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柜门开关的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3176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安全柜柜门开关的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实验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生物安全柜柜门开关的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操作液体或半流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者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者另一种液体中时,可能产生气溶胶。而在对琼脂板划线接种、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对感染液体进行离心以及进行动物操作时,这些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气溶胶。对于这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直径小于5微米的气溶胶以及直径为5 100 μ m的微小液体,实验室工作人员通常不能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并可能吸入或者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其原理是通过过滤器将有害物质滤除后,通过排风系统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到实验室外、部分返回到工作台面,减少由于气溶胶暴露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交叉污染,并且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生物安全柜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20、柜体10,柜体10上方设置出风口 11, 底面设置有工作台12、观察窗13和进风口 14,在柜体10内部设置有滤材和排风系统。传统的检测机构,使用机械式开关前端的滚轮压在玻璃门上,通过上下移动玻璃门时安装在安全柜两侧的开关的不同状态组合来识别玻璃门位置状态。该种方式是接触式,使用的开关难免对玻璃门的状态有所影响,容易造成压的过紧,玻璃门移动困难,或者压的过松,未能接触到触点,即开关失效,导致检测门状态出错。另外一种采用单块磁钢配合磁敏元件的方式,由于磁钢对磁敏元件是点对点的方式,所以只能检测固定某点位置状态,不能识别出门是高于该点或者低于该点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柜门开关的检测结构, 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生物安全柜中的检测机构成本较高,检测不精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安全柜柜门开关的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玻璃门上的磁条和设置在玻璃门两边的柜体上的磁性开关。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结构,所述磁性开关与所述磁条不接触。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结构,所述磁条在玻璃门的两侧边分别设置。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条配合磁敏元件的非接触式方式,相比原有的机械式开关,是一种非接触方式的检测结构,减少了开关对玻璃门本身的影响,成本更低。并且,且相比使用几块磁钢配合磁敏元件的方式,可以检测到门过高和过低位置。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实现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

图1是现有技术生物安全柜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使用非接触式的磁条结合此敏感元件的检测机构, 代替原有的机械开关,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实施例一请参考图2,一种生物安全柜柜门开关的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玻璃门21上的磁条23和设置在玻璃门21两边的柜体10上的磁性开关22。所述磁条23在玻璃门21的两侧边分别设置,磁性开关22也在柜体10对应玻璃门21的两侧壁上对应设置,磁性开关22与所述磁条23不接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条配合磁敏元件的非接触式方式,相比原有的机械式开关,是一种非接触方式的检测结构,减少了开关对玻璃门本身的影响,成本更低。并且,且相比使用几块磁钢配合磁敏元件的方式,可以检测到门过高和过低位置。上公开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其本身,任何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变化和更动,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安全柜柜门开关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玻璃门上的磁条和设置在玻璃门两边的柜体上的磁性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开关与所述磁条不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在玻璃门的两侧边分别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柜门开关的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玻璃门上的磁条和设置在玻璃门两边的柜体上的磁性开关。所述磁性开关与所述磁条不接触;所述磁条在玻璃门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条配合磁敏元件的非接触式方式,相比原有的机械式开关,是一种非接触方式的检测结构,减少了开关对玻璃门本身的影响,成本更低。
文档编号G01V3/08GK201945290SQ201020633028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冯金栋, 吴峻, 奚妙林 申请人: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