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71477阅读:1326来源:国知局
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即本工具包括磁性座和伸缩杆,所述磁性座底面设有螺孔,所述伸缩杆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伸缩杆顶端拧于所述磁性座的螺孔内,所述伸缩杆下段设有刻度线,与刻度线对应设有水平刻痕,所述水平刻痕的深度为2mm。本工具克服了传统钢梁挠度变形测量的缺陷,不受现场测量场地条件限制,且测量作业方便,提高了测量效率,保证了测量精度。
【专利说明】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冶金、造船等行业的框架钢结构梁、吊车梁等钢梁在荷载作用下经常产生挠度等变形,钢梁的过大挠度变形对钢结构产生附加应力,不利于钢结构的正常承载。为了及时、正确掌握钢梁挠度变形状况,对钢梁的挠度进行测量是结构可靠性检测与鉴定,以及工业建筑结构状态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检测内容之一。在钢梁挠度变形测量过程中,通常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钢塔尺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于厂房内现场作业区域空间窄小,光线暗弱,易产生测量偏差;且部分设备区域振动较大、存在热气等诸多测量的不利条件,水准仪在该区域内无法正常置中、调平;另外部分钢梁附近区域地面无架设水准仪测量的空间,因此往往无法满足采用架设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钢梁挠度进行测量的常规条件,同时采用水准仪测量钢梁挠度变形时,测量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本工具克服了传统钢梁挠度变形测量的缺陷,不受现场测量场地条件限制,且测量作业方便,提高了测量效率,保证了测量精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包括磁性座和伸缩杆,所述磁性座底面设有螺孔,所述伸缩杆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伸缩杆顶端拧于所述磁性座的螺孔内,所述伸缩杆下段设有刻度线。
[0005]进一步,所述伸缩杆下段与所述刻度线对应设有水平刻痕,所述水平刻痕的深度为 2mm。
[0006]由于本实用新型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工具包括磁性座和伸缩杆,所述磁性座底面设有螺孔,所述伸缩杆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伸缩杆顶端拧于所述磁性座的螺孔内,所述伸缩杆下段设有刻度线,与刻度线对应设有水平刻痕,所述水平刻痕的深度为2mm。本工具克服了传统钢梁挠度变形测量的缺陷,不受现场测量场地条件限制,且测量作业方便,提高了测量效率,保证了测量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示意图;
[0009]图2为采用本工具进行钢梁挠度变形测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包括磁性座I和伸缩杆2,所述磁性座I底面设有螺孔,所述伸缩杆2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伸缩杆2顶端拧于所述磁性座I的螺孔内,所述伸缩杆2下段设有刻度线3。
[0011]进一步,所述伸缩杆2下段与所述刻度线3对应设有水平刻痕4,所述水平刻痕4的深度为2mm。
[0012]如图2所示,在生产现场针对钢梁挠度变形测量时,采用三个本测量工具通过磁性座I分别吸附于钢梁5底部,并且位于钢梁5的两端和中部,调整伸缩杆2至合适的长度,然后在伸缩杆2下段架设水平钢丝绳6,水平钢丝绳6可分别嵌入三根伸缩杆2的刻痕4内,分别读取水平钢丝绳6在三根伸缩杆2的刻度线3的刻度值,即可得到钢梁5挠度变形数据,其公式为:
[0013]L=B- (A+C) /2
[0014]式中:L为钢梁挠度变形值,A为钢梁首端伸缩杆的刻度值,B为钢梁中部伸缩杆的刻度值,C为钢梁尾端伸缩杆的刻度值。
[0015]本工具简单、实用,磁性座与伸缩杆为可拆卸件,提高了携带的便利性,且钢梁挠度变形测量操作方便、直观,特别适用于层高为3m左右钢框架结构中的钢梁测量,测量作业中一般仅需要2人,测量每根钢梁约需要I?2分钟,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并且可确保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精度取决于伸缩杆的刻度线,通常为1mm。
【权利要求】
1.一种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本工具包括磁性座和伸缩杆,所述磁性座底面设有螺孔,所述伸缩杆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伸缩杆顶端拧于所述磁性座的螺孔内,所述伸缩杆下段设有刻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挠度变形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下段与所述刻度线对应设有水平刻痕,所述水平刻痕的深度为2mm。
【文档编号】G01B5/30GK204165506SQ20142056595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王建强, 庄继勇, 樊冬靓, 王伟 申请人: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