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板跌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158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极板跌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蓄电池极板铅膏牢固度的极板跌落试验台,属检测 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蓄电池极板铅膏与极板本体连接的牢固程度是极板质量的一项重要判定项目。目前,对蓄电池极板铅膏牢固度的检测有些是采用手扭曲极板,这种方法由于检测者手的施力大小不一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还有一种方法是将极板从某一高度自由坠落,看铅膏松散程度来判断极板是否合格,这种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人为的将极板从某一高度坠落,无法保证每次极板的跌落高度能够准确统一,而且也无法保证每次极板跌落都是自由落体,实验条件不统一,也就无法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检测条件易于再现、检测结果准确的极板跌落试验台。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极板跌落试验台,特别之处是它由自下而上设置的底座、立柱和试验机头构成,所述试验机头包括横梁、操作手柄、拉簧、及对称设置的两支架、两拉杆、和两直线轴承,其中,横梁与立柱固定,支架与直线轴承固定,直线轴承与横梁滑动配合,所述操作手柄一端与立柱上端铰接,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支架,另一端铰接操作手柄,所述拉簧位于两拉杆之间,其两端分别固接两支架。上述极板跌落试验台,所述两支架前端分别设有托盘,托盘上设有螺钉槽,托盘与支架由螺钉连接。上述极板跌落试验台,所述底座下部设有四个地脚,其中一个为调整地脚,其它三个为固定地脚。本实用新型针对蓄电池极板铅膏牢固程度缺乏合适的检测工具问题而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极板跌落试验台。该试验台通过压下操作手柄,可将被测极板由定高处释放自由落下,因极板跌落高度和跌落条件一致,可以保证每次试验环境的再现性,因此检测结果准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仅靠人力驱动即可实施,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正侧向);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后侧向)。图中标号表示如下I、底座,2、立柱,3、调整地脚,4、操作手柄,5、支架,6、托盘,7、横梁,8、拉杆,9、拉簧,10、直线轴承,11.螺钉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I、图2,本实用新型由位于下部的底座I、位于底座上的立柱2和固定在立柱上的试验机头构成。试验机头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件,它包括横梁7、操作手柄4、拉簧9、及分别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架5、两根拉杆8、和两个直线轴承10。所述横梁固定在立柱上端,支架与直线轴承固定,直线轴承与横梁形成滑动配合,操作手柄一端与立柱上端铰接,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支架,另一端铰接操作手柄,拉簧位于两拉杆之间,其两端分别固接两支架。在两支架5前端分别设有托盘6,托盘上设有螺钉槽11,托盘与支架由螺钉连接。底座I下部设有四个地脚,其中一个为调整地脚3,其它三个为固定地脚。调整地脚由螺栓、调整螺母和弹簧构成,旋转调整螺母即可调整底座水平。 仍参看图I、图,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调节调整地脚3将极板跌落试验台放置水平;调整两个托盘6之间的宽度,其宽度为比被测试极板宽度小10 mm ;将被测试极板放置两个托盘之间,用手按下操作手柄4,在手柄用下,拉杆8使两支架5克服拉簧9的弹簧力向两边移动,当两个托盘之间的宽度大于极板宽度时,极板作自由落体运动跌落在实验台上;松开操作手柄,两支架在拉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为下次试验作准备。
权利要求1.一种极板跌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它由自下而上设置的底座(I)、立柱(2)和试验机头构成,所述试验机头包括横梁(7)、操作手柄(4)、拉簧(9)、及对称设置的两支架(5)、两拉杆(8)、和两直线轴承(10),其中,横梁与立柱固定,支架与直线轴承固定,直线轴承与横梁滑动配合,所述操作手柄一端与立柱上端铰接,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支架,另一端铰接操作手柄,所述拉簧位于两拉杆之间,其两端分别固接两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板跌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架(5)前端分别设有托盘(6),托盘上设有螺钉槽,托盘与支架由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板跌落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下部设有四个地脚,其中一个为调整地脚(3),其它三个为固定地脚。
专利摘要一种极板跌落试验台,用于解决蓄电池极板铅膏牢固程度测试问题。技术方案是它由自下而上设置的底座、立柱和试验机头构成,试验机头包括横梁、操作手柄、拉簧、及对称设置的两支架、两拉杆、和两直线轴承,其中,横梁与立柱固定,支架与直线轴承固定,直线轴承与横梁滑动配合,操作手柄一端与立柱上端铰接,拉杆的一端铰接支架,另一端铰接操作手柄,拉簧位于两拉杆之间,其两端分别固接两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压下操作手柄,可将被测极板由定高处释放自由落下,因极板跌落高度和跌落条件一致,可以保证每次试验环境的再现性,因此检测结果准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仅靠人力驱动即可实施,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文档编号G01N19/04GK202362236SQ20112048134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宋昱科, 李志刚 申请人: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