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总空气温度的破冰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780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测量总空气温度的破冰探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測量流体流的至少ー个物理參数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ー种用于测量总气温的防结冰探头。其在用于测量发动机入口处和/或航空器(例如巡航航空器)外侧的空气的总温度的航空学领域具有特别有利的应用。
背景技术
照惯例,在安装发动机的航空器上,用于测量空气流温度的温度測量装置布置在进气ロ处或靠近发动机入ロ处或航空器的外表面上。·
在航空器外表面的空气形成高速空气流且有必要測量该空气流的总温度。现有几种类型的探头能够測量总空气温度。特别地,能够使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温度測量装置,在该结构中,通过减小流经集成了感测元件的通道的空气的流动速率来测量总温度。例如,所述测量装置在由申请人于1991年9月2日提交并以參考号FR 2 680 872公开的法国专利申请FR 91-10845中进行了描述。但是,当航空器飞行于在霜或雪的条件下时,在探头壁上积聚的霜和/或雪导致形成冰,所述冰粘附在所述壁上,因此,如果积聚了太多的冰会干扰探头的运行。此外,如果霜和/或雪进入到集成了用于测量空气流的传感器的窗口内部,则在这个区域也可能形成冰,而冰可能会引起測量不准确,甚至妨碍传感器的运行。已经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以克服这些由于在探头上形成冰而导致故障的问题。第一个解决方案包含使用集成了加热机构的測量探头,该加热机构设置为对探头的主体进行加热从而防止在所述探头的壁上形成冰。虽然这种系统颇为有效地防止了霜和/或雪粘附于探头主体,但是由探头的感测元件所做的測量通常会受到所使用的加热机构的干扰,这就导致參数值的不准确的测量而干扰了探头的正常运行,这是由于需要以不同的算法(关于是否为探头提供了能量)来补偿而使得数据的可获取性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提出了其他的解决方案来避免依赖于所述额外的加热机构。例如,在1998年5月19日公开的专利US 5,752,674中所提出的使用g在定位于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的探头上游的冰盾,从而促使冰在该冰盾上而非探头上的生长。在该文献中提出的冰盾具有复杂的形状,包括数个彼此不同的叶片形部分,从而制造出数个冰的形成区域。由于冰形成在所述盾的数个点处,所形成的冰块与形成在単一叶片形部分上的单块结冰相比具有更小的尺寸,因此,当这些较小的结冰破碎并从所述盾上消除的时候,其较小的尺寸意味着能够减小对位于探头下游的部件损伤的风险。但是,由于所述冰盾非常特殊的形状导致其制造会非常复杂。此外,多个叶片形部分削弱了所述盾的整体结构,尤其是,由于该述盾被附加到探头主体上,因此也会削弱组件。在以參考号FR 2 822 230公开于2002年9月20日的法国专利申请FR 02-02967中,提出一种探头,其主体形成为促使粘附于探头主体的壁的任何冰提早脱离的外形,从而使得冰块自身在生长阶段即从探头主体分离,这样它们就不损伤位于探头下游的部件。为此,所提出的探头为具有特殊尺寸的叶片形状以减小冰在探头上的粘附表面,并且还能减小探头主体的粘着特性。因此所提出的探头非常薄,且相对于探头所固定的平面相差很大的角度,这就削弱了探头本身,且探头在广泛使用的极端条件下的可能会产生问题。因此,本发明的ー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測量流体流的物理參数的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定位在航空器上,且能够使探头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特别是有霜和/或雪的条件下)运行,而不会干扰所进行的測量,并且该装置还能够解决至少ー个上面所描述的缺陷。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的目的是提出ー种制造简单的防结冰探头,其具有对极端天气条件增强的抵抗力。