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变质焦煤煤质评价及配用方法

文档序号:6247480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高变质焦煤煤质评价及配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变质焦煤的煤质评价及配用方法。所述评价方法根据高变质焦煤的反射率区间分布在1.35~1.50%之间比例和煤岩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不同,将高变质焦煤分别评价为优质焦煤、一般焦煤和劣质焦煤。根据高变质焦煤煤质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配用方法。按照本发明评价方法进行配煤,可以根据高变质焦煤的煤质不同,相应地调高或调低气煤的配入量,从而有效地兼顾了配煤成本和焦炭质量。
【专利说明】高变质焦煤煤质评价及配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冶金炼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变质焦煤煤质评价及配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炼焦煤中常用焦煤的挥发份Vd。,在18?28%之间,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max 在1. 15?1. 50%之间。其中《max在1. 35?1. 50%之间的焦煤称为高变质焦煤,该类高 变质焦煤黏结指数G值一般在75?90之间,胶质层指数Y值一般在14?20mm之间,固-软 温度区间一般在50?75C之间,基氏最大流动度在10?SOOcMpm之间,粗粒镶嵌组分含量 在38?78%之间。按照传统的煤质评价方法,黏结指数G值、胶质层指数Y值、固-软温度 区间和基氏最大流动度越高煤质越好,然而,配煤炼焦试验和生产应用实践表明:^max 在1. 35?1. 50%之间的澳大利亚萨阿吉矿焦煤、山西晋中地区和吕梁地区部分焦煤,G值 低于80,Y值在16mm左右,固-软温度区间低于6(TC,基氏最大流动度低于lOOcMpm,粗粒 镶嵌组分含量在45%W下,该类焦煤参与配煤炼焦,焦炭热强度CSR值高于G值大于85、Y 值在20mm左右、固-软温度区间大于7(TC、基氏最大流动度大于300cMpm、粗粒镶嵌组分含 量大于60%的焦煤参与配煤炼焦所得焦炭热强度。按照传统煤质评价方法,澳大利亚萨阿 吉矿焦煤G值75、Y值16mm、固-软温度区间5rC、基氏最大流动度19cMpm、粗粒镶嵌组分 含量40 %,被评价为劣质焦煤,但是,其配入比例18 %时炼焦焦炭热强度达到66 %W上,高 于山西柳林地区G值87、Y值20mm、固-软温度区间73C、基氏最大流动度326(Mpm、粗粒 镶嵌组分含量78%的焦煤3个百分点,可W作为优质焦煤使用,如果误作劣质焦煤使用,就 会浪费宝贵的炼焦煤资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max在1. 35?1. 50%之间高变质焦煤 的煤质评价及配用方法,避免对^max在1. 35?1. 50%之间、黏结指数G值在75?90之 间、基氏最大流动度低于500(Mpm、固-软温度区间低于75C的高变质焦煤煤质误判,合理 利用高变质焦煤资源,在保证焦炭冶金性能的前提下,节约优质资源,降低配煤成本。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设计的高变质焦煤煤质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引 1) ?max在1. 35?1. 50%之间,90 > 0值> 75,反射率区间分布在1. 35? 1. 50%之间比例> 70%,煤岩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40%,为优质焦煤;
[0006] 2)夏max在1. 35?1. 50 %之间,90 >G值> 75,反射率区间分布在1. 35? 1. 50%之间比例为45?70%,煤岩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40%,为一般焦煤;
[0007] 3) ?max在1. 35?1. 50%之间,90 >G值> 75,反射率区间分布在1. 35? 1. 50 %之间比例< 45 %,煤岩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40%,为劣质焦煤;
[000引 4) ?max在1. 35?1. 50%之间,90 >G值> 75,煤岩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 40%,为劣质焦煤。
[0009] 进一步地,所述高变质焦煤的黏结指数G值在75?85之间、基氏最大流动度低于 150ddpm。
[0010] 本发明所设计的高变质焦煤的配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 1)测定高变质焦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统计1.35%< ?max《1.50%区 间所占比例,测定其黏结指数G值和单种煤煤岩显微组分组成,统计其惰质组含量,评价高 变质焦煤的煤质;
[0012] 2)根据煤质评价结果,按照如下方法进行配用:
[0013] 21)若评价为优质焦煤,按W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优质焦煤配入比例17? 25%,气煤配入比例15?30%,1/3焦煤配入比例10?20%,服煤配入比例10?20%,中 等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5?25 %,瘦煤配入比例5?10% ;
[0014] 22)若评价为一般焦煤,按W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7?25%,气 煤配入比例5?20%,1/3焦煤配入比例20?30%,服煤配入比例10?20%,中等变质焦 煤配入比例15?25 %,瘦煤配入比例5?10% ;
[0015] 23)若评价为劣质焦煤,按W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0?15%,气 煤配入比例5?20%,1/3焦煤配入比例20?30%,服煤配入比例10?20%,中等变质焦 煤配入比例25?35 %,瘦煤配入比例5?10% ;
[0016] 所述中等变质焦煤为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max在1. 15?1. 35%之间的焦 煤。
[0017] 进一步地,步骤21)中,按W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20?25%,气 煤配入比例20?30%,1/3焦煤配入比例12?18%,服煤配入比例12?18%,中等变质 焦煤配入比例17?23%,瘦煤配入比例6?8%。
[0018] 进一步地,步骤22)中,按W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20?25%,气 煤配入比例10?20%,1/3焦煤配入比例22?27%,服煤配入比例12?17%,中等变质 焦煤配入比例18?23%,瘦煤配入比例6?8%。
