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吊弹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08676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吊弹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吊弹尺,包括尺壳、重锤牵引线和重锤,所述尺壳为上、下端均封闭的中空的立方体,所述重锤牵引线的顶端固装于尺壳内部顶端的中心处,重锤牵引线的底端竖直安装重锤,所述重锤上方的尺壳内径向同轴设有一限位卡,所述尺壳的外侧一侧面上沿顶端至底端的轴向中心线处依次间隔制有观察通孔。本吊弹尺集吊坠、刻度尺于一体,采用镁铝合金作为外壳,细钢丝为牵引线,结构简单、不易生锈、重量轻、携带轻便,该吊弹心可以用于建筑工程的测量、划线、施工控制、检验、设备安装;桥梁工程施工、工业工程的施工,尤其是工业民用建筑砌体结构施工及室内外的装修抹灰等,应用广泛,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种新型吊弹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建筑工程用测量仪,尤其是一种新型吊弹尺。
【背景技术】
[0002]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测量工作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基础性技术工作。施工测量工作的内容及其完成情况的准确程度,对工程能否顺利施工及其质量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还颁布了系统的工程测量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来指导和规范工程测量技术工作。竖向垂直偏差测量及控制,包括高层建筑施工竖向垂直偏差、建筑物构筑物结构构件(实体)施工竖向垂直偏差、砌体结构物施工竖向垂直偏差、室内外装修抹灰竖向垂直偏差、室外墙面幕墙工程施工竖向垂直偏差、工程施工电梯塔吊的竖向垂直偏差以及工业厂房钢结构安装竖向垂直偏差等等都是施工测量的重要内容。
[0003]测量工作包括施工前的测量放线、施工中的校正调整、分项分部工程施工结束后的检验及工程竣工前的检测。
[0004]在施工过程中,在确定了建筑平面轴线及结构构件(如墙、柱)等具体位置之后,由于施工操作及外部环境影响等诸原因,结构墙、柱构件实体在竖向垂直偏差方面有可能出现偏差。为了缩小和控制可能出现的竖向垂直偏差,要在施工前来测量放线,以保证结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有竖向垂直标准和参照。
[0005]砌体结构在砌筑过程中,因每垒一层红砖或砌块时,都可能产生竖向偏移或倾斜,进而影响到墙体的竖向垂直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时时测量所砌筑的墙体的竖向垂直偏差,每垒3-4层红砖或砌块后就要测量其竖向垂直偏差,而这才仅仅是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
[0006]一道墙体砌筑完成后,往往需要检验墙体最后的竖向垂直偏差。验收时,需要检测部门检测墙体的竖向垂直偏差。
[0007]目前用于墙体、结构构件的竖向垂直偏差控制和检测,使用广泛的工具是线坠。现有建筑施工中用于检测被测物竖向垂直偏差的线坠为单根牵引线,操作相对麻烦,既不易稳定,而且观察误差比较大。而且,使用线坠进行竖向垂直偏差检测时,需要辅以刻度尺来测量。
[0008]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竖向构件主要是指现浇剪力墙和柱子,对这两种构件的竖向垂直偏差检查是其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一般分为两次进行。通常在对竖向垂直偏差的检查中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使用线坠:一人在构件(或模板)的顶部吊线坠,一人在底部对检查线,一个人测量并记录。在整个过程中,单独一人很难完成检验工作,检查人员需要不断地爬上爬下,这样不仅检查进度慢,劳动强度大,而且有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层高较高的建筑施工中更为不便。而且,测量时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竖向垂直偏差,不能直接读出单位长度内的竖向垂直偏差。当环境恶劣有风时,风会吹动线坠的牵引线,直接延长了对检查线的时间,并增大了测量误差,从而增大了测量成本,而且线坠易于锈蚀。[0009]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一篇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公开专利文献:
[0010]一种线锤(CN99238760.4),现有建筑施工中用于检测被测物竖向垂直偏差的线锤为单根牵引线,既不易稳定,而且观察误差比较大,本线锤设有一个牵引线板,挂板上设有两个牵引线固定点,两个固定点分别固定一根牵引线,两根牵引线下端与重锤相连,在自然悬挂状态下,两根牵引线互相平行,这种双牵引线结构的线锤不仅易于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使牵引线更靠近被测物,有助于减少观察误差。
[0011]通过技术特征对比,该公开专利文献与本专利申请有较大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携带轻便、操作简便、一人即可完成测量、不易生锈、不受风速影响、易于稳定、测量精度高、直接读数、兼有刻度尺功能、样式新颖、设计科学的新型吊弹尺。
[0013]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4]一种新型吊弹尺,包括尺壳、重锤牵引线和重锤,所述尺壳为上、下端均封闭的中空的立方体,所述重锤牵引线的顶端固装于尺壳内部顶端的中心处,重锤牵引线的底端竖直安装重锤,所述重锤上方的尺壳内径向同轴设有一限位卡,该限位卡的中心同轴制有一重锤牵引线通孔,重锤牵引线穿过该通孔与重锤相连接,该通孔限制重锤通过该限位卡,不限制重锤牵引线钢丝的摆动;所述尺壳的外侧一侧面上沿顶端至底端的轴向中心线处依次间隔制有观察通孔,最底端的观察通孔制于限位卡的上方,在最底端的观察通孔的上侧边的尺壳上镜像对称均布间隔制有横向刻度。
