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能表计量箱的漏电流和温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077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能表计量箱的漏电流和温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能表计量箱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能表计量箱的漏电流和温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和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国家对公用设施的投入极大,农网改造、城市改造和新建电线、电缆、金属电表箱的改造等。但现有的电能表计量箱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对电能表进行保护,不能对电能表计量箱内的线路漏电流和温度进行检测,无法避免电能表计量箱内的漏电流和高温引起的电气火灾。而且现有的漏电流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都是单独的检测模块,如果直接将漏电流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直接安装在电能表计量箱内,使得电能表计量箱的体积将增大,不仅影响电能表计量箱的内部元器件的布置,而且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电能表计量箱漏电流和温度检测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能表计量箱的漏电流和温度检测装置,该装置在壳体上可设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温度和漏电流检测软管,通过用户进户线的火线穿过温度检测软管、零线穿过漏电流检测软管即可实现对电能表计量箱内的用户线进行温度和漏电流检测,提高了安全用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 地降低了电气火灾的发生率。

本发明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电能表计量箱的漏电流和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一个通孔内安装有第一软管,另一个通孔内安装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内壁安装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与温度检测电路相连,所述第二软管内壁安装有电流线圈,所述电流线圈与漏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和漏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线分别从壳体两侧面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注塑机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PC工程塑料和/或ABS工程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为可收缩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可收缩软管为橡胶管。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管通过密封胶与通孔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5-8mm。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6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用于电能表计量箱的漏电流和温度检测装置,该装置在壳体上可设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温度和漏电流检测软管,通过用户进户线的火线穿过温度检测软管、零线穿过漏电流检测软管即可实现对电能表计量箱内的用户线进行温度和漏电流检测,提高了安全用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地降低了电气火灾的发生率;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节约了电能表计量箱的空间,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检测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检测装置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检测装置B-B局部放大图。

相关原件符号说明:

1、壳体;2、通孔;3、第一软管;4、第二软管;5、温度检测输出线;6、漏电流检测输出线;7、金属片;8、电流线圈;9、温度检测电路;10、漏电流检测电路;11、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具体实施时,结合图1-图3,一种用于电能表计量箱的漏电流和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开设有两个通孔2,一个通孔内安装有第一软管3,另一个通孔内安装有第二软管4。第一软管3内壁安装有金属片7,金属片7与温度检测电路9相连,金属片可以对导线的进行温度检测。第二软管4内壁安装有电流线圈8,电流线圈8与漏电流检测电路10相连,电流线圈可以对导线的漏电流进行检测。温度检测电路9的温度检测输出线5和漏电流检测电路10的漏电流检测输出线6分别从壳体1两侧面引出。

壳体1为绝缘材料,可以由注塑机注塑成型。壳体可以由PC工程塑料和/或ABS工程塑料制成。

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为可收缩软管,可收缩软管可以为橡胶管,橡胶管可以通过密封胶11与通孔2相连。

电能表计量箱内的用户端进户线的火线穿过第一软管,不管导线线径粗或细,第一软管都能与火线接触紧密。电能表计量箱的用户端进户线的零线穿过第二软管,不管导线线径粗或细,第二软管都能与零线接触紧密。

对于400V以下的用户来说,用户的进户端导线在16mm2以下,通孔的直径可以为5-8mm,最好是直径为6mm。

一种用于电能表计量箱的漏电流和温度检测装置,该装置在壳体上可设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温度和漏电流检测软管,通过用户进户线的火线穿过温度检测软管、零线穿过漏电流检测软管即可实现对电能表计量箱内的用户线进行温度和漏电流检测,提高了安全用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地降低了电气火灾的发生率;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节约了电能表计量箱的空间,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