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946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估算圈闭地质资源量是开展钻探目标潜力评估的主要任务,尽管圈闭所蕴含的油气体积是客观存在的,但受到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勘探阶段无法直接测量获得准确的油气体积,只能依靠间接手段获得圈闭相关地质参数,估算圈闭地质资源量大小。因此,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客观地定量评价圈闭的含油气规模是圈闭资源量估算的核心。勘探早期阶段,由于地质资料较少,造成圈闭地质资源量计算参数很难取准,因此在圈闭地质资源量评价过程中,普遍存在过高估算圈闭地质资源量的情况。常用的圈闭地质资源量计算方法有容积法和类比法,其中容积法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同的圈闭类型和不同的储集类型圈闭地质资源量的计算,其计算数学公式为q=a×ca×hf×snf,a为圈闭面积,ca为含油(或气)面积系数,hf为油(或气)层有效厚度,snf为单储系数。容积法计算圈闭地质资源量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地质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通常采用算术平均法、面积权衡法或经验取值法确定含油(气)面积、油(气)层有效厚度和单储系数相关参数,从而计算出圈闭地质资源量。圈闭地质资源量计算关键在于合理地确定含油(气)面积、油(气)层有效厚度和单储系数。从目前研究技术水平来看,针对圈闭地质资源量计算的参数确定,还没有形成统一、可操作性强和精度高的确定方法,所以采用现有方法估算出的圈闭地质资源量与实际情况相差悬殊,从而直接影响勘探计划制订和勘探投资决策。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估 算方法精度低,使估算出的圈闭地质资源量与实际情况相差悬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计算获得圈闭地质资源量,其中,圈闭地质资源量为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进一步的,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具体包括:根据顶深数据对、底深数据对和油界面深度,获得圈闭总体积,其中,所述顶深数据对为储层顶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顶面深度值,所述底深数据对为储层底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底面深度值;根据测井曲线获得储层净毛比;根据圈闭总体积和储层净毛比计算获得圈闭有效体积,其中,圈闭有效体积为圈闭总体积与储层净毛比的乘积。进一步的,根据地质资料获取单储系数,具体包括:根据单储系数公式snf=100×φ×(1-sw)×ρoi/βoi计算获得单储系数,其中,φ为孔隙度,sw为含水饱和度,ρoi为原油密度,βoi原始原油体积系数。进一步的,根据顶深数据对、底深数据对和油界面深度,获得圈闭总体积,具体包括:获取多组顶深数据对和多组底深数据对;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顶深数据点和底深数据点,其中,所述顶深数据点为以顶深数据对中的储层顶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顶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点,所述底深数据点为以底深数据对中的储层底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底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点,面积深度图为以储层顶面面积值或储层底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顶面深度值或储层底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分别根据顶深数据点、底深数据点获取储层顶界和储层底界,所述储层顶界为各顶深数据点的连线,所述储层底界为各底深数据点的连线;获取油界面深度,并根据油界面深度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油界面深度线,所述油界面深度线为纵坐标为油界面深度的直线;根据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获得圈闭总体积,其中,圈闭总体积为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和纵坐标轴围成的多边形面积。进一步的,顶深数据对和底深数据对的个数均至少为5个。进一步的,顶深数据对和底深数据对的个数均为10个。进一步的,在获取圈闭有效体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圈闭面积和含油面积系数;根据圈闭面积和含油面积系数计算获得圈闭含油面积,其中,圈闭含油面积为圈闭面积和含油面积系数的乘积;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圈闭含油面积计算,获得油层平均有效厚度,其中,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圈闭有效体积与圈闭含油面积之商。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装置,包括:圈闭有效体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单储系数获取模块,用于单储系数;圈闭地质资源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计算获得圈闭地质资源量,其中,圈闭地质资源量为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进一步的,圈闭有效体积获取模块,具体包括,圈闭总体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顶深数据对、底深数据对和油界面深度,获得圈闭总体积,其中,所述顶深数据对为储层顶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顶面深度值,所述底深数据对为储层底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底面深度值;储层净毛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测井曲线获得储层净毛比;圈闭有效体积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圈闭总体积和储层净毛比计算获得圈闭有效体积,其中,圈闭有效体积为圈闭总体积与储层净毛比的乘积。进一步的,圈闭总体积获取模块,具体包括,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多组顶深数据对和多组底深数据对;数据点绘制子模块,用于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顶深数据点和底深数据点,其中,所述顶深数据点为以顶深数据对中的储层顶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顶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点,所述底深数据点为以底深数据对中的储层底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底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点,面积深度图为以储层顶面面积值或储层底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顶面深度值或储层底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第一边界获取子模块,用于分别根据顶深数据点、底深数据点获取储层顶界和储层底界,所述储层顶界为各顶深数据点的连线,所述储层底界为各底深数据点的连线;第二边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油界面深度,并根据油界面深度在面积深度 图中绘制油界面深度线,所述油界面深度线为纵坐标为油界面深度的直线;圈闭总体积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获得圈闭总体积,其中,圈闭总体积为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和纵坐标轴围成的多边形面积。