通过限制自身从探头主体脱离的冰块的尺寸,所提出的探头还能够避免相对于流体流方向位于探头的下游的部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測量流体流的至少ー个物理參数(特别是总空气温度)的装置,包括-成型主体,该成型主体沿着纵轴线(L)具有细长形状且具有至少两个壁,该两个壁布置为彼此连接成锐角而形成楔形部分,所述楔形部分在平行于成型主体的纵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至少ー个测量流体流的物理參数的感测元件,所述感测元件被布置在穿过成型主体形成的窗口内,其特征在于形成楔形部分的壁中的每ー个包括至少ー个凹ロ,该凹ロ相对于所述壁形成转向角从而削弱形成在楔形部分上的冰。设置在楔形部分上的凹ロ不同于其内布置有感测元件的通窗。优选但不受限的这种测量装置的多个方面,単独或以任何可能的技术组合显示于下文-成型主体相对于穿过纵轴线(L)的中心平面具有対称性,形成楔形部分的壁相对于所述平面包含相同数量的対称的凹ロ;-每个凹ロ沿着垂直于成型主体的纵轴线(L)的方向具有细长形状;-每个凹ロ并不延伸至形成楔形部分的两个壁所共有的边缘;-形成楔形部分的壁的每ー个包含三个凹ロ,所述凹ロ中的ー个形成为与穿过成型主体形成的并包含感测元件的窗ロ相对;-形成楔形部分的两个壁以至少30°角布置,且优选在35°和40°之间;-在楔形部分的壁的每ー个上形成的多个凹ロ的表面一起形成至少25°的角度,且优选在25°和30°之间,此外这个角度又小于楔形部分的壁之间形成的角度;-成型主体从紧固凸缘延伸,所述紧固凸缘具有为测量装置限定固定平面的支架,其中包含感测元件的窗ロ布置在成型主体上与联接至所述紧固凸缘的端部相対的端部;-成型主体包括分别从形成楔形部分的两个壁延伸的两个互补的壁,所述两个互补的壁基本上彼此平行且限定了成型主体的主部分;-包含感测元件的窗ロ形成为从所述两个互补的壁中的一个朝着所述两个互补的壁中的另ー穿过成型主体的主部分;-互补的壁的每ー个相对于楔形部分的对应的壁布置以形成凹部;
-每个凹ロ延伸至在楔形部分的壁和主部分的互补的壁之间形成的凹部;-成型主体包括分别从彼此平行并形成主部分的两个互补的壁延伸的另外两个互补的壁,所述另外两个互补的壁也布置为彼此连接成锐角而形成第二楔形部分,该第二楔形部分在平行于成型主体的纵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成型主体依照下面的原则以长度単位Ul为基础来定尺寸〇形成第一楔形部分的壁相等,使得所述第一楔形部分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尺寸在2 和4 之间,优选为3队,而底的尺寸在1 和3 之间,优选为 I- 5Ul ;〇形成主部分的互补的壁相等,使得所述主部分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长的尺寸在IUl和3 之间,优选为2 ,而宽的尺寸在IUl和I. 5 之间,优选为I. 2UL ;
〇形成第二楔形部分另外的互补的壁相等,使得所述第二楔形部分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尺寸在1 和2 之间,优选为I. 5 ,而底的尺寸在1 和I. 5 之间,优选为L 2队。-两个感测元件布置在穿过成型主体形成的窗ロ内,所述感测元件具有直径为Φ的圆柱形状且沿着平行于成型主体的纵轴线(L)的轴线布置,所述感测元件被定位使得〇两个感测元件的纵轴线之间的距离在I Φ和3 Φ之间,优选为2 Φ ;〇每个感测元件的纵轴线(L)和第一楔形部分特有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之间的距离在3Φ和5Φ之间,优选为4. 5Φ ;〇每个感测元件的纵轴线(L)和第二楔形部分特有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之间的距离在2Φ和3Φ之间,优选为2. 5Φ。-成型主体的每个壁基本上是平坦的。


