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1673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盆地储层砂体空间预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油气盆地滩坝砂体隐蔽油藏,是近年来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热点。但滩坝砂体层数多、单层厚度薄、平面不稳定、垂向厚度变化大、空间分布形态复杂,这点严重制约了该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如何更好地预测单层滩坝砂体的空间展布,一直是石油地质工作者试图解决的难题。目前含油气盆地砂体空间形态的预测主要采用地震属性或测井约束反演的方法,近年来又逐渐发展起来了地震沉积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对薄层滩坝砂体的预测精度很有限,且受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滩坝发育层段的测井曲线进行高频旋回划分对比,建立湖相高频旋回空间展布格架;步骤二、在所建立的湖相高频旋回空间展布格架中,分析每口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或测井解释的砂质含量垂向变化;步骤三、根据自然伽马曲线或砂质含量在垂向上与泥岩基线差值的变化趋势,分析相对湖平面的升降过程;步骤四、若相对湖平面稳定升降,在滨湖地带沉积席状展布的滩沙;若相对湖平面间歇性升降,在滨湖地带沉积平行湖岸的脊状滩沙;步骤五、以测井曲线的拐点处作为滩坝砂体的边界,刻画和预测滩坝砂体的空间形态。在步骤一中,所述测井曲线采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和感应测井曲线。在步骤一中,所述高频旋回划分对比时的高频旋回界面采用湖泛面,旋回划分级别以三级为主。在步骤一中,高频旋回划分的具体步骤是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和感应测井曲线,精确划分到三级地层旋回,旋回界面为湖泛面,建立起围绕古湖岸展布的高频测井旋回格架。在步骤二中,砂质含量越少、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越靠近泥岩基线,代表沉积水体越深;反之,砂质含量越多、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越远离泥岩基线,代表沉积水体越浅,距离湖岸越近,越靠近滩坝砂体。在步骤三中,所述变化趋势划分为两类,其一是在高频旋回界面上表现为沉积水体快速加深,之上粉砂含量持续增加,自然伽马曲线与泥岩基线的差值持续加大,代表相对湖平面持续下降;其二是在高频旋回界面上表现为沉积水体相对快速加深,之上粉砂含量没有明显的增加,一直稳定到接近旋回顶界面,粉砂的含量才有所增加,代表高频旋回沉积过程中,沉积水深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直到末期才因物源进积而有所变浅。在步骤四中,相对湖平面在湖岸地带稳定时间的长与短,决定了滩坝砂体的厚与薄;相对湖平面升降的快与慢,决定了滩坝砂体空间形态是脊状还是席状。在步骤五中,滩坝砂体的边界的具体判断方法为:测井曲线越靠近滩坝砂体,砂质含量越高,钻遇滩坝砂体的测井曲线以拐点处作为滩坝砂体的边界;未钻遇滩坝砂体的测井曲线,以粉砂含量明显增加的位置预测滩坝砂体边界。在步骤五中,根据测井高频旋回的空间格架,滩坝砂体的基础分布位置是湖相高频旋回向岸的尖灭处,席状或脊状空间形态受控于相对湖平面的升降过程。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测井高频旋回格架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旋回沉积时相对湖平面的变化,及在滩坝砂体沉积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来预测每个高频旋回中滩坝砂体的空间展布。该方法不仅能够明显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且本发明是以相对湖平面变化为依据,从沉积规律出发,地质与测井手段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预测高频旋回中的滩坝砂体空间形态,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揭示高频旋回之间滩坝砂体的垂向演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基于相对湖平面变化的滩坝砂体沉积模式图;图2a示出席状滩沙模式;图2b示出脊槽状滩沙模式。图3是本发明基于相对湖平面变化的滩坝砂体空间预测模式图;图3a示出席状滩沙;图3b示出脊槽状滩沙。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其中所谓测井曲线高频旋回即指在测井曲线上划分出的三级旋回等时地层格架。该方法在测井高频旋回格架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以控制滩坝砂体形态的相对湖平面变化过程为依据,从地质规律出发,地质与测井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薄层滩坝砂体空间形态预测的难题,克服了现有技术,尤其是地震预测技术存在的准确性差,随意性大,基本上靠解释人员的主观认识来判断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测井曲线高频旋回预测湖相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形态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测井高频旋回格架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测井曲线形态或测井解释的砂质百分含量来分析相对湖平面的变化过程,根据相对湖平面变化对滩坝砂体的沉积控制作用,预测判断滩坝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滩坝发育层段的测井曲线进行精细的高频旋回划分对比,对比曲线采用自然伽马、视电阻率、感应等测井曲线,对比时的高频旋回界面采用湖泛面,精确划分到三级地层旋回。