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9121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验证模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验证汽车顶盖、车门、侧 围内外面数据的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当今世界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这对汽车设计有 了更高的要求,汽车验证模型是汽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保证了后续设计开发的正确性 及方向。而一般验证顶盖、车门、侧围等汽车部件内侧或外测数据的验证模型一般只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能验证汽车内外表面数据 的模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包括钢管骨架、玻 璃钢、液体带木、定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代木层上表面按汽车内表面的模型数据设有契 合汽车内表面的弧度结构,代木层底面按汽车外表面的模型数据设有契合汽车外表面的弧 度结构,沿代木层的中间层设有骨架孔,骨架孔内设钢管骨架,钢管骨架的两端位于骨架孔 外,钢管骨架两端分别设定位安装板,所述的骨架孔与钢管骨架之间涂覆有玻璃钢层。所述的定位安装板按汽车的结构造型设有安装孔、安装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模型结构简单,节省成本,方便实用,实现了汽车 双面一体验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过程中的示意图。参见附图1、图2,1为高密度粗粒泡沫块;2为钢管骨架;3为玻璃钢层;4为代本 层;5为定位安装板。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主要应用在验证顶盖、车门、侧 围等弧形设计的汽车部件上,该验证模型包括钢管骨架、玻璃钢层、代木层、定位安装板,其 中,代木层4上表面按汽车内表面的模型数据设有契合汽车内表面的弧度结构,代木层4底 面按汽车外表面的模型数据设有契合汽车外表面的弧度结构,沿代木层4的中间层设有骨 架孔,骨架孔内设钢管骨架2,钢管骨架2的两端位于骨架孔外,钢管骨架2两端分别设定位安装板5,所述的骨架孔与钢管骨架之间涂覆有玻璃钢层3,所述的定位安装板5按汽车的 结构造型设有安装孔、安装定位孔。上述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可按如下加工方法制得,参见图2 以高密度粗粒泡沫块1为材料,采用数控机床按汽车外表面弧度数据外放5mm后, 在高密度粗粒泡沫块1的上表面铣削加工一个凹槽,该凹槽外放的5mm是预留给外表面的
加工量。在凹槽上布置一层40mm厚的液体代木,等液体代木凝固后形成底代木层,加工出 骨架槽,骨架槽的底面与底代木层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IOmm ;然后在骨架槽内均勻涂 刷约3mm厚的玻璃钢,把两端焊接有定位安装板5的钢管骨架2放置在骨架槽内,钢管骨架 2随形于骨架槽,然后在位于骨架槽一段的钢管骨架2四周再涂刷一层厚度约为3mm的玻璃 钢,使前后两次涂覆的玻璃钢形成的玻璃钢层3将钢管骨架2包围起来;然后再在放置好钢管骨架2的底代木层上布置20mm厚的液体代木,等液体代木凝 固后与原先的底代木层形成一整体代木层,从而将裹有玻璃钢层3的钢管骨架2固定于该 整体代木层中,并形成一包裹钢管骨架2的骨架孔;然后按照汽车的实际结构造型在定位 安装板5上加工出安装面、安装孔及安装定位孔,再采用五轴数控机床按汽车内表面模形 数据铣削该整体代木层的上表面,使整体代木层上表面形成契合汽车内表面的弧度,然后 翻面装夹固定后,去掉高密度粗粒泡沫块1,在原先的底代木层表面按汽车外表面的模型数 据铣削,形成契合汽车外表面的弧度,从而形成上下两面分别设有契合汽车内外表面弧度 的代本层4。
权利要求一种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包括钢管骨架、玻璃钢层、代木层、定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代木层(4)上表面按汽车内表面的模型数据设有契合汽车内表面的弧度结构,代木层(4)底面按汽车外表面的模型数据设有契合汽车外表面的弧度结构,沿代木层(4)的中间层设有骨架孔,骨架孔内设钢管骨架(2),钢管骨架(2)的两端位于骨架孔外,钢管骨架(2)两端分别设定位安装板(5),所述的骨架孔与钢管骨架之间涂覆有玻璃钢层(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安装板(5) 按汽车的结构造型设有安装孔、安装定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验证模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验证汽车顶盖、车门、侧围内外面数据的双面式车用验证模型,包括钢管骨架、玻璃钢、液体带木、定位安装板,其特征在于代木层上表面按汽车内表面的模型数据设有契合汽车内表面的弧度结构,代木层底面按汽车外表面的模型数据设有契合汽车外表面的弧度结构,沿代木层的中间层设有骨架孔,骨架孔内设钢管骨架,钢管骨架的两端位于骨架孔外,钢管骨架两端分别设定位安装板,所述的骨架孔与钢管骨架之间涂覆有玻璃钢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模型结构简单,节省成本,方便实用,实现了汽车双面一体验证。
文档编号G01B3/14GK201688784SQ201020193888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3日
发明者姜松涛, 蔡向荣, 郭艳民 申请人:上海同捷三花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