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6506发布日期:2018-09-18 19:2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就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而言,保证炮检点位置及高程数据的准确是至关重要的。输入原始地震数据和近地表数据的准确性,是单块三维地震资料和多块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炮检点位置及高程数据成千上万,数据量特别巨大,不同年代采集数据的基准点有可能不同,野外采集数据录入或整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这些基准点变化或错误的存在,对炮检点静校正量的计算和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更为了保证输入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地震资料处理成果的质量,我们必须做好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前,首先要解决好炮检点位置及高程数据错误对处理成果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往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核对校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工作效率低下,对数据中存在的错误难以一次性彻查,有时后续处理中发现问题还需要再回过头反复地进行检查、对比分析的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减轻人工工作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快速地实现炮检点数据互查并准确发现问题与修正,保证输入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和改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成果的质量和效果的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和系统。

可应用于任何三维地震勘探原始近地表数据的准确性检查与修正,同时也可应用在已完成的不同时期采集的具有重叠区域的多块三维地震数据近地表数据的准确性检查与修正,或者说,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原始输入数据检查与校正。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接收炮点坐标、炮点高程数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

步骤b:根据炮点坐标和炮点高程数据建立炮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获得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根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建立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获得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步骤c:将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与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b中获得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的过程包括:

根据炮点坐标和炮点高程数据建立炮点近地表高程模型;

根据预设的网格对炮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进行网格化,得到每个网格点上的炮点近地表高程值;

对炮点近地表高程值进行重采样,得到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进一步,所述步骤b中获得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的过程包括:

根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建立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模型;

根据预设的网格对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进行网格化,得到每个网格点上的检波点近地表高程值;

对检波点近地表高程值进行重采样,得到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进一步,所述对炮点近地表高程值进行重采样和对检波点近地表高程值进行重采样都是按照质量控制点的坐标进行重采样。

进一步,所述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为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所述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为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进一步,所述步骤c包括:

对比同一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和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如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和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则炮点坐标、炮点高程数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正确;否则,发出告警信息,提示数据错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系统,包括接收模块、建模模块和对比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炮点坐标、炮点高程数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

所述建模模块用于根据炮点坐标和炮点高程数据建立炮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获得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根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建立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获得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所述对比处理模块用于将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与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建模模块中获得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的过程包括:

根据炮点坐标和炮点高程数据建立炮点近地表高程模型;

根据预设的网格对炮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进行网格化,得到每个网格点上的炮点近地表高程值;

对炮点近地表高程值进行重采样,得到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所述建模模块中获得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的过程包括:

根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建立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模型;

根据预设的网格对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进行网格化,得到每个网格点上的检波点近地表高程值;

对检波点近地表高程值进行重采样,得到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进一步,所述对炮点近地表高程值按照质量控制点的坐标进行重采样;重采样获得的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为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所述对检波点近地表高程值按照质量控制点的坐标进行重采样;重采样获得的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为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进一步,所述对比处理模块对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和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的处理包括:

对比同一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和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如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和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则炮点坐标、炮点高程数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正确;否则,发出告警信息,提示数据错误。

本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及系统,是基于模型法的完全程序化、流程化,具有科学客观、快速准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优点,能保证可疑问题一次性得到彻查。为后续处理、保证输入数据正确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后续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包括多块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方法和系统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多块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应用该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模型法技术:根据三维地震勘探施工的特点和观测系统设计的具体要求,同一个三维地震工区内炮点和检波点布置在空间上都具有很高的密度,我们无论利用炮点数据还是利用检波点数据都可以通过模型法高精度描述刻画所在三维地震工区近地表高程的精细变化。鉴于此,我们可以用炮点数据建立的近地表高程模型检查检波点高程数据是否有错误;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检波点数据建立的近地表高程模型检查炮点高程数据是否有错误。当然,我们还可以在三维工区设置大量的质量控制点,由不同模型分别重采样得到这些质量控制点的高程数据,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错误并予以修正。这样的思路和流程,完全适合于多块三维数据重叠区域近地表高程数据的相互检查。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系统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的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流程框图。

图4示出了塔里木盆地某三维工区炮检位置图。

图5示出了炮检点数据互查实例示意图。

图6示出了塔里木盆地某三维连片工区示意图。

图7示出了塔里木盆地某连片三维拼接区高程等值线图(高程异常)。

图8示出了塔里木盆地某连片三维拼接区高程等值线图(校正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接收炮点坐标、炮点高程数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

步骤b:根据炮点坐标和炮点高程数据建立炮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获得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根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建立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获得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步骤c:将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与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建立模型,获得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和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错误并修正,实现了科学客观、快速准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优点,能保证可疑问题一次性得到彻查。整个过程已实现程序化、流程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后续处理、保证输入数据正确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系统结构框图,包括接收模块1、建模模块2和对比处理模块3;

所述接收模块1用于接收炮点坐标、炮点高程数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

所述建模模块2用于根据炮点坐标和炮点高程数据建立炮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获得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根据检波点坐标和检波点高程数据建立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模型,获得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

所述对比处理模块3用于将炮点近地表高程数据与检波点近地表高程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处理。

在一个示例中,技术实现流程如图3,步骤如下:

a.数据输入:分别输入炮点坐标及高程数据和检波点坐标及高程数据;

b.建立模型及重采样:建立三维工区的近地表高程模型(包括由炮点数据建立的近地表高程模型和由检波点数据建立的近地表高程模型),分别按25米X25米的网格对上述两个高程模型进行网格化,得到每个网格点上的近地表高程值,然后按照质量控制点的坐标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重采样,得到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近地表高程数据;

c.将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两个近地表高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并修正错误:首先由输入炮点坐标及高程数据建立的模型重采样得到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近地表高程数据,由输入检波点坐标及高程数据建立的模型重采样得到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近地表高程数据;然后对质量控制点所在位置的近地表高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错误并修正。

表1高程正确时模型法重采样高程与实际高程误差

表2高程错误时模型法重采样高程与实际高程误差

如表1所示(注:NSM_REC为模型法检波点重采样后高程,与检波点实际高程误差接近于0),对由炮点数据生成的模型重采样得到控制点位置的高程数据,然后与野外测量的检波点高程数据对比,若两者误差很小,基本一致,就说明没有问题;如表2所示(注:NSM_shot为模型法炮点重采样后的高程,与实际高程误差接近60米的点为错误点),两者误差较大,则说明数据记录有误。在此情况下,查看班报记录并与野外测量人员交流沟通并修正。如图5所示可以对异常点进行标注(圆圈所标注的点为异常点);

d.数据输出:将检查正确无误的炮点坐标及高程数据、检波点坐标及高程数据按后续处理要求格式输出。

应用示例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及其效果,以下给出一个具体应用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该示例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其任何具体细节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如图4所示,该技术应用于新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三维连片处理、牧场北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和塔河九联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等项目,实践表明应用本技术,可以科学客观、快速准确地实现炮检点数据的互查,可以检查不同块三维重叠区域近地表数据是否存在系统差。能够一次性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如图6为雅克拉三维连片工区示意图,其中画粗实线的区域为两个工区的重叠区,应用本发明技术“一种炮检点数据互查方法”,发现两个工区重叠区高程数据存在系统误差,如图7和表3(注:两块三维重叠区平均高差:6.21613米,为一系统高差),系统误差修正后的近地表高程模型如图8。

表3用模型法炮检点互查技术分析雅克拉和雅东重叠区高差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