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5124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该称量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位于容器本体顶部的通气管,还包括冷凝回流装置、量杯和回流管:所述冷凝回流装置固定于所述通气管且包围通气管口,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设置的顶盖部分和侧壁部分,所述顶盖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均由薄片制成,且相互固定连接,侧壁部分的下端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呈螺旋式下降延伸设置;所述量杯位于容器本体的顶部上方和导流槽末端的正下方,量杯的底部通过所述回流管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称量容器适用于热水流量标准装置,在容器本体的顶部设有冷凝回流装置、量杯和回流管,不仅达到很好的防止热水蒸发效果,还能对水蒸发量进行测量。
【专利说明】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计量热水质量和容积的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
【背景技术】
[0002]大口径热水流量标准装置有三个称量容器,称量容器上方有通气口 ;热水流量标准装置工作水温一般为50±5°C,在热量表产品质量检验和热量表型式评价试验中,测试水温为85±5°C。在热水流量的测量中,尤其是对检测结果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热水蒸发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目前热水流量标准装置与水流量标准装置相比,仅采用注水口伸入称量容器的方式来减少热水蒸发量,没有在通气口上方加装更为有效的防止热水蒸发和测量蒸发量的装置。由于有热水蒸发量的存在,使得热水流量检测过程中流量标准值偏低,被检表的流量示值误差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达到很好的防止热水蒸发效果,还能对水蒸发量进行测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与容器本体顶部连通的通气管,还包括冷凝回流装置、量杯和回流管:所述冷凝回流装置固定于所述通气管且包围通气管口,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设置的顶盖部分和侧壁部分,所述顶盖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均由薄片制成,且相互固定连接,侧壁部分的下端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呈螺旋式下降延伸设置;所述量杯位于容器本体的顶部上方和导流槽末端的正下方,量杯的底部通过所述回流管与所述通气管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顶盖部分是一敞口圆锥壳体,所述侧壁部分由一直角梯形薄片通过其上底边与下底边的固定围接而成,直角梯形薄片的直侧边首尾相连形成侧壁部分的圆形上底部,其斜侧边向内弯折后形成所述导流槽,所述侧壁部分的圆形上底部与顶盖部分的底部直径相同且相互连接。
[0006]进一步地,导流槽的始端位于直角梯形薄片的上底边,末端位于直角梯形薄片的下底边,侧壁部分的横断面呈钩形。
[0007]进一步地,顶盖部分的底部直径为通气管直径的3倍。
[0008]进一步地,该称量容器还包括若干个固定条,每个固定条一端固定于顶盖部分,另一端固定于通气管。
[0009]进一步地,所述顶盖部分和所述侧壁部分一体成型。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上设有一阀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设置在回流管与量杯底部的连接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从量杯底部开始水平向下倾斜延伸至通气管,所述回流管的水平夹角是10?30°。[0013]进一步地,述顶盖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均由不锈钢薄片制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I)由于本实用新型称量容器的冷凝回流装置中设有螺旋式的导流槽,称量容器中的热水蒸发后遇顶盖部分冷凝,再通过导流槽进入量杯,这些过程都是自动进行的,结构简单,适于实用。
[0016](2)冷凝回流装置安装在容器本体的上方,覆盖较好,一小部分水蒸气冷凝后直接通过通气口回到容器本体,另一部分水蒸气冷凝后经量杯和回流管流回容器本体,大大减少了蒸发量,提高了热水流量标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
[0017](3)当水蒸气经冷凝后,经冷凝回流装置回流到带有刻度的量杯中,可进行设定时间内的水蒸发量的测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1的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A部位放大图;
[0020]图3是图1中冷凝回流装置和通气管的放大剖视图;
[0021]图4是图1中侧壁部分的展开示意图;
[0022]图5是实施例2的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的B部位放大图;