[0015]而且,所述立方体为长方体。
[0016]而且,所述重锤牵引线为采用0.12mm细钢丝。
[0017]而且,所述尺壳的横截面外尺寸为72mmX 22mm矩形,壁厚1mm。
[0018]而且,所述观察通孔之间的间距按照黄金分割点进行布置。
[0019]而且,所述每个观察通孔上方侧边中心处的尺壳上均制有向上凸起的半圆通孔。
[0020]而且,所述每个观察通孔的长宽比按黄金比例设置,观察通孔的尺寸可以不同。
[0021]而且,所述制有观察通孔的尺壳侧面的一侧边上竖直向下制有纵向刻度,O刻度线与最底端的观察通孔上方侧边齐。
[0022]而且,所述纵向刻度为Im量程精度为Imm的刻度线。
[002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24]1、本吊弹尺集吊坠、刻度尺于一体,采用镁铝合金作为外壳,细钢丝为牵引线,结构简单、不易生锈、重量轻、携带轻便,该吊弹尺可以用于建筑工程的测量、放线、施工控制、检验、设备安装;桥梁工程施工、工业工程的施工,尤其是工业民用建筑砌体结构施工及室内外的装修抹灰等,应用广泛,使用方便。
[0025]2、本吊弹尺集对牵引线、刻度于一体,内置牵引线,外刻观察孔顶刻度线,精度高,极易观察和测读被测物竖向偏差,一人即可完成测量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0026]3、本吊弹尺侧面刻有精度为Imm的刻度线,长度量程根据规格调整,兼有刻度尺功能,施工和检验时更为方便,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制作不同长度的吊弹尺。[0027]吊弹牵引线内置于尺壳内部,避免风速干扰牵引线产生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0028]4、本吊弹尺设置的限位卡可以限制重锤向上运动,从而避免由于重锤运动至尺壳的上部而无法复位,或者重锤与牵引线缠绕,造成了该吊弹尺的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测量的精确度、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重锤受到限位卡约束,避免了重锤上下偏位,减少了重锤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这样避免了重锤进入牵引线箱与牵引线缠绕。
[0029]5、本吊弹尺由于重锤牵引线置于吊弹尺的尺壳内部,尺壳两端封闭,密不透风,使得风速对重锤牵引线的影响降至极低水平甚至为零,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该尺壳可以为镁铝合金材料制成,重量轻,使用方便,工作人员可轻松移动测量;镁铝合金材料不易生锈;一般钢材材质的曲服点是30kg/mm2,铸铁件的曲服点是38kg/mm2,而镁铝合金达到IlOkg/_2,相当于3-4倍,起到了抗弯曲,不易变形的效果,镁铝合金材料的抗弯曲指标远远超出了其它材质,这样既保证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小的磕磕碰碰而损失精度,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30]6、本吊弹尺的观察通孔不封闭,可防止光透过透明材质后的折射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易于测量人员清晰可辨牵引线,通过这些观察通孔使得测量人员可以清晰观察内部重锤牵引线的位置,进而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重锤牵引线由于重力的作用会自然对应到最低端观察孔上的刻度线,因此使用者可直接读取竖向垂直偏差,减少了常规测量方法所需的工具数量:仅使用该吊弹尺即可完成测量工作;减少了测量人员数量,操作简便,一人即可完成测量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的C-C向截面剖视图;
[0033]图3为图1的A-A向截面剖视放大图;
[0034]图4为图1的B-B向截面剖视放大图;
[0035]图5为图1的D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以Im长度量程规格的吊弹尺为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7]一种新型吊弹尺,也可称为竖向垂直偏差测量仪,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尺壳1、重锤牵弓丨线2和重锤8,所述尺壳为上、下端均封闭的中空的长方体,所述重锤牵引线的顶端固装于尺壳内部顶端的中心处,重锤牵引线的底端竖直安装重锤,重锤牵引线可以带动重锤摆转,所述重锤上方的尺壳内径向同轴设有一限位卡7,该限位卡的中心同轴制有一重锤牵引线通孔9,重锤牵引线穿过该通孔与重锤相连接,该通孔限制重锤通过该限位卡,不限制重锤牵引线钢丝的摆动。该限位卡可以限制重锤向上运动,从而避免由于重锤运动至尺壳的上部而无法复位,或者重锤与牵引线缠绕,造成了该吊弹尺的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测量的精确度、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重锤受到限位卡约束,避免了重锤上下偏位,减少了重锤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这样避免了重锤进入牵引线箱与牵引线缠绕。[0038]由于重锤牵引线置于吊弹尺的尺壳内部,尺壳两端封闭,密不透风,使得风速对重锤牵引线的影响降至极低水平甚至为零,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该尺壳可以为镁铝合金材料制成,重量轻,使用方便,工作人员可轻松移动测量;镁铝合金材料不易生锈;一般钢材材质的曲服点是30kg/mm2,铸铁件的曲服点是38kg/mm2,而镁招合金达到110kg/mm2,相当于3-4倍,起到了抗弯曲,不易变形的效果,镁铝合金材料的抗弯曲指标远远超出了其它材质,这样既保证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小的磕磕碰碰而损失精度,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O