本发明提供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及装置,将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作为圈闭地质资源量,相比现有技术中在计算圈闭地质资源量时需要获取四个参数,本方法只需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即可对圈闭地质资源量进行计算,解决了圈闭地质资源量计算参数获取不精确导致计算结果偏差大的弊端,为客观、合理的估算圈闭地质资源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有利于勘探计划制订和勘探投资决策。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储层顶面构造图获取对应的顶深数据对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圈闭总体积确定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具体的,圈闭有效体积是指圈闭范围内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体积。单储系数是指油(气)藏内单位体积油(气)层所含的地质储量。通常采用每米油层每平 方千米面积内所含的地质储量来表示。步骤102,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计算获得圈闭地质资源量,其中,圈闭地质资源量为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具体的,圈闭地质资源量即在圈闭范围内的地质储量,将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作为圈闭地质资源量。本发明提供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将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作为圈闭地质资源量,相比现有技术中在计算圈闭地质资源量时需要获取四个参数,本方法只需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即可对圈闭地质资源量进行计算,解决了圈闭地质资源量计算参数获取不精确导致计算结果偏差大的弊端,为客观、合理的估算圈闭地质资源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有利于勘探计划制订和勘探投资决策。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说明。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011,根据顶深数据对、底深数据对和油界面深度,获得圈闭总体积,其中,所述顶深数据对为储层顶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顶面深度值,所述底深数据对为储层底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底面深度值。具体的,分别利用储层顶面构造图、底面构造图建立储层顶面面积值与对应的储层顶面深度值组成的顶深数据对、储层底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底面深度值组成的底深数据对,图3为根据储层顶面构造图获取对应的顶深数据对示例,如图3所示,线a、线b表示圈闭边界,为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遮挡物,线a、线b相交点的顶面深度值为2150米,此处的面积为0(点的面积为0),顶面深度值为2200米,此处的面积为2200所在的虚线与线a、线b所组成的扇形的面积,即0.8平方千米,顶面深度值为2300米时,此处的面积为2300所在的虚线与线a、线b所组成的扇形的面积,即4.3平方千米,依次类推,可从图3中获得多组顶深数据对。在底面构造图中采用相同的方法获取底深数据对。进一步的,步骤1011具体包括:获取多组顶深数据对和多组底深数据对;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顶深数据点和底深数据点,其中,所述顶深数据点为以 顶深数据对中的储层顶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顶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点,所述底深数据点为以底深数据对中的储层底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底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点,面积深度图为以储层顶面面积值或储层底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顶面深度值或储层底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分别根据顶深数据点、底深数据点获取储层顶界和储层底界,所述储层顶界为各顶深数据点的连线,所述储层底界为各底深数据点的连线;获取油界面深度,并根据油界面深度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油界面深度线,所述油界面深度线为纵坐标为油界面深度的直线;根据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获得圈闭总体积,其中,圈闭总体积为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和纵坐标轴围成的多边形面积。具体的,分别通过储层顶面构造图、底面构造图获取多组顶深数据对、底深数据对,进一步的,顶深数据对和底深数据对的个数均至少为5个。优选的,顶深数据对和底深数据对的个数均为10个。取的数据对越多,由数据对形成的点所在的曲线越接近真实情况,计算出的圈闭总体积也更加接近实际值,但是取的数据对越多,工作量和计算量越大,为了平衡精确度和计算量,顶深数据对和底深数据对的个数均为10个时最佳。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顶深数据点和底深数据点,即在以面积值为横坐标、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中将顶深数据点和底深数据点绘制出来,顶深数据点和底深数据点均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其中,面积值包括顶面面积值或底面面积值,深度值包括顶面深度值或底面深度值。将各顶深数据点的连线作为储层顶界,将各底深数据点的连线作为储层底界。通过地质分析研究,确定油(水)界面深度,并在面积深度图中根据油界面深度绘制油界面深度线,圈闭总体积即为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和纵坐标轴围成的多边形面积。下面列举具体实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的圈闭总体积确定示意图。其中,圈闭总体积由储层顶界a、储层底界b、油界面深度线c和纵坐标轴围成的多边形面积确定,油(水)界面深度线为2300米,储层顶界a由表1的顶深数据对所绘制的顶深数据点形成,储层底界b由表2的底深数据对所绘制的底深数据点形成。表1顶面深度值(m)顶面面积值(km2)2150022000.822502.123004.323507.124009.7表2底面深度值(m)顶面面积值(km2)2250023000.823502.124004.324507.1步骤1012,根据测井曲线获得储层净毛比。根据测井曲线等地质资料估算储层净毛比。步骤1013,根据圈闭总体积和储层净毛比计算获得圈闭有效体积,其中,圈闭有效体积为圈闭总体积与储层净毛比的乘积。