[0019] 进一步地,步骤23)中,按W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2?15%,气 煤配入比例7?15%,1/3焦煤配入比例22?28%,服煤配入比例12?17%,中等变质焦 煤配入比例27?33 %,瘦煤配入比例6?8 %。
[0020] 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发现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在1. 35?1. 50%区间的高变质焦煤 成焦后焦炭具有较优的冷、热态强度。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在1. 35?1. 50%区间集中度 > 70 %,煤岩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40 %的优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为20?25 %时,可 W多配入气煤,气煤配入比例可达15?30%,利于降低配煤成本,同时确保焦炭质量;若一 般煤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为20?25%时,则需减少气煤配用量,气煤配入比例需控制在 5?20%,减少的气煤用1/3焦煤替代,才能确保焦炭质量;若高变质焦煤为劣质焦煤,则其 配入比例应控制在10?15%时,气煤配入比例控制在5?20%,中等变质焦煤配入比例增 加到25?35%,才能确保焦炭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W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某工厂有8种炼焦煤资源采购渠道,其中4种《max在1. 35?1. 50%之间的炼 焦煤,分别编号为A矿、B矿、C矿、D矿,分别测定了各单种炼焦煤的平均最大反射率八Tiax 和煤岩显微组分,对其煤质进行了判别评价,按本发明中的配用方法加W使用。各评价结果 见表1,具体实施例见表2。
[0023] 表1各单种煤变质程度、煤岩显微组分指标及煤质评价
[0024]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变质焦煤的煤质评价方法,所述高变质焦煤的I max在I. 35?I. 50%之间、 黏结指数G值在75?90之间、基氏最大流动度低于500ddpm、固-软温度区间低于75°C, 其特征在于: 1) 所述高变质焦煤的反射率区间分布在1. 35?1. 50%之间比例> 70%,煤岩显微组 分中惰质组含量< 40%,评价为优质焦煤; 2) 所述高变质焦煤的反射率区间分布在1. 35?1. 50%之间比例为45?70%,煤岩显 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 40%,评价为一般焦煤; 3) 所述高变质焦煤的反射率区间分布在1. 35?1. 50%之间比例< 45%,煤岩显微组 分中惰质组含量< 40%,评价为劣质焦煤; 4) 所述高变质焦煤的煤岩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 40%,评价为劣质焦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变质焦煤的煤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变质焦煤 的黏结指数G值在75?85之间、基氏最大流动度低于150ddpm。
3. 权利要求2所述高变质焦煤的煤质评价方法在配煤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步骤: 1) 测定商变质焦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统计1..35% < * max < 1. 50 %区间所 占比例,测定其黏结指数G值和单种煤煤岩显微组分组成,统计其惰质组含量,评价高变质 焦煤的煤质; 2) 根据煤质评价结果,按照如下方法进行配用: 21) 若评价为优质焦煤,按以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优质焦煤配入比例17?25%,气 煤配入比例15?30%,1/3焦煤配入比例10?20%,肥煤配入比例10?20%,中等变质 焦煤配入比例15?25 %,瘦煤配入比例5?10% ; 22) 若评价为一般焦煤,按以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7?25%,气煤配 入比例5?20 %,1/3焦煤配入比例20?30 %,肥煤配入比例10?20 %,中等变质焦煤配 入比例15?25 %,瘦煤配入比例5?10% ; 23) 若评价为劣质焦煤,按以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0?15%,气煤配 入比例5?20 %,1/3焦煤配入比例20?30 %,肥煤配入比例10?20 %,中等变质焦煤配 入比例25?35 %,瘦煤配入比例5?10% ; 所述中等变质焦煤为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Imax在1. 15?1. 35%之间的焦煤。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变质焦煤的煤质评价方法在配煤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 骤21)中,按以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20?25%,气煤配入比例20?30%, 1/3焦煤配入比例12?18%,肥煤配入比例12?18%,中等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7?23%, 瘦煤配入比例6?8%。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高变质焦煤的煤质评价方法在配煤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步骤22)中,按以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20?25%,气煤配入比例10? 20%,1/3焦煤配入比例22?27%,肥煤配入比例12?17%,中等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8? 23%,瘦煤配入比例6?8%。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高变质焦煤的煤质评价方法在配煤中的应用,其特征在 于:步骤23)中,按以下方法进行配用:高变质焦煤配入比例12?15%,气煤配入比例7? 15 %,1/3焦煤配入比例22?28 %,肥煤配入比例12?17 %,中等变质焦煤配入比例27? 33%,瘦煤配入比例6?8%。
【文档编号】G01N21/49GK104359864SQ20141062591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鲍俊芳, 宋子逵, 薛改凤, 盛军波, 陈胜春, 崔会明, 陈翔, 贾丽晖, 詹立志, 张雪红, 陈细涛, 陈鹏, 项茹, 王元生, 任玉明, 冯柏华, 谢传斌, 万基才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