通过下面的描述将使本发明的其它特性和优点变得更为清楚,这些描述仅是显示性的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參考所附附图来进行解读,其中-图I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防结冰探头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防结冰探头的侧视图;-图3a、3b和3c为图I的防结冰探头分别沿着A-A线、B-B线和C-C线的横截面图;-图4a和4b示意性示出在图I的防结冰探头的叶片部分上形成的冰的横截面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防结冰探头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防结冰探头的主视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防结冰探头的立体图;-图8a和Sb为图7的防结冰探头分别沿着A-A线和B-B线的横截面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防结冰探头的立体图;-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防结冰探头的尺寸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和图2分别为用于测量由箭头F表示的流体流的物理參数的防结冰探头I的立体图和侧视图。防结冰探头I包括沿着纵轴线L基本为细长形状的成型主体2。如图I和图2可见,通窗3形成为穿过成型主体2以允许測量流的流动,所述流采样于在所述窗ロ 3的进入孔和排出孔之间的流体流F,每个孔位于成型主体2的相对面上。窗ロ 3因此形成探头的成型主体2的两个壁之间的贯通管道。穿过探头主体2形成的窗ロ3允许ー个或多个传感器4定位以测量流体流的物理參数,例如温度的測量。因此,可对布置于窗ロ 3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传感器元件制定规定,例如圆柱形细长形状,从而将感测元件4的轴线定位为基本上平行于以细长形状为特征的探头主体2的纵轴线し优选地,防结冰探头I还包括紧固凸缘5,探头I的成型主体2从该紧固凸缘5延伸。紧固凸缘5包含支架6,该支架6使得所述防结冰探头I被固定至例如航空器的壁,从而在基本上垂直于流体流F的方向的纵向方向上布置该探头主体2。除了具有通窗3 (该通窗3能够定位感测元件4以测量表示流体的特征的物理參数),成型主体2还具有特殊的形状以防止结冰干扰由感测元件4做出的測量,且当冰从成·型主体2脱离时,还防止形成在探头I上的冰损伤航空器的相对于流体流F方向位于探头I的下游的部件。因此,成型主体2包括在探头之前的楔形部分7,即,其意在被放置于流体F的流动方向的上游。这个楔形部分7由此可被称为前楔形部分。更特别地,成型主体2包括相对于彼此布置的壁71和72,从而使其具有连接的边缘且形成鋭角,由此所述壁的这种特殊的布置形成成型主体2的楔形部分7。连接这两个壁71和72的边缘优选布置在平行于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方向上,从而使得楔形部分7基本垂直于紧固凸缘5的支架6,探头I的成型主体2从该紧固凸缘5延伸。选择两个壁71和72之间的锐角(对应于沿着探头垂直于成型主体的纵轴线的横向平面由两个壁形成的角度),使得由流体流F携帯的任何霜和/或雪达到粘附于形成楔形部分7的所述壁71和72,更特别地,粘附于该楔形部分7的尖头端。因此选择大于30°的角度,且优选在35°到40°之间的角度。根据本发明,探头I的成型主体2的楔形部分7还包括多个凹ロ 73,所述凹ロ切割于壁71和72的每ー个上。每个凹ロ 73在壁71和72的每ー个的表面上形成切ロ。因此,所述凹ロ 73并不是穿过探头主体的贯穿凹ロ ;它们是在壁71和72上形成的表面切ロ。正如下文可见,这些凹ロ的目的是削弱形成在楔形部分7的壁71和72上的冰,从而使得冰块变得更脆弱而促使其提早破碎成多个尺寸足够小的小块,这样它们就不会引起对位于探头I的下游的部件的损伤。形成在楔形部分7的壁71和72上的凹ロ 73可具有各种形状和位置,只要其允许初始均匀地形成在每个楔形部分7的尖端(即壁71和72的公共边缘)的结冰随后不同地生长即可,而该结冰的不同生长取决于其是形成在楔形部分7的凹ロ部还是形成于楔形部分7的非凹ロ部。优选地,凹ロ对称地形成在壁71和72上的每ー个上,从而使得当流体流F以均匀的方式(即在垂直于探头I的前部平面并经过其纵轴线L的方向上)冲击探头I的前部吋,冰块的形成和削弱也对称地发生。优选凹ロ 73是在垂直于探头I的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的形式。更优选地,这些凹槽是平坦的。形成在壁71和72上的每ー个上的凹槽73优选地在它们之间形成小于在楔形部分的壁71和72之间形成的鋭角(沿着探头垂直于成型主体的纵轴线的横向平面的角度)的角度。例如,壁71和72的每ー个上的凹槽73之间的角度可以选择为大于30。形成在成型主体2的壁71和72上的凹ロ 73不延伸至所述壁71和72所共有的连接的边缘。因此,楔形部分7包括了在楔形部分7的整个高度上相同的前部(相对于流体流F的方向)。除了相对于流体流F的方向位于探头主体2之前的楔形部分7,成型主体2包括主部分8,穿过该主部分8形成有能够定位用于测量流体流的物理參数的感测元件4的窗ロ
