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转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4677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电转印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转印系统,该电转印系统包括:基座,该基座具有基座部件;以及盒,该盒配置成连接到基座,该盒配置成接纳用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种浸渍的材料和膜,基座和盒构造成当盒连接到所述基座时电流能通过盒,以造成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浸渍材料转移到所述膜,其中盒包括盒部件,其中部件能彼此磁性吸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转印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快捷、连接安全可靠的特点。
【专利说明】电转印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蛋白质或核酸转移到膜上的电转印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蛋白转印装置用于将蛋白或核酸样本从胶上转印到膜上面。蛋白转印装置通常采 用一种半干转技术,将包括了胶和膜的三明治结构样品预先用转印缓冲液浸透,然后在两 侧的大电极生成的稳定电场作用下,胶上面的蛋白或核酸样本会从胶转印到膜,方便后续 的蛋白质研究。
[0003] 现有技术的蛋白转印装置一般采用一体式结构,电源本体与装载样品的容器处于 同一壳体中,这样难以避免在进行测试或实验时的蛋白质样品、缓冲液等引起的设备污染 以及电气连接不可靠等问题,存在蛋白转印装置的工作不够安全可靠的潜在风险;此外,现 有技术的蛋白转印装置的装载样品的容器通常结构单一、缺乏扣合/锁紧结构设计,导致 装卸样品时的扣合不安全、使用不方便不可靠。
[0004] 因此,本领域中存在对使用方便快捷、并且电气连接安全可靠的转印装置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转印系统,包括: 盒,所述盒配置成接纳用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种浸渍的材料和膜,所述盒能连接到基 座,以使得电流能通过所述盒以使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浸渍的材料转移到膜,该 盒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将第二部分配置成可释放地联接到第一部分;联接机构,将 联接机构配置成将第一部分可释放地联接到第二部分;以及致动器,使该致动器可操作地 联接到所述联接机构,以使得致动器的手动按下造成联接机构相对于第二部分释放第一部 分。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转印系统,包括:基座,所述 基座包括电源;以及盒,所述盒配置成接纳用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种浸渍的材料和膜, 盒能连接到基座,以使得来自电源的电流能通过盒,以使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浸 渍的材料转移到膜,盒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将第二部分配置成可释放地联接到第一 部分;以及致动器,将致动器配置成使得当第二部分联接到第一部分时,致动器的手动按下 造成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脱开。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转印系统,包括:基座,该基 座具有滑轨或滑槽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盒,将盒配置成可释放地滑动联接到所述基座,将盒 配置成接纳用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种浸渍的材料和膜,将基座和盒配置成当所述盒连 接到所述基座时,电流能通过该盒,以使得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所述浸渍材料转 移到所述膜,其中盒包括滑轨或滑槽中的另一个,其中滑槽配置成将滑轨紧密地接纳于其 内。