经反复对比,建立起围绕古湖岸展布的精细高频测井旋回空间展布格架。步骤二、在所建立的湖相高频旋回空间展布格架中,分析每口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或测井解释的砂质含量垂向变化。砂质含量越少、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越靠近泥岩基线,代表沉积水体越深;反之,砂质含量越多、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越远离泥岩基线,代表沉积水体越浅,距离湖岸越近,越靠近滩坝砂体。步骤三、根据自然伽马曲线或砂质含量在垂向上与泥岩基线差值的变化趋势,分析相对湖平面的升降过程。这种变化趋势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其一是在高频旋回界面上表现为沉积水体快速加深,之上粉砂含量持续增加,自然伽马曲线与泥岩基线的差值持续加大,代表沉积时期的相对湖平面持续下降;其二是在高频旋回界面上表现为沉积水体相对快速加深,但之上粉砂含量没有明显的增加,一直稳定到接近旋回顶界面,粉砂的含量才有所增加,代表高频旋回沉积过程中,相对湖平面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直到旋回沉积末期才因物源进积而有所变浅。步骤四、基于沉积学分析,若相对湖平面稳定下降或上升,在滨湖地带沉积席状展布的滩沙;若相对湖平面间歇性下降或上升,在滨湖地带沉积平行湖岸的脊状滩沙(俗称坝砂)。相对湖平面在湖岸地带稳定时间的长与短,决定了滩坝砂体的厚与薄;相对湖平面升降的快与慢,决定了滩坝砂体空间形态是脊状还是席状。步骤五、以测井曲线的拐点处作为滩坝砂体的边界,刻画和预测滩坝砂体的空间形态。滩坝砂体边界的具体判断方法为:测井曲线越靠近滩坝砂体,砂质含量越高,钻遇滩坝砂体的测井曲线以拐点处作为滩坝砂体的边界;未钻遇滩坝砂体的测井曲线,以粉砂含量明显增加的位置预测滩坝砂体边界。根据测井高频旋回的空间格架,滩坝砂体的基础分布位置是湖相高频旋回向岸的尖灭处,席状或脊状空间形态受控于前述相对湖平面的升降过程。图2示出本发明基于相对湖平面变化的滩坝砂体沉积模式图。从图2可看出,相对湖平面稳定上升,湖岸地带沉积大面积稳定的席状滩沙;相对湖平面间歇性上升,则在其中的湖平面相对稳定期,会在湖岸地带沉积条带状或脊状滩沙。图3示出本发明基于相对湖平面变化的滩坝砂体空间预测模式图。该图右侧靠近湖岸,发育滩砂(滩砂的边缘部分为粉砂级颗粒、主体部分为砂级颗粒),包括了席状滩砂和脊槽状滩砂两种模式,每个模式含两个高频旋回。无论席状滩砂,还是脊槽状滩砂,每个高频旋回界面之上都是沉积水体迅速加深,颗粒更细、泥岩更纯。其中:(1)席状滩砂模式表现在界面之上的自然伽玛曲线或粉砂含量向旋回上部持续增加,越靠近湖岸,旋回顶部的粉砂质含量增加得越明显,粉砂岩或砂岩层薄但侧向延伸范围广。该模式下的席状滩砂可依据界面之上自然伽玛曲线或粉砂含量向上持续增加,粉砂岩或砂岩层侧向延伸范围广、薄来预测;(2)脊槽状滩砂模式表现在界面之上的自然伽玛曲线或粉砂含量保持大段稳定,在旋回顶部很少出现明显的粉砂岩或砂岩,但越靠近湖岸,旋回中整体的粉砂含量逐渐增加,同时旋回中上部出现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且厚度较大。该模式下的脊槽状滩砂可依据界面之上自然伽玛曲线或粉砂含量保持大段稳定,在靠近脊状滩砂的高频旋回中粉砂质含量明显增加且厚度较大来判定,空间上滩砂砂体的侧向延伸范围较小,主要呈现脊状顺古湖岸线分布。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测井曲线通过联井剖面对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对比,识别出高频旋回,建立高频旋回的等时空间地层格架,并按照高频旋回展布趋势确定古湖岸线。基于现代海岸和湖岸沉积观察,滩坝砂体是在相对湖平面升降过程中在湖岸地带由波浪作用堆积形成的砂体。如果相对湖平面匀速变化,则湖岸地带的滩坝砂随着相对湖平面的上升或下降相对均匀地大面积展布;如果相对湖平面呈现间歇性地快速升降,则在相对湖平面快速升降期,因沉积时间短,湖岸地带的滩沙很薄或缺失,而在随后较长的相对湖平面稳定期,大量滩沙可有充足的时间堆积在滨湖地带,形成窄且厚的条带状滩脊(即通常描述的坝砂)。由于相对湖平面升降的速度可以通过湖相泥岩中粉砂的含量表现出来,故而湖相高频旋回中粉砂含量的垂向变化实质就反映了相对湖平面的升降过程。在该理论指导下,可以通过测井曲线中的自然伽马(主要由砂泥沉积情况下,曲线形态与砂质含量密切相关)在湖相高频旋回中的形态特征或者测井解释出的粉砂质含量预测滩坝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发育位置。本发明利用高频旋回格架内相对湖平面变化对滩坝砂体的控制作用,以反映相对湖平面变化的自然伽马曲线形态或粉砂质含量的测井解释成果为手段,根据湖相高频格架内粉砂含量的垂向与横向变化趋势,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滩坝砂体的空间形态与平面展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湖相滩坝砂体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