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2740阅读:6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感器,具体地指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目的就是探测以正确坐姿坐在前排乘客座椅上的乘客,实现座椅使用状态监测功能。随着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座椅压力传感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中、高端车型上。而针对不同车型的座椅结构、发泡类型、面套类型,座椅 压力传感器需要进行专门设计,才能保证与座椅的安装配合,使传感器发挥其最优性能。为了乘客的安全,高级汽车座椅一般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敏感座位上是否有乘客。当有乘客坐在座位上时,压力传感器敏感压力,输出通断信号给报警器,从而提醒乘客系上安全带。但是,传统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单元竖向排列结构,会因座椅发泡过软及乘客坐姿变化而导致传感器采集不到信号的情况,从而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有传感单元的薄片传感器垫和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传感器垫包括第一敏感片、第二敏感片、用于连接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的中间连接片及与第一敏感片连接的尾部连接片,所述尾部连接片的末端设置有电极引出端;所述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与中间连接片形成工字型;所述传感单元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上。上述方案中,所述中间连接片的中轴线上设置有V型槽。这样,可以顺利跨越座椅上的沟槽,避免传感器受压后发生断裂、损坏,增加传感器的机械耐久性。优选地,所述第一敏感片、第二敏感片、中间连接片和尾部连接片均为一体式多层压合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上导电层、上覆盖层、隔离层、下覆盖层、下导电层和下保护层;所述中间连接片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上导电层、上覆盖层、下覆盖层、下导电层和下保护层;所述尾部连接片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上导电层、上覆盖层和下保护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的上导电层与中间连接片和尾部连接片的上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的下导电层与中间连接片的下导电层电连接;[0014]所述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通过粘胶将中间各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上还设置有银质传导线路。优选地,所述传感单元均布在所述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的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上,每侧设置有四个传感单元。这样,传感单元相对于座椅纵轴线对称分布的布局,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高。优选地,所述上保护层、下保护层和隔离层采用绝缘材料,所述上导电层、上覆盖层、下覆盖层和下导电层均采用导电材料。优选地,所述上覆盖层和下覆盖层采用石墨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变传统的传感单元竖向排列结构,而采用相对于座椅纵轴线对称分布的布局,排除了因座椅发泡过软及乘客坐姿变化而导致传感器采集不到信号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V型槽可保证传感器顺利地跨越座椅沟槽,增强机械耐久性。本座椅压力传感器可实现座椅压力检测,感知座椅是否被乘客占 据,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可结合安全带锁扣开关信号,实现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可直接接入安全气囊等相关控制器,实现乘客侧安全气囊锁止,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薄片传感器垫的内部多层压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2所示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有传感单元14的薄片传感器垫和连接线束,薄片传感器垫包括第一敏感片I、第二敏感片2、用于连接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中间连接片3及与第一敏感片I连接的尾部连接片4,尾部连接片4的末端设置有电极引出端12。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与中间连接片3形成工字型。传感单元14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上。结合图3,中间连接片4的中轴线上设置有V型槽13。结合图2,第一敏感片I、第二敏感片2、中间连接片3和尾部连接片4均为一体式多层压合结构。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5、上导电层6、上覆盖层7、隔离层8、下覆盖层9、下导电层10和下保护层11。中间连接片3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5、上导电层6、上覆盖层7、下覆盖层9、下导电层10和下保护层11。尾部连接片4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5、上导电层6、上覆盖层7和下保护层11。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上导电层6与中间连接片3和尾部连接片4的上导电层6电连接。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下导电层10与中间连接片3的下导电层10电连接。上保护层5和下保护层11通过粘胶将中间各层固定连接,上导电层6和下导电层10上还设置有银质传导线路15。传感单元14均布在所述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上导电层6和下导电层10上,每侧设置有四个传感单元14。上保护层5、下保护层11和隔离层8采用绝缘材料,上导电层6、上覆盖层7、下覆盖层9和下导电层10均采用导电材料。上覆盖层7和下覆盖层9采用石墨材料。根据某乘用车座椅结构,传感器垫上设置8个传感单元14,用以感知施加在座椅 上的压力,传感单元14相对于座椅纵轴线对称分布。有且只有当传感器两侧至少一个传感单元14被触发时,确定的电阻值可被测量,探测座椅压力,感知座椅是否被占据,连接线束将采集的信号传递给相关控制器,执行相应的控制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有传感单元(14)的薄片传感器垫和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传感器垫包括第一敏感片(I)、第二敏感片(2)、用于连接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中间连接片(3)及与第一敏感片(I)连接的尾部连接片(4),所述尾部连接片(4)的末端设置有电极引出端(12);所述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与中间连接片(3)形成工字型;所述传感单元(14)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⑵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片(4)的中轴线上设置有V型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敏感片(I)、第二敏感片(2)、中间连接片(3)和尾部连接片(4)均为一体式多层压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5)、上导电层(6)、上覆盖层(7)、隔离层(8)、下覆盖层(9)、下导电层(10)和下保护层(11); 所述中间连接片(3)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5)、上导电层(6)、上覆盖层(7)、下覆盖层(9)、下导电层(10)和下保护层(11); 所述尾部连接片(4)的多层压合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保护层(5)、上导电层(6)、上覆盖层(7)和下保护层(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⑵的上导电层(6)与中间连接片(3)和尾部连接片⑷的上导电层(6)电连接; 所述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下导电层(10)与中间连接片(3)的下导电层(10)电连接; 所述上保护层(5)和下保护层(11)通过粘胶将中间各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导电层(6)和下导电层(10)上还设置有银质传导线路(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14)均布在所述第一敏感片(I)和第二敏感片(2)的上导电层(6)和下导电层(10)上,每侧设置有四个传感单元(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层(5)、下保护层(11)和隔离层(8)采用绝缘材料,所述上导电层¢)、上覆盖层(7)、下覆盖层(9)和下导电层(10)均采用导电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盖层(7)和下覆盖层(9)采用石墨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压力传感器,包括设置有传感单元的薄片传感器垫和连接线束,薄片传感器垫包括第一敏感片、第二敏感片、用于连接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的中间连接片及与第一敏感片连接的尾部连接片,尾部连接片的末端设置有电极引出端;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与中间连接片形成工字型;传感单元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敏感片和第二敏感片上。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单元采用相对于座椅纵轴线对称分布的布局,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本座椅压力传感器可实现座椅压力检测,感知座椅是否被乘客占据,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可结合安全带锁扣开关信号,实现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
文档编号G01L1/00GK202471309SQ20122008608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吴泽民, 张凡武, 朱永胜, 杨诚, 谢瑛, 陈健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