3。从这种布置可清楚的看出,凹ロ 73不同于穿过成型主体2的窗ロ 3。该主部分8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但是优选地由彼此平行且平行于成型主体2 的纵轴线的两个壁81和82形成,如图I和图2所示,在图3a至3c中给出了图I的成型主体2沿着不同剖面的横截面图。优选地,形成成型主体2的主部分8的壁81和82从楔形部分7的壁71和72延イ申,从而形成相对于壁71和72的凹部。因此,使用在探头的前楔形部分7的凹ロ 73能够削弱形成在所述壁上的冰且促使冰从所述探头脱离。由于这个原因,没有必要使探头包括加热机构来加热探头主体而使积聚的冰融化。因此,优选地,所提出的防结冰探头并不包括任何专门的融化冰的加热机构。探头I的成型主体2还可以包括后楔形部分9,即放置在探头I的相对于楔形部分7在流体流F的方向上的相反端部处。该第二楔形部分9也由壁91和92 —起形成鋭角,这些壁从形成主部分8的壁81和82延伸。形成第二楔形部分9的壁91和92优选位于主部分8的壁81和82的延长部分,从而在探头I的成型主体2的主部分8和第二楔形部分9之间不形成任何凹部。探头I的成型主体2可直接从紧固凸缘5的支架6延伸。也可以设置一个加长探头的成型主体2的中间部分10,以将感测元件4从探头I的固定平面错位。该中间部分10也能够加强探头I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将成型主体2固定至紧固凸缘5。图4a和4b示意性地示出当流体流F在前面(即在垂直于探头I穿过其纵轴线L的正平面的方向上)冲击探头I的成型主体2时形成在楔形部分7上的冰。更具体地,图4a示出了在楔形部分7的壁71和72的不包括任何凹ロ的部分上的形成的冰,而图4b示出了在楔形部分7的壁71和72的包括凹ロ 73的部分上形成的冰。当防结冰探头I开始处于包括霜和/或雪的流体流F中时,这些成分在楔形元件的尖端处接近并粘附至楔形元件7的壁71和72上。楔形元件7形成为使得其前部(即相对于探头I的成型主体2的前尖头端)在其整个高度上为相同的形状;设置在壁71和72的凹ロ 73实际上并不延伸至楔形部分7的尖头端。以这种方式,无论尖端是否与凹ロ 73相对布置,初始形成在楔形部分7上的冰都在其整个高度上均匀地产生。初始形成楔形部分7上的冰层显不在图4a和4b中且标记为Cl。—旦初始的冰层Cl已经形成在楔形部分7的前尖头部,则冰在该基础层上继续生长而覆盖楔形部分7的尖头。但是,与楔形部分7上的第一初始冰层Cl的沉积相反,在该初始冰层Cl上发生的冰的后续生长根据其是发生在楔形部分7不包括凹ロ的部分还是发生在楔形部分7包括凹ロ 73的部分上而不同。如图4a所示,当冰在楔形部分7不包括任何凹ロ的部分上生长时,冰的生长基本上以均匀的方式在初始冰层Cl的整个表面发生。因此,冰层C2以相对均匀的方式形成在初始冰层Cl上,并粘附于探头I的成型主体2的楔形部分7的尖端。如图4b所示,冰在楔形部分7包括凹ロ 73的部分上的生长是不同的;这就会受到由所述凹ロ 73相对于壁71和72形成的转向角的干扰。冰层C3形成在具有凹ロ 73的部分处,因此具有不同于形成在楔形部分7缺乏凹ロ的部分上的冰层C2的外形。因此,冰在初始层Cl上的生长根据其是否发生在楔形部分7包括凹ロ 73的一部分处或发生在楔形部分7不包括任何凹ロ的一部分处而不同,从而随着冰通过楔形部分7中存在的凹ロ 73生长时,沿着楔形部分7形成的冰被削弱。此外,正如图4a和4b中所示,冰的生长所表示出的不同随着冰在楔形部分7上的生长而越发的明显,从而使得形成在楔形部分7上的冰逐渐被削弱而导致楔形部分7上的结冰提早破裂,接着冰块分离,流体流对冰的冲击并建立起的不平衡有助于这种分离。 因此,成型主体2所呈现出的特殊的设计包括具有壁71和72的前楔形部分7,所述壁71和72上设有凹ロ 73,这种设计促使冰在所述楔形部分7上的不均匀生长,从而削弱了沿着楔形部分7形成的冰,这就促使结冰提早破裂成小尺寸的冰块,而小尺寸的冰块的优点是不会损伤位于防结冰探头I下游的部件。基于结霜的条件,特别是当温度不是很低(略微负值的温度,通常高于-5° C),初始形成在楔形部分7尖头端上的冰层Cl倾向于保持固定于楔形部分7的壁上,包括当上面的冰层从楔形部分7脱离并从防结冰探头I的下游排出的时候。探头的特殊的设计使得冰层Cl始終保持非常薄,因此不会改变探头在空间上的平衡,这就能够避免空气流温度的测量受到干扰。