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圈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614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圈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码器,尤其涉及一种单圈编码器,具体适用于对机械转动角位移的测量。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常需要使用编码器对机械运动进行测量、量化后,从而完成对机械运动系统的精确控制。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731403Y,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10月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编码器,包括有一基座,该基座底面设有呈环圈状的金属电刷板;一折动片,其是设置在基座上;该折动片设有呈等间距的导电片,且该导电片恰抵触在金属电刷板上;一转盘,其是穿套在折动片上,该转盘面对折动片的面上设有第一卡口件;一压掣件, 其是压靠在转盘上,该压掣件一端恰穿套在基座上,且该压掣件上设有一环框;一壳体,把基座、折动片、转盘及压掣件包覆在一起。虽然该实用新型不仅可减低磨损,增加构件的寿命,而且还能增加组装的便利性。但是由于该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电刷板易磨损,使用寿命较短,此外,电刷板在磨损后,导致编码器的测量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寿命较短、测量精度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测量精度较高的单圈编码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单圈编码器,包括顶盖、 传动轴以及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底座,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后形成编码器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编码器内腔内的一端套设有磁钢底座,所述磁钢底座上设置有磁钢,所述磁钢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编码器内腔的顶壁上设置有一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磁钢相对设置有磁感应器,所述磁感应器与所述磁钢间隔设置。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一编码器底座,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编码器底座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为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圈编码器在传动轴上连接有磁钢,在磁钢的上方设置有磁感应器,使用中传动轴转动后使磁钢产生的磁信号发生变化,感应器按一定频率实时采集当前磁信号后最终将其转换成数字量, 从而完成对机械转动角的测量,由于传动轴、磁钢和磁感应器工作时不产生机械磨损,性能较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较长、测量精度较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顶盖10,传动轴12,底座14,编码器底座16,编码器内腔18,磁钢底座20,磁钢22,电路板M,磁感应器2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一种单圈编码器,包括下端开口的圆形顶盖10、传动轴12和底座 14,底座14套设在传动轴12上,底座14上固定连接有一编码器底座16,顶盖10的开口端与编码器底座16固定连接后形成编码器内腔18。传动轴12位于编码器内腔18内的一端套设有磁钢底座20,磁钢底座20上设置有磁钢22,磁钢22与传动轴12连接,编码器内腔 18的顶壁上设置有一电路板24,电路板M上与磁钢22相对设置有磁感应器沈,磁感应器 26与磁钢22间隔的非接触设置。使用中传动轴12转动后使磁钢22在径向产生变化的磁信号,磁感应器沈按一定频率实时采集磁钢22产生的当前磁信号后最终将其转换成数字量,从而完成对机械转动角的测量,由于传动轴、磁钢和磁感应器工作时不产生机械磨损,因此性能较稳定。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较长、测量精度较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单圈编码器,包括顶盖、传动轴以及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底座,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后形成编码器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编码器内腔内的一端套设有磁钢底座,所述磁钢底座上设置有磁钢,所述磁钢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编码器内腔的顶壁上设置有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磁钢相对设置有磁感应器,所述磁感应器与所述磁钢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圈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一编码器底座,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编码器底座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圈编码器,包括顶盖、传动轴以及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底座,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后形成编码器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编码器内腔内的一端套设有磁钢底座,所述磁钢底座上设置有磁钢,所述磁钢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编码器内腔的顶壁上设置有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磁钢相对设置有磁感应器,所述磁感应器与所述磁钢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不仅使用寿命较长,而且测量精度较高。
文档编号G01D5/12GK202024770SQ20112001735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李伟华, 李永强, 王炜, 罗黎明, 苗正辉, 董建伟 申请人:苏州博睿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