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853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学中的分析实验的辅助设备,特别是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所用到的进样针。
背景技术
分析如蚂蚁、蚜虫、粉虱、蓟马等这一类的细小昆虫的体表碳氢化合物,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别、检验检疫等有实践意义的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蓟马为例, 以往的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实验,多数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其基本的操作步骤是这样先捕获大量的蓟马虫体并对虫体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其置入特定的有机溶剂中溶解,接着将溶液放入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当中,加热到实验温度使其蒸发成混合气体,再采集该气体并作相应的成分分析。然而这种实验方法事先必须准备大量试虫,而且实验用的有机溶剂的成分难免会扰乱分析结果,同时溶液提取时间也要相对控制得较为精确,过短或过长均会影响实验结果。如果采用直接气化实验虫体的方法,虽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需要有一种新型的进样针来辅助进行实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其具有能让实验试虫直接进入至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中进行气化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气化腔,所述气化腔上开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化孔及可开启与封堵的进样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包括内部设有通道的针管与位于该通道内、可从针管中抽出的衬芯,所述气化孔与进样口均设在针管上,所述衬芯完全插入针管之后,衬芯将进样口完全堵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衬芯的插入端为后端、另一端为前端,所述进样口位于气化孔的后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管的前端开放,且内部设有将该开放端封堵住的填充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样针的本体上设置具有气化孔和进样口的气化腔,使实验试虫在置入进样针并送至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的加热腔中后, 其即可被气化变成检测气体从气化孔中逸出,从而可被回收并进行检测,这使得检测实验相较传统的溶液萃取方法变得更加简便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广泛用于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中。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分析检测实验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实用新型是要辅助进行这样的一种新型的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的参照图1 图2,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其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至少一头试虫、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和进样针;2)、将试虫置入进样针中,然后将进样针插入至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中,保证试虫位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的加热腔6内;3)、操控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对试虫进行加热使其气化;4)、收集气化后产生的气体并对该气体进行成分分析。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之前,还包括有将试虫置入冰冻室中进行预冷却的步骤。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中,所述试虫置入加热腔中的深度为离加热腔6入口 50 60mm。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采取这样的实施方式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有气化腔11,所述气化腔11上开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化孔12及可开启与封堵的进样口 1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1包括内部设有通道的针管2与位于该通道内、可从针管2中抽出的衬芯3,所述气化孔12与进样口 13均设在针管2上,所述衬芯3 完全插入针管2之后,衬芯3将进样口 13完全堵住。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衬芯3的插入端为后端、另一端为前端,所述进样口 13位于气化孔12的后方。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针管1的前端开放,且内部设有将该开放端封堵住的填充物。具体地,所述填充物为塞针4,所述塞针4的长度为5mm,且其直径要求为 保证其塞入至针管2中之后,依靠外壁接触产生的摩擦力维持其填塞状态而不会脱落,而利用外设的工具可将其从塞入口顶出。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由现有的医用腰椎穿刺针进行改进,具体地,可用一根粗针管及细长针来充当针管2与衬芯3,所述针管2长80mm,外径0. 7mm,壁厚0. 15mm,衬芯3直径0. 35mm,在距离前端IOmm出开直径为0. 2mm的开口作为气化孔12,离前端15mm处开直径为Imm的开口作为进样口 13,并且为了结构更加稳固,将进样口 13的开口方向与气化孔 12错开90度布置,以保证针管2不易折断。假设蓟马为试虫,本实用新型的实验操作流程如下1)、准备不同种类蓟马多头成虫或若虫作为试虫,以及准备进样针及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2)、置试虫于冰箱中冷冻0. 5h备用;3)、把塞针4从针管2的前端塞入,将其封堵住,然后取出1头冰冻的成虫或若虫作为试虫,将该试虫从进样口 13放入针管2内;[0031]4)、从针管2的后端开口插入衬芯3,并缓慢推动衬芯3直至其完全封堵住进样口 13,此时试虫被推入至由塞针4、衬芯3和针管2所组成的气化腔11中;5)、将进样针插入至色谱与质谱联用仪的加热腔中,保证气化腔11的深度位置为离加热腔6入口 50 60mm ;6)、让进样针置于^(TC的进样口中,试虫气化,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在不分流进样模式下解析5min,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柱(0. 25mm*30m*0. 25 u m),柱温采用升温程序起始温度为80°C,保留lmin,然后以5°C /min的升温速度升至200°C,保留2min, 再以l(TC/min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至观01,保留lOmin,载气采用高纯度氮气,柱压为 9.32psi ;7)、解析完毕后,取出进样针,拔出衬芯3,并利用外设的长针插入针管2,将塞针4 顶出,然后清洗进样针的所有配件以备用;8)、重复上述各个步骤,并以蓟马若虫与成虫作为试虫各做若干次实验,取得其体表碳氢化合物总离子流图,再结合空针对照总离子流图分析出蓟马若虫与成虫体表主要碳氢化合物的种类与相对含量。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有气化腔(11),所述气化腔(11)上开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化孔(12)及可开启与封堵的进样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内部设有通道的针管(2)与位于该通道内、可从针管(2)中抽出的衬芯(3),所述气化孔(12)与进样口(13)均设在针管(2)上,所述衬芯(3)完全插入针管(2) 之后,衬芯(3 )将进样口( 13 )完全堵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其特征在于以衬芯(3)的插入端为后端、另一端为前端,所述进样口(13)位于气化孔(12)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的前端开放,且内部设有将该开放端封堵住的填充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进样针,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气化腔,所述气化腔上开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化孔及可开启与封堵的进样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样针的本体上设置具有气化孔和进样口的气化腔,使实验试虫在置入进样针并送至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的加热腔中后,其即可被气化变成检测气体从气化孔中逸出,从而可被回收并进行检测,这使得检测实验相较传统的溶液萃取方法变得更加简便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广泛用于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GC-MS分析检测实验中。
文档编号G01N30/16GK202057633SQ20112006071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0日
发明者何余容, 吕利华, 赵成银, 邵晓迎, 钟锋, 韦卫, 高燕, 齐国君 申请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