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67750阅读:1257来源:国知局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测力计;外壳底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下表面设有第三圆柱体,第三圆柱体下表面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环形分布在第二通孔的外侧,第一沉孔内插拔式连接有橡胶环,橡胶环内插拔式连接有石墨环,拉杆与石墨环滑动连接;以及,外壳内下部卡扣式连接有尼龙环,尼龙环上表面设有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插拔式连接有高吸水性树脂环。整体设计为可以方便拆卸的,有益于安装和更换部件,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在测力过程中,润滑导向,提高精准度。
【专利说明】弹簧测力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力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弹簧测力计。

【背景技术】
[0002]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力的大小的工具。原理为:首先任何测量都是将某一个物理量与标准(即单位)比较的过程,力的测量就是将力的作用效果与已知力的作用效果比较的过程。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I牛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的大小就是I牛。其次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在确定I牛力的作用效果以后,容易确定更大的力和更小的力的作用效果。另外,弹簧的稳定性较好,可以重复使用。故可以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在使用中的弹簧测力计由于下行工程中受到一定助力,也就是摩擦力,导致测量误差变大,尤其是在使用一端时间后,磨损,腐蚀等原因,使得测量误差更大,导致使用寿命减少。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簧测力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簧测力计,包括透明且可有刻度的桶装外壳、卡扣式连接在端盖外表面的提手、调零装置、设置在外壳内的弹簧和悬挂于弹簧下端的拉杆,拉杆上设有指示盘;外壳上表面螺纹安装有端盖;指示盘主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主表面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拉杆与第一通孔滑动连接,第一圆柱体与拉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壳底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下表面设有第三圆柱体,第三圆柱体下表面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环形分布在第二通孔的外侧,第一沉孔内插拔式连接有橡胶环,橡胶环内插拔式连接有石墨环,拉杆与石墨环滑动连接;以及,外壳内下部卡扣式连接有尼龙环,尼龙环上表面设有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插拔式连接有高吸水性树脂环。
[0005]作为优选,调零装置螺纹安装在端盖主表面。
[0006]作为优选,石墨环的内径比第二通孔小3mnTl0mm,第三通孔垂直定向于石墨环上表面上方,第二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沉孔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0007]作为优选,第三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的直径,第三圆柱体的外表面为滚花表面。
[0008]作为优选,高吸水性树脂环的主材料是以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制成,高吸水性树脂环的上表面与环形凹槽的上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环形凹槽的下表面与外壳内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
[0009]作为优选,尼龙环的内径小于指示盘的外径。
[0010]作为优选,指示盘外表面刻有萤光环,指示盘下表面贴合有环形橡胶,环形橡胶的内径大于尼龙环的内径;所述第三圆柱体的外表面对称设有加力孔,第三圆柱体上表面与外壳下表面接触处设有密封防尘片;调零装置的主表面设有六角棱形沉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2]1.整体设计为可以方便拆卸的,有益于安装和更换部件,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在测力过程中,润滑导向,提高精准度,并内设有防潮装置;
[0013]2.指示盘主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主表面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拉杆与第一通孔滑动连接,第一圆柱体与拉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拆卸更换零件;
[0014]3.外壳底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下表面设有第三圆柱体,第三圆柱体下表面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环形分布在第二通孔的外侧,第一沉孔内插拔式连接有橡胶环,橡胶环内插拔式连接有石墨环,拉杆与石墨环滑动连接,减少下行的摩擦力,同时通过橡胶环的弹性减少拉杆的摆动力,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磨损的反生,延长使用寿命;