圈闭有效体积=圈闭总体积×储层净毛比进一步的,在获取圈闭有效体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圈闭面积和含油面积系数;根据圈闭面积和含油面积系数计算获得圈闭含油面积,其中,圈闭含油面积为圈闭面积和含油面积系数的乘积;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圈闭含油面积计算,获得油层平均有效厚度,其中,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圈闭有效体积与圈闭含油面积之商。具体的,油(或气)层有效厚度是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作为有效厚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油层内有可动油;二是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提供开发。油(或气)层有效厚度是根据有效储集层的岩性、电性、物性标准,扣除其中的非渗透性夹层而剩余的厚度。通过圈闭顶面构造图或底面构造图,确定圈闭面积,并利用圈闭面积和含油面积系数乘积得到圈闭含油面积,圈闭有效体积除以含油面积即为油层平均有效 厚度。通过油层平均有效厚度可预估该圈闭可供开采的石油产量,预估经济效益。步骤1014,根据单储系数公式snf=100×φ×(1-sw)×ρoi/βoi计算获得单储系数,其中,φ为孔隙度,sw为含水饱和度,ρoi为原油密度,βoi原始原油体积系数。具体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底面原油密度和原始原油体积系数均可从勘探现场测得。步骤102,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计算获得圈闭地质资源量,其中,圈闭地质资源量为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本步骤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相应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方法,将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作为圈闭地质资源量,相比现有技术中在计算圈闭地质资源量时需要获取四个参数,本方法通过储层顶面构造图、底面构造图和油(水)界面深度即可获得圈闭总体积,然后根据圈闭总体积和储层净毛比计算获得圈闭有效体积,最后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即可对圈闭地质资源量进行计算,整个计算过程中参数的获取比较容易,且各参数的获取更加精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圈闭地质资源量计算参数获取复杂且不精确导致计算结果偏差大的弊端,为客观、合理的估算圈闭地质资源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有利于勘探计划制订和勘探投资决策。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为装置实施例,用以执行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装置,包括:圈闭有效体积获取模块201、单储系数获取模块202和圈闭地质资源量获取模块203。其中,圈闭有效体积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单储系数获取模块202,用于单储系数。圈闭地质资源量获取模块203,用于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计算获得圈闭地质资源量,其中,圈闭地质资源量为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本实施例是与实施例一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提供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装置,将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作为圈闭地质资源量,相比现有技术中在计算圈闭地质资源量时需要获取四个参 数,本装置只需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即可对圈闭地质资源量进行计算,解决了圈闭地质资源量计算参数获取不精确导致计算结果偏差大的弊端,为客观、合理的估算圈闭地质资源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有利于勘探计划制订和勘探投资决策。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说明。是与实施例二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圈闭地质资源量确定装置,包括:圈闭有效体积获取模块201、单储系数获取模块202和圈闭地质资源量获取模块203。其中,圈闭有效体积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圈闭有效体积。圈闭有效体积获取模块201,具体包括:圈闭总体积获取模块2011、储层净毛比获取模块2012和圈闭有效体积计算模块2013。其中,圈闭总体积获取模块2011,用于根据顶深数据对、底深数据对和油界面深度,获得圈闭总体积,其中,所述顶深数据对为储层顶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顶面深度值,所述底深数据对为储层底面面积值和对应的储层底面深度值;储层净毛比获取模块2012,用于根据测井曲线获得储层净毛比;圈闭有效体积计算模块2013,用于根据圈闭总体积和储层净毛比计算获得圈闭有效体积,其中,圈闭有效体积为圈闭总体积与储层净毛比的乘积。圈闭总体积获取模块2011,具体包括数据获取子模块、数据点绘制子模块、第一边界获取子模块、第二边界获取子模块和圈闭总体积计算子模块。其中,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多组顶深数据对和多组底深数据对;数据点绘制子模块,用于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顶深数据点和底深数据点,其中,所述顶深数据点为以顶深数据对中的储层顶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顶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点,所述底深数据点为以底深数据对中的储层底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底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点,面积深度图为以储层顶面面积值或储层底面面积值为横坐标、储层顶面深度值或储层底面深度值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第一边界获取子模块,用于分别根据顶深数据点、底深数据点获取储层顶界和储层底界,所述储层顶界为各顶深数据点的连线,所述储层底界为各底深数据点的连线;第二边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油界面深度,并根据油界面深度在面积深度图中绘制油界面深度线,所述油界面深度线为纵坐标为油界面深度的直线;圈闭总体积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获得圈闭总体积,其中,圈闭总体积为储层顶界、储层底界、油界面深度线和纵坐标轴围成的多边形面积。单储系数获取模块202,用于单储系数。圈闭地质资源量获取模块203,用于根据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计算获得圈闭地质资源量,其中,圈闭地质资源量为圈闭有效体积和单储系数的乘积。本实施例是与实施例二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二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