较低的旁瓣/后瓣。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将2X3和2X4辐射体模块的组合集成以制造双波束天线,其具有大约25°到45° ^VzBW以及针对两种波束的较低的旁瓣/后瓣。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2X2、2X3和2X4辐射体模块的组合用于制造双波束天线,其具有大约25°到45° ^VzBW以及针对两种波束在方位角和仰角平面内的较低的旁瓣/后瓣。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2X2和2X4辐射体模块的组合可以用于制造双波束天线。所有天线配置可以在接收模式或发射模式下操作。


图1A、IB、IC和ID表示具有传统&2BFN的传统双波束天线;图2A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h:3BFN,其使用3列辐射体形成2个波束;图2B是包括针对两个波束的相关联的相位和振幅分布的2X4BFN的示意图,其使用4列辐射体形成2个波束。图2C是2X4BFN的示意图(其使用4列辐射体形成2个波束),并且进一步配备移相器,其允许波束之间稍微不同的AzBW并配置用于小区扇区优化。图3示出了如何将图IA的BFN有利地组合到双极化的2列天线模块中;图4表示如何将图2A的BFN组合到双极化的3列天线模块中;图5表示如何将图2B或图2C的BFN组合到双极化的4列天线模块中;图6表示一种优选的天线配置,其采用针对2个都具有45° AzBW的波束的模块化方法、以及在辐射体附近表示的用于波束的振幅和相位分布;图7A和图7B表示使用图6中示出的天线配置的在方位角和仰角平面中合成的波束图案;图8A和图8B示出了当使用2x3和2x4模块时实际的双波束天线配置;以及图9-10表示针对在图8A和图8B中所示的配置测量的具有低旁瓣的辐射图案。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考图2A,在20处示出了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为使用辐射体的 3个列形成2个波束而配置的双向h:3BFN,其中,在信号端口 M处形成这两个波束。提供了一个90°混合耦合器22,其可以是或可以不是3dB耦合器。通过90°混合耦合器22的分离系数(splitting coefficient)的变化,可以有利地针对辐射体耦合端口沈获得波束的不同振幅分布从均衡的(1-1-1)到重锥形的(0.4-1-0.4)。提供了具有均等分离(3dB 耦合器)的0.7-1-0. 7振幅。因此,2x3BFN 20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设计灵活性,这允许生成不同的波束形状和旁瓣水平。90°混合耦合器22可以是分支线耦合器、兰格耦合器或耦合线耦合器。针对180°均等分离器(180° equal splitter)观的宽带解决方案可以是具有180° Shiftman移相器的Wilkinson分配器。然而,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诸如环形波导 (rat-race) 180°耦合器或具有附加相移的90°混合耦合器之类的分配器。在图2A中的右侧表示了辐射体耦合端口沈上针对波束1和波束2的振幅和相位分布。3个辐射体耦合端口沈中的每一个可以连接到一个辐射体或一列辐射体,以作为偶极天线、缝隙天线、贴片天线等。成列的辐射体可以是垂直线型或稍微偏移的(交错的列)。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例的双向&4BFN 30的示意图,其配置用于使用4列辐射体并使用作为一个组件的标准巴特勒矩阵38来形成2个波束。180°均等分离器34与上面描述的分离器观相同。在图的右边示出了波束1和波束2两者的相位和振幅。4个辐射体耦合端口 40中的每一个可以连接到一个辐射体或一列辐射体,以作为偶极天线、缝隙天线、贴片天线等。成列的辐射体可以停留在垂直线上或者是稍微偏移的(交错的列)。图2C是包括了位于50处的双向2X4BFN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配置成使用4 列辐射体形成2个波束。BFN 50是图2B中示出的2X4BFN 30的改进版本,并且包括向标准 4X4巴特勒矩阵58馈送信号的两个移相器56。通过对移相器56的相位进行改变,可以选择波束之间稍微不同的AzBW(连同可调整的波束位置)以用于小区扇区优化。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移相器56中的一个或两者。改进的BFN 20、30、50可以分开使用(BFN 20用于3列2_波束天线,BFN 30、50用于4列2-波束天线)。但是使用它们最有益的方式是模块化方式,S卩,具有不同数量的列的 BFN模块的组合或者在同一天线阵列中有不同的BFN,如下面将要描述的。图3表示具有2X2BFN的双极化2列天线模块(其大体在70处示出)。2x2 BFN 10与图IA中所示出的相同。如图所示,这种2X2天线模块70包括使用-45°极化形成波束的第一 2X2 BFN 10、以及使用+45°极化形成波束的第二 2X2 BFN 10。每列辐射体76具有至少一个双极化辐射体,例如,交叉的偶极天线。图4表示具有2X3 BFN的双极化3列天线模块(其大体在80处示出)。2x3 BFN 20与图2A中所示出的相同。如图所示,这种2X3天线模块80包括使用-45°极化形成波束的第一 2X3 BFN 20、以及使用+45°极化形成波束的第二 2X3 BFN 20。每列辐射体76具有至少一个双极化辐射体,例如,交叉的偶极天线。图5表示具有2X4 BFN的双极化4列天线模块(其大体在90处示出)。&4BFN 50与图2C中所示出的相同。如图所示,这种2X4天线模块90包括使用-45°极化形成波束的第一 2X4 BFN 50、以及使用+45°极化形成波束的第二 2X4 BFN 50。每列辐射体76具有至少一个双极化辐射体,例如,交叉的偶极天线。在下面的图6-10中,将针对具有45°和33°天线示出双波束形成的新模块化方法,其作为针对5扇区和6扇区应用是最可取的。现在参考图6,在100处大体表示了用于两个波束(每个波束具有45°的hBW)的双极化天线阵列。在相应的辐射体76附近示出了针对一个波束的相应的振幅和相位。