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0413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端盖,所述底盘和端盖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销,固定销一端均设置在底盘内部,固定销围绕底盘的中心组合成若干组环形结构,其中两组相邻的环形结构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漏液空腔,漏液空腔均匀分布在底盘上,底盘和端盖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安装通孔,设置在底盘上的安装通孔的轴线和设置在端盖上的安装通孔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底盘上的安装通孔的顶端和设置在端盖上的安装通孔的底端相互接触。该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利用设置的固定销固定载玻片,保证载玻片侧面与固定盘底盘点接触,这样减少了染色完成后离心脱液的残留,提高了染片效率,节约染液,染色效果更好。
【专利说明】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属于微生物细胞涂片染色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微生物细胞涂片染色自动化技术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目前在用的设备仅有全自动革兰氏染片仪。该仪器原理是将多个涂有样本的载玻片固定在一个可以旋转的圆形塑料容器盒中,各载玻片沿容器盒等距离立着分布。工作时,圆形塑料容器盒不停转动,染片仪腔体上的喷嘴连续向圆形塑料容器盒内的载玻片标本喷射染液,达到给标本染色效果。虽然该仪器相对微生物细胞涂片手工染色省时、省力,但因为染液是连续喷射,真正用在标本上染色的染液很少,造成染液的浪费,同时因为染液浸润标本时间极短,染色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载玻片标本染色时存在染液的浪费以及染色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够将载玻片标本水平固定,使得染片效率提高,同时节约染液,染色效果更好。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端盖,所述底盘和端盖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销,固定销一端均设置在底盘内部,固定销围绕底盘的中心组合成若干组环形结构,其中两组相邻的环形结构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漏液空腔,漏液空腔均匀分布在底盘上,底盘和端盖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安装通孔,设置在底盘上的安装通孔的轴线和设置在端盖上的安装通孔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底盘上的安装通孔的顶端和设置在端盖上的安装通孔的底端相互接触。将涂有标本的载玻片平放在固定盘底盘上,利用固定销卡住实现水平位置的定位,而端盖安装,压住载玻片的一端,这样在竖直方向也实现了载玻片的固定,然后通过染色仪的转轴带动固定装置转动,载玻片平放以后,方便喷嘴精确定位在标本上,喷嘴点滴出来的染液全部浸润在载玻片上标本,保证了染液与标本有充分的浸润时间,提高染液的染色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染液的浪费。
[0005]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凸台,凸台设置在底盘和端盖之间,凸台呈圆柱体结构,凸台的底端和底盘的顶端接触构成一体结构,凸台的顶端和端盖的顶端接触,且凸台的轴线和底盘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底盘上的安装通孔贯穿凸台;所述凸台的顶端设置在固定销远离底盘的一端的上方,固定销设置在凸台的外部。由于底盘的中心处需要与染色仪进行连接,开设安装通孔后,其中心位置的应力受到变化,长期转动下容易出现变形,所以需要设置一个凸台构成一体结构,利用凸台增加其厚度,使得能够承受转动时带来的扭转力,提高底盘的使用寿命。
[0006]所述环形结构分为环形一、环形二以及环形三,环形一靠近凸台,环形三靠近底盘的外壁,环形二设置在环形一和环形三之间,漏液空腔设置在环形一和环形二之间;所述固定销的数量为48个,其中环形一为12个固定销,环形二为24个固定销,环形三为12个固定销。环形一中两个固定销和对应的环形二中的两个固定销以及环形三中的一个固定销构成一个组合,将载玻片卡在其中,环形一中两个固定销和对应的环形二中的两个固定销挡住载玻片侧壁,而环形三的固定销挡住该载玻片的一端,这样实现了将载玻片固定,所有的载玻片都是采用这种结构固定,防止了载玻片在转动过程中出现脱离。
[0007]所述安装通孔的横截面均为梅花形布置,且为四瓣梅花;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四个通孔,通孔均匀分布在端盖上,且通孔的轴线和安装通孔的轴线平行。梅花形布置就是像梅花花瓣那样的形状的布置,四瓣梅花即是指四点式,在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将安装通孔的横截面设置为四点式梅花形布置,使得底盘和端盖能够同时与染色仪的旋转轴连接,稳固性更高,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也可以将安装通孔的横截面设置为五点梅花形、圆形、正方形或者其他结构,但是四点式梅花形布置的稳定性最高。
[000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利用设置的固定销固定载玻片,保证载玻片侧面与固定盘底盘点接触,这样减少了染色完成后离心脱液的残留,提高了染片效率,同时节约染液,染色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 一底盘;2—环形二 ;3—环形二 ;4一漏液空腔;5—环形一 ;6—安装通孔;7—凸台;8—端盖;9一通孔。