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转印系统,包括:基座,该基 座具有基座部件;以及盒,将该盒配置成连接到所述基座,将盒配置成接纳用蛋白质或核 酸中的至少一种浸渍的材料和膜,所述基座和盒构造成当盒连接到基座时电流能通过所述 盒,以造成所述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浸渍材料转移到所述膜,其中所述盒包括盒 部件,其中所述部件能彼此磁性吸引。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转印系统,包括:基座,所述 基座包括基座电气连接端子;以及盒,将盒配置成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基座,且具有盒电气 连接端子,其中基座电气连接端子或所述盒电气连接端子中的一个为公连接端子,而基座 电气连接端子或所述盒电气连接端子中的另一个为母连接端子,将母连接端子配置成将所 述公连接端子接纳于其内,以使所述基座和所述盒电联接,其中将盒配置成接纳用蛋白质 或核酸中的至少一种浸渍的材料和膜,基座和盒构造成当所述基座和盒电联接时,电流能 通过所述盒,以使得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所述浸渍材料转移到所述膜。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转印系统,包括:基座,该基 座包括基座电气连接端子;以及盒,将盒配置成可移除地联接到基座且具有盒电气连接端 子,将盒配置成通过使盒沿基座滑动直到所述盒电气连接端子机械地和电气地联接到基座 电气连接端子而可滑动地且可移除地联接到基座,其中盒构造成接纳用蛋白质或核酸中的 至少一种浸渍的材料和膜,所述基座和盒构造成当基座和盒电联接时电流能够通过盒,以 使得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浸渍材料转移到所述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示出为电转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立体图,其中该电转印装置处于脱 开状态。
[0012] 图2是示出图1的系统的侧视立体图,其中该电转印装置处于联接状态。
[0013] 图3是图1和图2的系统的转印盒的底部图。
[0014] 图4是图1的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0015] 图5是示出基座和转印盒的相互连接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后视立体图。
[0016] 图6是转印盒的局部分解图。
[0017] 图7是转印盒的分解图。
[0018] 图8是转印盒的详细侧剖图,其中按钮处于缩回位置。
[0019] 图9是转印盒的详细侧剖图,其中按钮被按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1和图2中示出了电转印装置10的一个实施例。电转印装置10可用来将蛋白 质或核酸从胶(例如,在胶电泳之后)或其它材料转移到膜。电转印装置10可利用"半干 式"电转印转移技术,其中,三明治结构(包括胶和膜)预先用转印缓冲液浸透,并且在未浸 没于转印缓冲液中的电极之间发生电转印。由装置10提供的电转印常常用作确定某些蛋 白质和/或核酸的存在性和/或其水平的步骤。
[0021] 一般地说,电转印装置10可包括转印盒12,该转印盒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于基座 14。将用蛋白质和/或核酸浸渍的胶或其它材料加载到转印盒12中。以下文将更详细描 述的方式将滤纸、海绵等插入该转印盒12中。盒12包括阳极板16 (图6)和阴极板18 (图 7),而胶材料和膜定位在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盒12包括一对盒电气连接端子20 (图3), 该对转印盒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联接于阳极板16和阴极板18。基座14包括一对对应的基座 电气连接端子22 (图1),将基座电气连接端子配置成:当如图2中所示将盒12连接到基座 14时,基座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联接于盒电气连接端子20,以使基座14和盒12可电气连接。 在适当地加载转印盒12之后,接着将该转印盒12联接到基座14,以使得盒12处于其原始 位置,其中,如图2所示,盒12机械和电气联接到基座14。
[0022] 基座14包括或者电气联接于电源(未示出),例如标准电插座。基座14还可包括 控制器(未示出),该控制器跟踪并控制电流流经装置10/盒12,并且监督/控制电转印过 程。基座14还可包括用户接口 24,该用户接口可操作地联接到控制器。在图示实施例中, 用户接口 24采用触摸屏的形式,触摸屏可接收来自电转印装置10的使用者/操作者的输 入,并向该使用者/操作者提供输出。
[0023] 在一些情况下,在开始电转印之前,用户接口 24可请求来自操作者的输入。这样 的输入可包括例如电转印过程的特定参数,这些特定参数诸如是胶材料的尺寸(即,尺寸 和/或重量)、输入电压/电流、期望施加到胶材料的电压/电流等。用户接口还可需要操 作者致动"开始"按钮等,以起动电转印过程。