[0024]其中:1-容器本体,2-通气管,21-通气管口,3-冷凝回流装置,31-顶盖部分,32-侧壁部分,321-导流槽,4-量杯,5-回流管,51-阀门,6-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4所示的一种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位于容器本体顶部的通气管2、冷凝回流装置3、量杯4、回流管5和若干个固定条6。
[0028]冷凝回流装置3固定于通气管2且包围通气管口 21,冷凝回流装置3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设置的顶盖部分31和侧壁部分32,顶盖部分31由一扇形薄片制成,顶盖部分31为一敞口圆锥壳体;侧壁部分32的下端设有导流槽321,侧壁部分32由一直角梯形薄片制成,直角梯形薄片通过其上底边与下底边的固定连接围合形成侧壁部分32,直角梯形薄片的直侧边首尾相连形成侧壁部分32的圆形上底部,侧壁部分32的圆形上底部与顶盖部分31的底部直径相同且相互连接固定。侧壁部分32的下端设有导流槽321,导流槽321呈螺旋式下降延伸设置。
[002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直角梯形薄片的斜侧边向内弯折后即形成导流槽321,导流槽321的始端位于直角梯形薄片的上底边,末端位于直角梯形薄片的下底边,侧壁部分32的横断面呈钩形。
[0030]本实施例中,顶盖部分31和侧壁部分32均为不锈钢薄片。优选地,顶盖部分31的底部直径为通气管直径的3倍。这样,顶盖部分31和侧壁部分32将通气管口 21覆盖,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凝。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侧壁部分32和顶盖部分31还可以是一体成型。
[0031]固定条6的一端固定于顶盖部分31,另一端固定于通气管2,用于将冷凝回流装置3支撑起来并与通气管2固定。
[0032]量杯4带有刻度,位于容器本体I的顶部上方和导流槽321末端的正下方,量杯4的底部通过回流管5与通气管2连通,回流管5水平设置,回流管5上设有一阀门51。
[0033]本实施例的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使用时,先关闭阀门51,水蒸气通过通气管2上升至冷凝回流装置3,在顶盖部分31冷凝后顺着导流槽321流入量杯4中。另有一小部分水蒸气在冷凝后直接通过通气管2滴回到称量容器。通过量杯4的读数即可了解热水蒸发量。打开阀门51,让冷凝水回流到称量容器中,则可以提高热水流量标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5?6所不,本实施例中,阀门51设置于回流管5与量杯4底部的连接处,且回流管从所述量杯4的底部开始水平向下倾斜延伸至通气管2,回流管5的水平夹角是10?30°。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的称量容器可更准确地测量热水蒸发量,且可更好地提高热水流量标准装置的测量准确度。
[00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与容器本体顶部连通的通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回流装置、量杯和回流管:所述冷凝回流装置固定于所述通气管且包围通气管口,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设置的顶盖部分和侧壁部分,所述顶盖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均由薄片制成,且相互固定连接,侧壁部分的下端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呈螺旋式下降延伸设置;所述量杯位于容器本体的顶部上方和导流槽末端的正下方,量杯的底部通过所述回流管与所述通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部分是一敞口圆锥壳体,所述侧壁部分由一直角梯形薄片通过其上底边与下底边的固定围接而成,直角梯形薄片的直侧边首尾相连形成侧壁部分的圆形上底部,其斜侧边向内弯折后形成所述导流槽,所述侧壁部分的圆形上底部与顶盖部分的底部直径相同且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导流槽的始端位于直角梯形薄片的上底边,末端位于直角梯形薄片的下底边,侧壁部分的横断面呈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顶盖部分的底部直径为通气管直径的3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称量容器还包括若干个固定条,每个固定条一端固定于顶盖部分,另一端固定于通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部分和所述侧壁部分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上设有一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设置在回流管与量杯底部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从量杯底部开始水平向下倾斜延伸至通气管,所述回流管的水平夹角是10?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蒸发量可测量的称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部分与所述侧壁部分均由不锈钢薄片制成。
【文档编号】G01K19/00GK203811301SQ201420153503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朱锐, 黄湘来, 蔡勤, 马世英, 孙震疆, 轩永祥 申请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