特别地,相对于恢复误差,冰层Cl的尺寸所导致的探头外形的更改是微不足道的(恢复误差与探头的几何形状和其将动能转化成分子平移能量的能力相关)。此外,无论冰层Cl是在已全部分离之后又重新形成,还是保持粘附于楔形部分,冰层Cl都用作为新的冰在楔形部分7上遵循上述相同的生长机制的后续生长的基础,即根据其是发生在楔形部分7包括凹ロ的部分还是发生在楔形部分7不包括凹ロ 73的部分上的非均匀生长。事实上,由楔形部分7的壁71和72在探头I的前方所形成的角度是相对较大的(优选大于30°且更优选在35°和40°之间),这就意味着能够保护測量流体流物理參数的传感器4,因为由这些壁形成的较大的角将刚从楔形部分7脱离的冰块转向向外而使远离探头I的成型主体2。运用楔形部分7的这种特殊的外形,能够有效的防止从楔形部分7脱离出的冰块涌入測量传感器4所处的窗ロ 3,这种涌入会干扰测量传感器4的运行,甚至引起測量传感器4的损伤。在图I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凹ロ 73位于内部定位有传感器4的通窗3的对面。其具有的优点是促使在楔形部分7上位于通窗3的水平处所形成的冰的削弱,使得从楔形部分7位于通窗3的水平处脱离的冰块具有特别小的尺寸。因此,尽管楔形部分7的特殊外形g在使脱离的冰块转向而远离该楔形部分7,然而ー些冰块还是会进入通窗3内,而这些冰块具有较小尺寸的事实减小了损伤测量传感器4的风险。形成在楔形部分7上的凹ロ 73的数量和其沿楔形部分7的壁的相对位置可以变化。图I和2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形成防结冰探头的ー个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每个壁71和72包括三个凹槽形式的凹ロ 73,该凹ロ 73沿着楔形部分7规则地分布,从而在所述楔形部分7上形成多个冰的削弱区域,因此促使形成许多的较小尺寸的冰块。此外,正如刚刚指出的,这些凹ロ 73中的ー个与通窗3 (该通窗3形成在探头I的成型主体2内以整合測量传感器4)相对地定位,这就能够减小可能穿过窗ロ 3 (尽管楔形部分7具有向外展开的外形)的冰块损伤这些感测元件4的风险。 然而,能够设想位于防结冰探头I的前方的楔形部分7还可以有其它的设计。特别地,图5和图6示出了一种实施方案,其中在每个壁(71 ;72)上设置有两个凹ロ 73,这些凹ロ以凹槽的形式放置在沿着楔形部分7的不同位置处。优选如图6所示,设置在第一壁71上的凹ロ 73与设置在第二壁72上的凹ロ错位,这可以促使冰的不均匀生长从而促使其提早破裂。图7、8a和8b所示出的实施方案也包括两个凹ロ 74,该两个凹ロ 74沿着楔形部分7以特殊方式分布。但是,在这个实施方案中示出的凹ロ 74不是凹槽,而是沿着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基本为细长形状的更复杂的切ロ。根据探头又ー个不同的实施方案,例如图9所示,凹ロ 75也是沿着成型主体的纵轴线L设置的细长形式的切ロ,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切ロ与图7的实施方案中的那些切ロ相比具有更小的尺寸(特别是在沿着纵轴线L的尺寸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优选沿着成型主体设置更多数量的凹ロ,例如三个凹ロ,并将ー个凹ロ 75与g在容纳感测元件4的窗ロ 3相对布置。防结冰探头I的尺寸可被优化成能够在任何运行条件下操作。为此重要的是,探头的形状应防止除将被测量的流体流F之外的任何其他成分进入通窗3内,该通窗3包括測量流体流物理參数的感测元件。特别地,这将允许防结冰探头运行在霜、雪或雨的条件下,而不会使这些微粒进入到通窗3内。优选地,形成探头主体2的每个壁基本是平坦的。因此,探头I可使用下面的尺寸规则来定尺寸,而图10示出了最优尺寸。成型主体2依照下面的原则以长度単位Ul为基础来定尺寸(表达式《xUひ〉意指《X倍的长度Uひ〉)-形成第一楔形部分7的壁相等,使得所述第一楔形部分7的横截面(沿着成型主体2垂直于纵轴线L的横向平面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尺寸在2 和4Ul之间,优选为3 ,底的尺寸在IUl和2Ul之间,优选为I. 5Ul ;-形成主部分8的互补的壁相同,使得所述主部分8的横截面(沿着成型主体2垂直于纵轴线L的横向平面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的长的尺寸在1 和2 之间,优选为2队,而宽的尺寸在IUl和I. 