[0024] -旦电转印过程起动,基座14/电源经由触点20、22将电流施加到盒12,例如,电 流从盒12的阴极板18通过胶材料和膜流到阳极板16。这种电流使得在胶中载送的蛋白质 和/或核酸沉积到膜上。在电转印过程完成之后(该电转印过程的定时可根据例如胶的尺 寸、具体电转印技术、所施加的电流量等而变化),将附连有蛋白质和/或核酸的膜从盒12 移除,以作进一步处理。
[0025] 通过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将盒12配置成:当盒12在其脱开位置(图1)至IJ 其联接或原始位置(图2)之间运动时可滑动地联接于基座14。盒12包括大致平坦的、平 面下表面26,该下表面在盒12可滑动地运动时与基座14的大致平坦的、平面上表面28可 滑动地配合。基座14包括一对凸起的、平行的并且侧向间隔开的滑轨30,该对滑轨定位在 基座的上表面28上。如图3所示,盒12包括一对对应成形和定位的凹部或滑槽32,该对滑 槽定位在盒的下表面26上,将每个凹部或滑槽32配置成将一对滑轨30中的一个滑轨接纳 于该滑槽内。将盒12配置成沿滑动方向可滑动地联接到基座14,其中,滑轨30和滑槽32 大体上平行于滑动方向延伸。这样,滑轨30和滑槽32可协作,以引导盒12的滑动。
[0026] 在图示实施例中,滑轨30在基座14的上表面28的大部分长度上延伸,并且更具 体地,滑轨30沿基座14的上表面28的长度的至少约50%延伸。每个滑槽32可延伸盒12 的下表面26的整个长度或长度的至少约50%。这样,滑轨30/滑槽32延伸足够的长度,以 在其滑动过程中确保盒12的适当联接和引导。
[0027] 图示实施例显示基座14具有两个滑轨30,而盒12具有两个滑槽32。但可根据需 要调整滑轨30/滑槽32的数量,包括仅使用单个滑轨30/滑槽32或超过两个滑轨30/滑 槽32。此外,应当理解,滑轨30和滑槽32的位置可以颠倒。特别是,滑轨30可定位在盒 12的下表面26上,而滑槽32定位在基座14的上表面28上。或者,盒12可包括滑轨30和 滑槽32,而基座14包括对应的滑槽32/滑轨30构造。
[0028] 在图示实施例中,每个滑轨30/滑槽32连接件与电气连接端子20、22侧向对齐。 该构造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盒12和基座14之间的最佳对准的侧向位置可以是每个滑轨 30与滑槽32配合之处的侧向位置。因此,电气连接端子20、22的这种定位有助于确保电气 连接端子20、22之间的适当对准和电气连接。
[0029] 如图1所示,基座14可包括一对部件36,例如一对磁铁,这对部件36联接到基座 14,且定位在滑轨30的顶面下方或上表面28下方。如图3所示,盒12可包括定位在滑槽 32上方或下表面26上方的一对部件或磁铁38。可将磁铁36、38配置成大体上对准,因而, 例如当盒12处于其原始/联接位置时,盒12的磁铁36直接定位在基座14的磁铁38的垂 直上方(即,与磁铁38对准),如图2所示。
[0030] 磁铁36、38有助于向电转印装置10的操作者提供触觉反馈。特别是,当将盒12 手动联接到基座14时,使用者也许能感觉、听到和看到当盒12在原始位置卡配到位时盒12 和基座14之间的正配合。磁铁36、38之间的吸引可以高到足以使运动/吸引能被人工检 测到,或者可以高到足以使得在转印盒充分接近原始位置时该转印盒12仅仅由于磁力而 运动。这样,使用者可以确信盒12适当地定位在其原始位置,并且准备进行操作。此外,如 果盒12被意外撞到或将其它不期望的力施加到其上,磁铁36、38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 在电转印过程期间将盒12保持就位。
[0031] 磁铁36、38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向控制器提供反馈。特别是,磁铁36、38可包括磁 传感器/开关和/或联接于磁传感器/开关,该磁传感器/开关可以检测到磁铁36、38何 时彼此足够紧密地靠近。该开关可以作为互锁装置进行操作,以防止起动电转印过程(即, 防止电流经过盒12),除非能收到盒12适当地定位到位的正面反馈。
[0032] 图1-3示出具有一对磁铁36的基座14和包括一对对应磁铁38的盒12。然而, 基座14和盒12上的磁铁36、38的数量可根据需要来变化。例如,盒12和基座14可各自 包括仅单个磁铁,或者超过两个磁铁等等。此外,磁铁36、38可位于滑轨30/滑槽32旁的 其它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部件36、38中的每一个部件呈永磁体的形式(例如,由永 久磁化或铁磁材料制成)的形式。然而,如果需要,在每对部件36、38中的一个部件36、38 可呈现永久磁化材料的形式,并且该对部件中的另一个磁铁36、38可采取可磁化材料的形 式,例如含铁材料等。此外,部件36、38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采取电磁铁或电磁材料的形 式,这种材料不提供磁力,除非将电流施加到这种材料上。