[0039]重锤牵引线可以采用0.12mm细钢丝,对应到最底端观察通孔上的刻度线,可直接读取竖向垂直偏差。
[0040]所述尺壳可以为空心长方体,横截面外尺寸为72mmX 22mm矩形,长度可根据吊弹尺规格调整,壁厚1mm。
[0041]所述尺壳的外侧一侧面上沿顶端至底端的轴向中心线处依次间隔制有观察通孔3,本实施例中该观察通孔之间的间距按照黄金分割点进行布置,视觉效果美观,最底端的观察通孔6制于限位卡的上方,在最底端的观察通孔的上侧边的尺壳上镜像对称均布间隔制有横向刻度,每个观察通孔上方侧边中心处的尺壳上均制有向上凸起的半圆通孔4,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底端的观察通孔的半圆通孔两侧的尺壳上镜像对称均布间隔制有横向刻度5,通过该横向刻度可以直接读取重锤牵引线的竖向垂直偏差。观察通孔的数量可以为3?10个(包含最底端的观察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观察通孔的长宽比按黄金比例设置,观察通孔的尺寸可以不同。观察通孔不封闭,可防止光透过透明材质后的折射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易于测量人员清晰可辨牵引线,通过这些观察通孔使得测量人员可以清晰观察内部重锤牵引线的位置,进而提高了测量速度。重锤牵引线由于重力的作用会自然对应到最低端观察孔上的刻度线,因此使用者可直接读取竖向垂直偏差,减少了常规测量方法所需的工具数量:仅使用该吊弹尺即可完成测量工作;减少了测量人员数量,操作简便,一人即可完成测量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0042]所述制有观察通孔的尺壳侧面的一侧边上竖直向下布制有纵向刻度10,0刻度线与最底端的观察通孔上方侧边齐。该纵向刻度可以为不同长度量程精度为Imm的刻度线。该纵向刻度还可以用于在测量过程中测量长度。
[0043]本实用新型吊弹尺的使用方法如下:
[0044]双手或单手握住吊弹尺尺壳,手的位置不要遮住观察通孔,握住握牢,将吊弹尺尺壳的侧面先轻轻贴在被测构造物竖向面上,调整吊弹尺,使吊弹尺尽量竖直,定好位置后将吊弹尺靠牢构造物。静止不动,待牵引线稳定后,从最底端的观察通孔上边处读取数值,所测数值即为该被测构造物长度量程高度内竖向垂直偏差。
[0045]测量时,当吊弹尺左侧或者右侧靠住被测物时,重锤会牵动钢丝绳自由摆动,当牵引线钢丝稳定下来后,通过吊弹尺最底下的观察孔可读出被测物竖向偏差,读数即为被测物长度量程高度内竖向偏差值。测量过程一人即可完成。测量操作简单,不受风速影响,易于稳定牵弓I线,精度高,可以直接读数,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吊弹尺,包括尺壳、重锤牵引线和重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壳为上、下端均封闭的中空的立方体,所述重锤牵引线的顶端固装于尺壳内部顶端的中心处,重锤牵引线的底端竖直安装重锤,所述重锤上方的尺壳内径向同轴设有一限位卡,该限位卡的中心同轴制有一重锤牵引线通孔,重锤牵引线穿过该通孔与重锤相连接,该通孔限制重锤通过该限位卡,不限制重锤牵引线钢丝的摆动;所述尺壳的外侧一侧面上沿顶端至底端的轴向中心线处依次间隔制有观察通孔,最底端的观察通孔制于限位卡的上方,在最底端的观察通孔的上侧边的尺壳上镜像对称均布间隔制有横向刻度; 所述观察通孔之间的间距按照黄金分割点进行布置; 所述每个观察通孔上方侧边中心处的尺壳上均制有向上凸起的半圆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吊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体为长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吊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锤牵引线为采用0.12mm细钢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吊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壳的横截面外尺寸为72_X22mm矩形,壁厚1_。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吊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通孔之间的间距按照黄金分割点进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吊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观察通孔上方侧边中心处的尺壳上均制有向上凸起的半圆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吊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观察通孔的长宽比按黄金比例设置,观察通孔的尺寸可以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吊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有观察通孔的尺壳侧面的一侧边上竖直向下制有纵向刻度,O刻度线与最底端的观察通孔上方侧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吊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刻度为Im量程精度为Imm的刻度线。
【文档编号】G01C9/12GK203719654SQ201320791857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韩冬东, 杨春梅 申请人:韩冬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