[0012]【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图2所示,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包括底盘I以及设置在底盘I上的端盖8,所述底盘I和端盖8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销,固定销一端均设置在底盘I内部,固定销围绕底盘I的中心组合成若干组环形结构,其中两组相邻的环形结构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漏液空腔4,漏液空腔4均匀分布在底盘I上,底盘I和端盖8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安装通孔6,设置在底盘I上的安装通孔6的轴线和设置在端盖8上的安装通孔6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底盘I上的安装通孔6的顶端和设置在端盖8上的安装通孔6的底端相互接触。将涂有标本的载玻片平放在固定盘底盘I上,底盘I上的圆柱形固定销保证载玻片侧面和端面与固定盘底盘点接触,这样减少了染色完成后离心脱液的残留。载玻片平放以后,端盖8通过压住载玻片一端,防止载玻片在转动过程中跌落或翻转,方便喷嘴精确定位在标本上,喷嘴点滴出来的染液全部浸润在载玻片上标本,保证了染液与标本有充分的浸润时间,提高染液的染色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染液的浪费,完成染色后的染液通过漏液空腔4漏出。
[0016]实施例2:
[0017]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底盘I上设置有凸台7,凸台7设置在底盘I和端盖8之间,凸台7呈圆柱体结构,凸台7的底端和底盘I的顶端接触构成一体结构,凸台7的顶端和端盖8的顶端接触,且凸台7的轴线和底盘I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底盘I上的横截面为四瓣梅花布置的安装通孔6贯穿凸台7 ;所述凸台7的顶端设置在固定销远离底盘I的一端的上方,固定销设置在凸台7的外部。凸台7增加了底盘I的厚度,使得其应力增强,固定盘采用聚甲醛或其它轻质刚性好的材料加工而成,保证固定盘能在染色仪腔体内平稳转动,长期转动也不会有变形。
[0018]实施例3:
[0019]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环形结构分为环形一 5、环形二 2以及环形三3,环形一 5靠近凸台7,环形三3靠近底盘I的外壁,环形二 2设置在环形一 5和环形三3之间,漏液空腔4设置在环形一 5和环形二 2之间;所述固定销的数量为48个,其中环形一 5为12个固定销,环形二 2为24个固定销,环形三3为12个固定销。环形一 5中两个固定销和对应的环形二 2中的两个固定销以及环形三3中的一个固定销构成一个组合,将载玻片卡在其中,环形一 5中两个固定销和对应的环形二 2中的两个固定销挡住载玻片侧壁,而环形三3的固定销挡住该载玻片的一端,而每一个载玻片是同时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漏液空腔4上方,这样实现了将载玻片固定,也方便将染色后的染液漏出,环形三3中的固定销是交错设置环形二 2中的两个固定销之间,而环形一 5中的两个固定销和环形二 2中的两个固定销能够构成一个长方形,使得载玻片放入其中,而环形三3中的设置在环形二 2中的两个固定销之间的固定销顶住载玻片的端头,当然也能进行其他方式的组合,只要将载玻片卡紧即可。
[0020]实施例4:
[0021]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端盖8上设置有四个通孔9,通孔9均匀分布在端盖8上,且通孔9的轴线和安装通孔6的轴线平行。端盖8上设置的通孔9是方便取放端盖8。一般是将通孔9设置为圆孔,便于加工也比较契合人体手指的形状,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I)以及设置在底盘(I)上的端盖(8),所述底盘(I)和端盖(8)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销,固定销一端均设置在底盘(I)内部,固定销围绕底盘(I)的中心组合成若干组环形结构,其中两组相邻的环形结构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漏液空腔(4),漏液空腔(4)均匀分布在底盘(I)上,底盘(I)和端盖(8)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安装通孔(6),设置在底盘(I)上的安装通孔(6)的轴线和设置在端盖(8)上的安装通孔(6)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底盘(I)上的安装通孔(6)的顶端和设置在端盖(8)上的安装通孔(6)的底端相互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上设置有凸台(7),凸台(7)设置在底盘(I)和端盖(8)之间,凸台(7)呈圆柱体结构,凸台(7)的底端和底盘(I)的顶端接触构成一体结构,凸台(7)的顶端和端盖(8)的顶端接触,且凸台(7)的轴线和底盘(I)的轴线重合,设置在底盘(I)上的安装通孔(6)贯穿凸台(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7)的顶端设置在固定销远离底盘(I)的一端的上方,固定销设置在凸台(7)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分为环形一(5)、环形二(2)以及环形三(3),环形一(5)靠近凸台(7),环形三(3)靠近底盘(I)的外壁,环形二(2)设置在环形一(5)和环形三(3)之间,漏液空腔(4)设置在环形一(5)和环形二(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的数量为48个,其中环形一(5)为12个固定销,环形二(2)为24个固定销,环形三(3)为12个固定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6)的横截面均为梅花形布置,且为四瓣梅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置在染色仪腔体内的载玻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8 )上设置有四个通孔(9 ),通孔(9 )均匀分布在端盖(8 )上,且通孔(9 )的轴线和安装通孔(6)的轴线平行。
【文档编号】G01N1/31GK203519397SQ201320681923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伟 申请人:成都瑞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