[0033] 如上文所概述的,盒12包括一对盒电气连接端子20,而基座14包括一对对应的基 座电气连接端子22,当盒12处于其联接或原始位置时,基座电气连接端子22电气联接于相 关联的盒电气连接端子20。参照图4,盒电气连接端子20中的一个(图4中的下连接端子 20)电气联接于阳极板(未示出),并且另一盒电气连接端子20(图4中的上连接端子20) 电气联接于阴极板18。特别是,在图4的实施例中,仰视示出的盒电气连接端子20具有基 部40,该基部以台阶状方式大体上向下延伸,以电气联接于阳极板,而上转印盒电气连接端 子20具有基部40,该基部以台阶状方式大体上向上延伸,以电气联接于阴极板18。电气连 接端子20、22中的每一个可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
[0034] 在一个实施例中,盒电气连接端子20中的每一个电气连接端子呈具有大体刀片 状平坦的平面构造的公电气连接端子的形式。在图示实施例中,当盒12布置在水平平面中 并且联接到基座14时,每个公/盒连接端子20大体上在坚直平面内取向。如图3所示, 盒12可包括位于其端面内的一对凹部42,并且每个盒连接端子20定位在相关联的凹部42 内,以大体上保护公连接端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盒电气连接端子20为完全凹入的,以 使得该连接端子向前延伸的距离小于凹部42的深度。
[0035] 如图4所示,基座电气连接端子22中的每一个呈母电气连接端子或鳄鱼嘴型电气 连接端子的形式,母电气连接端子或鳄鱼嘴型电气连接端子具有朝彼此向内成角度的一对 母连接端子部件44,每个母连接端子部件44包括向外张开的末端部46。每个母连接端子 部件44能以可动(即,悬臂的)方式进行安装和/或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制成,以使得基座 电气连接端子22的母连接端子部件44可彼此运动开或远离彼此运动,以在母连接端子部 件之间容纳相关联的公连接端子20。母连接端子部件44可包括位于两者之间的间隙48, 该间隙在最窄点处比相关联的公连接端子20的宽度窄,以确保与公连接端子充分的机械 接触。或者,每个母连接端子20可以没有任何间隙,以使得在没有公连接端子20接纳在母 连接端子中时,母连接件部件44可彼此配合。
[0036] 为了使盒12和基座14电气联接,盒12定位在基座14上,并且沿基座滑动,直到 每个公连接端子20在一对母连接端子部件44之间滑动。每个公连接端子20通过向外张 开的末端部46在母连接端子部件44之间进行引导。如图5所示,母连接端子部件44之间 的狭窄间隙48 (如果有的话)确保每个公连接端子部件20与两个相关联的母连接端子部 件44可同时电气接合,以确保两者之间稳固的电气连接。如上文所概述的,在一个实施例 中,每个连接件20、22与滑槽32/滑轨30侧向对准,这可以有助于确保盒电气连接端子20 和基座电气连接端子22之间的适当对准。连接端子20、22之间的适当对准和配合可避免 电气短路和电弧,这种电气短路和电弧可能造成低效率的操作和/或热量的积聚。
[0037] 一旦盒12滑动到位并且电气连接端子20、22配合,就可以开始电转印过程。电气 连接端子20、22也可在盒12和基座14之间提供一定的机械联接,因为公连接端子部件20 可以摩擦方式夹持在母电气连接端子部件22之间,以确保盒12就位并且为撤出盒提供机 械阻力。然而,盒12可以通过各种其它手段机械地固定到位,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上文 概述的磁性配合。
[0038] 在图示实施例中,盒12包括公电气连接端子20,并且基座14包括母电气连接端子 22。然而,该布置可以颠倒。特别地,母电气连接端子22可定位在盒12上,并且公电气连 接端子20可定位在基座14上。进一步备选地,盒12可包括公电气连接端子20和母电气 连接端子22,而基座14包括对应的母/公构造。
[0039] 然而,在一个实施例中,公电气连接端子20定位在盒12上可能是有用的。特别是, 盒12可与基座14分离,并且更易于抓握和操纵,这意味着,盒12预计会暴露于可能会损坏 电气连接端子20的更多外力。母电气连接端子22可能需要更精确地进行构造,且包括可 移动部件,并且因此可能需要更大的保护。因此,通过将母电气连接端子22放置于基座14 上,可更好地防护母电气连接端子22,从而延长电转印装置10的使用寿命。
[0040] 如上文所概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公连接端子20为大致平坦的和平面的, 并且布置在坚直位置(在一种情况下,大致垂直于盒12的平面)。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 那样,盒12可以分成两个单独的盒部分50、52,如例如图6所示。每个盒电气连接端子20 可联接到单独的部分50、52。可将图6中的两个部分50、52重新固定到一起,但由于不完美 的联接或者磨损和撕裂,当重新组装盒12时,电气连接端子20有可能并不总是在坚直方向 上适当地对准。然而,通过提供大体上垂直(在它们结合时与转印盒各部分50、52的移动 平行)延伸的盒电气连接端子20,连接件20可容许更大的公差和不对准度。然而,不一定 要垂直地设置连接端子20、22,而是可能水平地布置或成一角度定位,等等。