5 之间,优选为I. 2Ul ;-形成第二楔形部分9的另外两个互补的壁相等,使得所述第二楔形部分9的横截面(沿着成型主体2垂直于纵轴线L的横向平面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尺寸在IUl和2 之间,优选为I. 5 ,而底的尺寸在IUl和I. 5 之间,优选为I. 2UL。并且,如果探头包括定位于窗ロ 3 (该窗ロ 3穿过成型主体2形成)中的两个感测元件4,所述感测元件4具有直径为Φ的圆柱形状且沿着平行于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轴线布置,优选所述感测元件4应被定位成使得(表达式《χΦ》意指《X倍的直径Φ》)-两个感测元件4的纵轴线之间的距离在IΦ和3 Φ之间,优选为2 Φ ;
-每个感测元件4的纵轴线和第一楔形部分7特有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之间的距离在3Φ和5Φ之间,优选为4. 5Φ ;-每个感测元件4的纵轴线L和第二楔形部分9特有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之间的距离在2Φ和4Φ之间,优选为2. 5Φ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感测元件4的直径Φ与用于成型主体2定尺寸的长度单位队 之间的比率为使得长度单位Ul和直径Φ的比率在3和4之间,且优选队 3. 5. 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測量流体流的至少ー个物理參数的装置,所述物理參数特别是总空气温度,该装置包括 -成型主体(2),该成型主体(2)沿着纵轴线(L)具有细长形状且具有至少两个壁,该至少两个壁布置成彼此连接成锐角而形成楔形部分(7),所述楔形部分(7)在平行于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 -至少ー个測量流体流的物理參数的感测元件(4),所述感测元件(4)被布置在穿过成型主体(2)形成的窗ロ(3)内, 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楔形部分(7 )的壁(71 ; 72 )中的每ー个包括至少ー个不同于所述窗ロ(3)的凹ロ,该凹ロ相对于所述壁(71 ;72)形成转向角从而削弱形成在所述楔形部分(7)上的冰。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型主体(2)相对于穿过所述纵轴线(L)的中间平面具有対称性,形成所述楔形部分(7)的壁(71 ;72)相对于所述平面包含相同数量的対称的凹ロ。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凹ロ在垂直于所述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方向上具有细长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凹ロ并不延伸至形成所述楔形部分(7)的两个壁(71 ;72)所共有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形成所述楔形部分(7)的壁(71;72)的每ー个包含三个凹ロ,所述凹ロ中的ー个与穿过成型主体(2)形成并包含所述感测元件(4)的窗ロ(3)相对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形成楔形部分(7)的两个壁(71;72)以至少30°的角度布置,所述角度优选在35°和4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楔形部分(7)的壁(71;72)的每ー个上形成的多个凹ロ的多个表面一起形成至少25°的角度,优选在25°和30°之间,这个角度小于所述楔形部分(7)的壁(71 ;72)之间形成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型主体(2)从紧固凸缘(5)延伸,所述紧固凸缘(5)具有支架(6),该支架(6)限定了用于固定測量装置的平面,并且其中包含所述感测元件(4)的所述窗ロ(3)形成在所述成型主体(2)上与联接至所述紧固凸缘(5)的端部相対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成型主体(2)包括分别从形成所述楔形部分(7)的两个壁(71 ;72)延伸的两个互补的壁(81 ;82),所述两个互补的壁(81 ;82)基本上彼此平行且限定了所述成型主体(2 )的主部分(8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所述感测元件(4)的所述窗ロ(3)形成为从所述两个互补的壁(81 ;82)中的一个朝着所述两个互补的壁(81 ;82)中的另ー个穿过成型主体(2)的主部分(8)。