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063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线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线感应器。
背景技术
红外线感应器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当有人进入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 ’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使用方便,安全节能。适用于中、高级宾馆、公寓、企事业单位、商场、过道、走廊等。红外线感应器一般安装在墙体上,但问题在于,在连续下雨的时候,湿气比较重,墙面也比较潮湿,难免会有水汽进入到红外线感应器壳体内,水汽凝结后会造成壳体内的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受潮,从而影响感应器的寿命。
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壳体内的电子元器件不易受潮、寿命更长的红外线感应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外线感应器,包括感应器壳体和设于感应器壳体内的电子兀件,它还包括设于感应器壳体内的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感应器壳体的内腔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的电子元件设于所述的第二腔体内;所述的感应器壳体的第一腔体的底壁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红外线感应器壳体内设有将感应器壳体的内腔分为两腔体的隔板,电子元件设于第二腔体内,而第一腔体的底壁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这样,水汽凝结后可沿漏水孔漏出,可以有效避免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受潮,使得该红外线感应器的寿命更长。作为优选,所述的漏水孔的数量为I个,且所述的漏水孔设于所述的感应器壳体的第一腔体的底壁的边缘处。水汽凝结后沿镜片向下流动,该漏水孔,更加便于水的流出。

图I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感应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中I感应器壳体、I. I隔板、2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2所示,一种红外线感应器,包括感应器壳体I和设于感应器壳体内的电子元件,它还包括设于感应器壳体I内的隔板I. 1,所述的隔板将感应器壳体I的内腔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的电子元件设于所述的第二腔体内;所述的感应器壳体I的第一腔体的底壁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2。[0012]所述的漏水孔2的数量为I个,且所述的漏水孔2设于所述的感应器壳体I的第一腔体的底壁的边缘处。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线感应器,包括感应器壳体(I)和设于感应器壳体内的电子兀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于感应器壳体(I)内的隔板(I. 1),所述的隔板将感应器壳体(I)的内腔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的电子元件设于所述的第二腔体内;所述的感应器壳体(I)的第一腔体的底壁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红外线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水孔(2)的数量为I个,且所述的漏水孔(2)设于所述的感应器壳体(I)的第一腔体的底壁的边缘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线感应器,包括感应器壳体(1)和设于感应器壳体内的电子元件,它还包括设于感应器壳体(1)内的隔板(1.1),所述的隔板将感应器壳体(1)的内腔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的电子元件设于所述的第二腔体内;所述的感应器壳体(1)的第一腔体的底壁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2)。水汽凝结后可沿感应器壳体(1)的漏水孔漏出,可以有效避免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受潮,使得该红外线感应器的寿命更长。
文档编号G01V8/10GK202563104SQ2012202278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叶全丰 申请人:宁波奥莱新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