[0041] 如上文所概述的,盒12为大致平坦的和平面的,并且包括两个可释放地附连的盒 部分50、52,每个盒部分也是大致平坦的和平面的,如图6所示。如上文还指出的,一个部分 (在图示实施例中为下部分50)包括阳极板16和相关联的电气连接端子20,而另一个部分 (在图示实施例中为上部分52)包括阴极板18和相关联的电气连接端子20。当然,阳极板 16和阴极板18的位置可以与本文所示位置颠倒。
[0042] 为了准备盒12以用于电转印过程,可将第一部分50和第二部分52分开,如图6所 示。然后,将包括诸如海绵和/或滤纸之类部件的材料的下叠堆置于阳极板16/下部分50 上。然后,将包括蛋白质和/或核酸的膜或其它材料置于下叠堆的顶部上,并且可以通过转 印辊等去除任何截留的气泡。接下来,将诸如聚丙烯酰胺胶的胶材料置于膜的顶部上,并且 可以再次使用转印辊去除任何气泡。接着将包括滤纸和/或海绵的材料的叠堆置于胶的顶 部上。然后,将上部分52置于下部分50的顶部上且联接到下部分50,以使得胶和材料的叠 堆被捕获在阳极板16和阴极板18之间。
[0043] 阳极板16和阴极板18可以是大致平坦的、彼此平行和间隔开的。在一种情况下, 如图7所示,一组弹簧54定位在阴极板18和上部分52的主体之间。当组装盒12时,弹簧 54被压缩,从而弹簧将阴极板18向下偏置,以与材料的叠堆接触,以确保叠堆和阴极板18 之间适当的电气接触。一旦适当地组装盒12,电转印过程就能以上文概述的方式继续。
[0044] 盒12可包括联接机构56和致动器58,该联接机构构造成使第一部分50和第二部 分52可释放地联接,而致动器可操作地联接到联接机构56。特别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部 分50包括定位在下部分50中的板60,如图7所示。板60可定位在阳极板16下方,在图7 中为了进行示意性的说明而未示出该阳极板16。板60为大致平坦的和平面的,并且包括 一组四个凸起62,凸起62从阳极板16坚直向上延伸,且围绕阳极板16定位,如图6所示。 板60可以在其平面内、在配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配合位置,板60运动至图6-9 的实施例中的右侧,在脱开位置,板60运动至图6-9的实施例中的左侧。
[0045] 在图7中可以看出,板60可包括大体上平行于移动方向延伸的、形成于板内的多 个凹槽64。下部分52可包括多个引导件66,其中每个引导件66定位在相关联的凹槽64 中,以引导板60的侧向滑动。一组弹簧68可将板60可弹性偏置到板60的向前(配合) 位置。
[0046] 上部分52可包括承载在该上部分上的多个闭锁件70 (参见图8和图9)。在图不 实施例中,上部分52包括四个闭锁件70,每个闭锁件70对应于相关联的凸起62,且与相关 联的凸起62对准。如图8所示,每个凸起62包括大致平坦的、平面的下表面72,当各部分 联接在一起时,下表面72与闭锁件70的大致平坦的、平面的上表面74锁定配合。相比之 下,如在图9中可以看出,当板60 (和相关联的凸起62)运动到缩回位置时,将每个凸起62 与相关联的闭锁件70充分地侧向拉开,以使得每个闭锁件70可以坚直向上移动,并且上部 分52与下部分50分尚。
[0047] 在图示实施例中,盒12包括呈可手动按下的按钮形式的致动器58,该按钮使板60 从其配合位置运动到脱开位置,从而相对于下部分50释放上部分52。在一个实施例中,按 钮58可滑动地联接到下部分50的向前部分,并且包括向下延伸的引导柱体70,将该引导柱 体接纳于下部分50的向上延伸的柱体78中(参见图7),以在大体上垂直于盒12的平面的 方向上引导按钮58的运动。如图8和图9所示,按钮58还可包括定位在引导柱体76的两 侧的一对大体上圆柱形的弹簧接纳部件80。每个弹簧接纳部件80在其上接纳弹簧82,以 将按钮58偏置到其上方位置。使用位于引导柱体76两侧的一对弹簧82有助于提供按钮 58的平滑且平衡的运动和偏置。
[0048] 如图8和图9所示,按钮58包括在其下侧的成角度的斜面84,并且板60包括在 板的上表面上对应成形和定位的成角度的斜面86。当按钮58向下运动或手动按下按钮58 时,如通过比较图8和图9可看到的那样,按钮58的斜面84与板60的斜面86配合,从而 使板60运动(侧向向左),从而使凸起62离开闭锁件70运动。然后,上部分52可向上弹 起,从而与下部分50。一旦从按钮/致动器58移除手动致动力,按钮58就通过其弹簧68 的推动返回其上方/脱开位置,并且板60通过其弹簧68的推动返回其向前/配合位置,从 而将上部分52和下部分50锁定在一起。
[0049] 每个凸起62还可包括在其上表面上的成角度的斜面88,并且每个闭锁件70包括 在其下表面上的对应斜面90。这样,通过简单地将上部分52以正确的取向置于下部分50 的顶部上以使得斜面88、90彼此配合,上部分52和下部分50可以联接到一起。然后,施加 到上部分52的足够的向下手动压力使板60缩回至其脱开位置,以允许闭锁件70在凸起62 下方卡配到位。然后,板60和凸起62将运动至其配合位置,从而将上部分52和下部分50 锁定在一起。