可见天线配置100具有3个2x3模块80以及2个2x2模块70。这些模块与4个垂直分配器 101、102、103、104连接,垂直分配器101、102、103、104具有与使用+45°极化的2个波束和使用-45°极化的2个波束相关的4个端口(如图6所示)。模块80中的辐射体列76之间的水平间距为X3,而模块70中的辐射体之间的水平间距为X2。优选地,尺寸X3小于尺寸X2(X3 < X2)。然而,在某些应用中,尺寸X3可以等于X2(X3 = X2)甚至X3 > X2,这取决于期望的辐射图案。通常,间距X2和X3接近于半个波长(λ/2),并且对间距的调整提供了对所产生的AzBW的调整。将耦合器22的分离系数选择在了 3. 5dB处以得到较低的ki 旁瓣和较高的波束交叉水平(3. 5dB)。参考图7A,在110处示出了由图6中示出的天线100提供的两个波束的模拟方位角图案,其中,Χ3 = Χ2 = 0.46λ并在每个列76中具有相隔0.8 λ的2个交叉偶极天线。 如图所示,每个方位角图案具有相关联的旁瓣,该相关联的旁瓣比相关联的主波束(波束交叉水平为-3. 5dB)至少低-27dB。有利地,本发明被配置以提供在两个平面上均具有较低旁瓣的辐射图案。如图7B中所示,较低水平的上旁瓣121也达到了仰角平面(<-17dB,其超过了<-15dB的工业标准)。如可在图6中所见到的,用较小的振幅锥度损失(0.37dB) 实现了两个平面内的振幅分布和较低的旁瓣。因此,通过对2x2和2x3模块的数量、距离X2 和X3、以及耦合器22的分离系数进行选择,可以达到期望的^VzBW和期望的旁瓣水平。垂直分配器101、102、103、104可以与移相器相结合以用于仰角波束倾斜。图8A示出了当从天线阵列的辐射体一侧观察时针对33° AzBW的实际的双波束天线配置,其具有3个3列辐射体模块80和2个4列模块90。每个列76具有2个交叉偶极天线。4个端口 95与使用+45度极化的2个波束和使用-45度极化的2个波束相关联。图8B表示当从背侧观察天线时的天线122,其中,2x3BFN 133和&4BFN 134与相关联的移相器/分配器135放置在一起。由杆96机械地控制的移相器/分配器135向天线130提供针对两个波束的可独立选择的下倾角。图9是描绘针对在图8A、8B中所示的天线阵列122、在1950MHz处测量的且具有 33度^VzBW的方位角双波束图案的曲线图。参考图10,在140处示出了针对图8A、8B的天线阵列122、在频带1700-2200MHZ 内测量的双波束方位角图案。如可以从图9和图10中所观测到的,在很宽(25%)的频带内达到了较低的旁瓣水平(< 20dB)。仰角图案也具有较低的旁瓣(< -18dB)。正如在图9和图10中意识到的,对每个主波束(波束1和波束2)来说,高达约 95%的辐射功率指向了期望的扇区中,而仅约5%的辐射能量损失在旁瓣和扇区之外的主波束部分中,这显著地减少了当在扇区化的无线小区中使用时的干扰。此外,与传统的6扇区天线相比,显著地减小了天线122的整体物理尺寸,以允许更加紧凑的设计,并使得将这些扇区天线122方便地安装在天线塔上。3个天线122(而不是传统设计中的6个天线)可以方便地配置在天线塔上来向整个小区提供服务,而小区间干扰的很小且大部分的辐射功率指向该小区的预期的扇区。例如,图8A、8B中的2波束天线122的物理尺寸为1. 3x 0. 3m,与具有33度Αζ· 的传统单波束天线的尺寸相同。在基于本发明的模块化方式的其它设计中,可以实现具有不同^BW(针对不同的应用所需要的诸如25度、35度、45度或55度hBW)的其它双波束天线。例如,55度和45 度天线可以用于4和5扇区蜂窝系统。在这些配置的每一种中,通过2X2、2X3和2X4模块的组合、以及辐射体列(如图6和8A中所示)之间的相关联的间隔X2、X3和X4,可以在具有非常低的旁瓣和可调整的波束倾斜的情况下达到期望的AzBW。同样,耦合器22的分离系数提供了针对图案优化的另一自由度。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允许将方位角旁瓣降低 10-15dB。虽然本发明已对具体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了本申请之后许多变化和修改将变得显而易见。例如,本发明能够适用于雷达多波束天线。因此,本发明意在考虑到现有技术的前提下将所附权利要求解释为尽可能广泛地包括所有的这些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波束天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天线阵列,其包括形成MxN阵列的M行N列的天线元件;至少一个第二天线阵列,其包括形成PxQ阵列的P行Q列的天线元件;至少一个第三天线阵列,其包括形成RxS阵列的R行S列的天线元件;至少一个2xN波束形成网络(BFN),其具有配置为形成第一波束的第一输入和配置为形成第二波束的第二输入、以及连接到所述MxN阵列的所述N列的N个输出;至少一个hQ BFN,其具有配置为形成第一波束的第一输入和配置为形成第二波束的第二输入、以及连接到所述PxQ阵列的所述Q列的Q个输出;至少一个hS BFN,其具有配置为形成第一波束的第一输入和配置为形成第二波束的第二输入、以及连接到所述RxS阵列的所述S列的S个输出;以及第一分配器,其将所有所述BFN的所述第一输入连接到第一天线端口,以及第二分配器,其将所有所述BFN的所述第二输入连接到第二天线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天线元件是偶极辐射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天线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信号以第一功率生成第一波束,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以第二功率生成第二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在所述MxN阵列的所述N列之间定义的第一间距与在所述I3XQ阵列的所述Q列的天线元件之间定义的第二间距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在所述MxN阵列的所述N列之间定义的第一间距与在所述RxS阵列的所述S列之间的第三间距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在所述I3XQ阵列的所述Q列之间定义的第二间距与在所述RxS阵列的所述S列之间的第三间距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第一波束具有大约25度到55度之间的第一方位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第二波束具有大约25度到55度之间的第二方位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天线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波束的第一功率的至少70%辐射到所述第一方位角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天线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二波束的第二功率的至少70%辐射到所述第二方位角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天线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波束的第一功率的至少80%和所述第二波束的第二功率的至少80%分别辐射到所述第一方位角内和所述第二方位角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天线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波束的第一功率的至少90%和所述第二波束的第二功率的至少90%分别辐射到所述第一方位角内和所述第二方位角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天线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波束的第一功率的至少95%和所述第二波束的第二功率的至少95%分别辐射到所述第一方位角内和所述第二方位角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N= 2,Q = 3,S = 4。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N= 2,Q = 3,S = 0。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N= 2,Q = 0,S = 4。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中,N= 0,Q = 3,S = 4。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包括多个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天线阵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包括多个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阵列。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阵列放置在至少2个所述第二天线阵列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天线阵列中的每一个都具有 25度到55度之间的3dB方位角波束宽度,并且分别作为所述第一和第二波束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的功率的至少80 %辐射到各自的方位角内。
22.—种具有配置为通过第一波束发射/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一端口和配置为通过第二波束发射/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端口 hN BFN,所述BFN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口与N 个辐射体耦合端口之间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耦合,其中,N ^ 3。
23.所述MxN双向BFN,其中,M乒N。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2x3双向BFN,其中,所述BFN包括90°混合耦合器和 180° 3dB分离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2x4双向BFN,其中,所述BFN包括一对180°3dB分离器和乜4巴特勒矩阵。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2x4双向BFN,其中,所述BFN还包括插在所述180°3dB 分离器中的一个和所述4x4巴特勒矩阵之间的至少一个移相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2x4双向BFN,其中,所述BFN还包括插在所述180°3dB 分离器中的每个和所述4x4巴特勒矩阵之间的单独的移相器。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低旁瓣波束形成方法和双波束天线结构,其可以优选地用于3扇区和6扇区蜂窝通信系统。完整的天线将2列、3列或4列双波束子阵列(模块)与改进的波束形成网络(BFN)进行组合。这些模块可以作为阵列的一部分来使用,或者作为独立的2波束天线来使用。通过集成不同类型的模块来形成完整的阵列,本发明提供了改进的双波束天线,其具有宽频带操作中改进的方位角旁瓣抑制、期望的蜂窝扇区中改进的覆盖、以及对其它小区造成的较小的干扰。有利地,通过将高达95%的辐射功率指向期望的蜂窝扇区内来实现较佳的小区效率。
文档编号G01S13/00GK102257674SQ200980151807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0日
发明者H·曹, I·季莫费耶夫, M·日摩门, 华言平 申请人:安德鲁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