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互补的壁(81;82)的每ー个相对于楔形部分(7)的对应的壁布置以形成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凹ロ延伸至所述楔形部分(7)的壁(71;72)和所述主部分(8)的互补的壁(81 ;82)之间形成的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型主体(2)包括分别从彼此平行并形成主部分(8)的两个互补的壁(81 ;82)延伸的另外两个互补的壁(91 ;92),所述另外两个互补的壁(91 ;92)布置为彼此连接成锐角而形成第二楔形部分(9),该第二楔形部分(9)在平行于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型主体(2)依照下面的原则以长度単位Ul为基础来定尺寸 -形成第一楔形部分(7)的壁(71 ;72)相等,使得所述第一楔形部分(7)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尺寸在2 和4 之间,优选为3 ,底的尺寸在1 和3 之间,优选为I. 5Ul ; -形成主部分(8)的互补的壁(81 ;82)相等,使得所述主部分(8)的横截面为矩形,该矩形的长的尺寸在1 和3 之间,优选为2 ,而宽的尺寸在1 和I. 5 之间,优选为I. 2 ; -形成第二楔形部分(9)另外的互补的壁(91 ;92)相等,使得所述第二楔形部分(9)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尺寸在1 和2 之间,优选为I. 5 ,而底的尺寸在IUl和I. 5 之间,优选为I. 2Ul。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两个感测元件(4)布置在穿过所述成型主体(2)的窗ロ(3)内,所述感测元件(4)具有直径为Φ的圆柱形状且沿着平行于所述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轴线布置,所述感测元件(4)被定位成使得 -所述两个感测元件(4)的纵轴线之间的距离在1Φ和3Φ之间,优选为2Φ ; -每个感测元件(4)的纵轴线(L)和第一楔形部分(7)特有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之间的距离在3Φ和5Φ之间,优选为4. 5Φ ; -每个感测元件(4)的纵轴线(L)和第二楔形部分(9)特有的三角形横截面的底之间的距离在2Φ和3Φ之间,优选为2. 5Φ。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成型主体(2)的每个壁是基本平坦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流体流的至少一个物理参数(特别是总空气温度)的装置,包括成型主体(2),该成型主体(2)沿着纵轴线(L)具有细长形状,且具有布置成彼此连接成锐角而形成转角部分(7)的至少两个壁,所述转角部分(7)在平行于成型主体(2)的纵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至少一个用于测量流体流的物理参数的感测元件(4),所述感测元件(4)被布置在穿过成型主体(2)形成的窗口(3)内,其特征在于限定转角部分(7)的壁(71;72)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凹口,该凹口相对于所述壁(71;72)形成转向角从而削弱在转角部分(7)上形成的冰。
文档编号G01K13/02GK102869967SQ201180010926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5日
发明者S·第戎, D·拉佩罗尼, B·吕利耶 申请人:奥谢陶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