[0050] 应当理解,图示实施例示出了关于按钮/致动器58、闭锁件70、凸起62等的各种 构造。然而,这些各种部件的取向可根据需要改变。例如,板60/凸起62可位于上部分52 上,斜面84、86、88、90可以在形状和取向上与所示不同,等等。此外,图示实施例示出具有 四个对应闭锁件70的四个凸起62。然而,凸起62/闭锁件70的形状、数量和构造可根据 需要变化。然而,多个间隔开的联接位置的使用,而不是单个位置,可以提供更稳固的连接。 按钮/致动器58还允许使用单只手通过单个运动分离盒12。双弹簧设计确保按钮58的 平滑移动,并且进一步确保在沿其的任何位置处按下按钮58将允许分离盒12,使得按钮58 在其移动期间不被卡住或挂住,并且防止盒12的部分分离。
[0051] 协作的滑动装置、磁性锁定结构、改善的电气连接端子和可释放的盒连接系统提 供了稳健、使用直观的系统并且提供了优异的操作。
[0052] 已经参照各种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权利 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其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转印系统,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基座部件;以及 盒,所述盒配置成连接到所述基座,所述盒配置成接纳用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种 浸渍的材料和膜,所述基座和盒构造成当所述盒连接到所述基座时电流能通过所述盒,以 造成所述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所述浸渍材料转移到所述膜,其中所述盒包括盒部 件,其中所述部件能彼此磁性吸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中的一个由永久磁性材 料制成,而所述部件中的另一个由永久磁性材料或可磁化材料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中的一个为构造成当电 流通过时产生磁力的电磁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配置成在原始位置连接到 所述基座,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盒电气联接于所述基座,以使得电流能从所述基座供给至 所述盒,并且所述部件构造成当所述盒处于所述原始位置时大致对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配置成在原始位置连接到 所述基座,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盒电气联接于所述基座,以使得电流能从所述基座供应至 所述盒,并且所述系统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部件,以检测所述盒何 时处于所述原始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可操作地联接到所 述传感器的控制器,并且所述控制器配置成防止所述电流通过所述盒,除非所述传感器检 测到所述盒处于所述原始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配置成可滑动地联接到所 述基座,并且每个部件邻近所述基座或盒中相关联的一个的滑动表面定位。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并且 配置成使得所述浸渍的材料和所述膜能定位在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之间,以使所述电 流通过阳极板和阴极板。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或可操作地联接到 电源,当所述盒连接到所述基座时,所述电源能够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盒。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和所述浸渍的材料定位在 所述盒内,并且所述盒附连到所述基座以使得所述电流通过所述盒,以造成所述浸渍材料 的所述蛋白质或核酸中的至少一些从所述浸渍材料转移至所述膜。
【文档编号】G01N33/68GK203878135SQ201420059782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9日
【发明者】S·R·弗里曼, P·A·贝尔, P·兰格拉, S·D·夏夫利特, 王红芳, B·L·韦布 申请人:皮尔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