[0015]4.外壳内下部卡扣式连接有尼龙环,尼龙环上表面设有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插拔式连接有高吸水性树脂环,起到保持干燥的作用,有利于防止腐蚀,影响使用精度和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簧测力计的第二圆柱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簧测力计的第二圆柱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簧测力计的指示盘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簧测力计的尼龙环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一种弹簧3测力计,包括透明且可有刻度的桶装外壳1、卡扣式连接在端盖2外表面的提手7、调零装置6、设置在外壳I内的弹簧3和悬挂于弹簧3下端的拉杆4,拉杆4上设有指示盘5 ;外壳I上表面螺纹安装有端盖2,便于拆卸更换零件;指示盘5主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圆柱体51,第一圆柱体51主表面中心设有第一通孔52,拉杆4与第一通孔52滑动连接,第一圆柱体51与拉杆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壳I底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圆柱体8,第二圆柱体8下表面设有第三圆柱体81,第三圆柱体81下表面设有第一沉孔82,第一沉孔82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83和第三通孔84,第三通孔84环形分布在第二通孔83的外侧,第一沉孔82内插拔式连接有橡胶环86,橡胶环86内插拔式连接有石墨环85,拉杆4与石墨环85滑动连接,减少下行的摩擦力,同时通过橡胶环86的弹性减少拉杆4的摆动力,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磨损的反生,延长使用寿命;以及,外壳I内下部卡扣式连接有尼龙环9,尼龙环9上表面设有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插拔式连接有高吸水性树脂环91。调零装置6螺纹安装在端盖2主表面。石墨环85的内径比第二通孔83小3mnTl0mm,第三通孔84垂直定向于石墨环85上表面上方,第二通孔83的中轴线与第一沉孔82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三圆柱体8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8的直径,第三圆柱体81的外表面为滚花表面。高吸水性树脂环91的主材料是以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制成,高吸水性树脂环91的上表面与环形凹槽的上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环形凹槽的下表面与外壳I内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起到保持干燥的作用,有利于防止腐蚀,影响使用精度和使用寿命。尼龙环9的内径小于指示盘5的外径。指示盘5外表面刻有萤光环,指示盘5下表面贴合有环形橡胶,环形橡胶的内径大于尼龙环9的内径;所述第三圆柱体81的外表面对称设有加力孔,第三圆柱体81上表面与外壳I下表面接触处设有密封防尘片;调零装置6的主表面设有六角棱形沉孔。
[0023]由图1可知,第三圆柱体81可为六角棱形,便于拆卸。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I底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圆柱体8,第二圆柱体8下表面设有第三圆柱体81,第三圆柱体81下表面设有第一沉孔82,第一沉孔82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83和第三通孔84,第三通孔84环形分布在第二通孔83的外侧,第一沉孔82内插拔式连接有橡胶环86,橡胶环86内插拔式连接有石墨环85,拉杆4与石墨环85滑动连接,减少下行的摩擦力,同时通过橡胶环86的弹性减少拉杆4的摆动力,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磨损的反生,延长使用寿命。
[0024]本实用新型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弹簧测力计,包括透明且可有刻度的桶装外壳、卡扣式连接在端盖外表面的提手、调零装置、设置在外壳内的弹簧和悬挂于弹簧下端的拉杆,所述拉杆上设有指示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表面螺纹安装有端盖;所述指示盘主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主表面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拉杆与第一通孔滑动连接,第一圆柱体与拉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底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下表面设有第三圆柱体,第三圆柱体下表面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环形分布在第二通孔的外侧,第一沉孔内插拔式连接有橡胶环,橡胶环内插拔式连接有石墨环,拉杆与石墨环滑动连接;以及,所述外壳内下部卡扣式连接有尼龙环,尼龙环上表面设有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插拔式连接有高吸水性树脂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零装置螺纹安装在端盖主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环的内径比第二通孔小3mnTl0mm,第三通孔垂直定向于石墨环上表面上方,第二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一沉孔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的直径,第三圆柱体的外表面为滚花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性树脂环的主材料是以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制成,高吸水性树脂环的上表面与环形凹槽的上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环形凹槽的下表面与外壳内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环的内径小于指示盘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测力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盘外表面刻有萤光环,指示盘下表面贴合有环形橡胶,环形橡胶的内径大于尼龙环的内径;所述第三圆柱体的外表面对称设有加力孔,第三圆柱体上表面与外壳下表面接触处设有密封防尘片;所述调零装置的主表面设有六角棱形沉孔。
【文档编号】G01L1/04GK204007953SQ20142048679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严胜利 申请人:严胜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