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质量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0382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色卡”软件直观反映量效关系的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一直是困扰中药制剂质量监控和走向国际市场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我国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现在依旧在不断探索之中。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薄层色谱法广泛用于复方制剂的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成为含量测定的主流。在量化指标方面,也由测定指标性成分向测定活性成分过渡,由测定单一成分向测定多种成分过渡。其中,指纹图谱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复方制剂成分复杂问题带来了希望。然而,脱离成分的有效活性和安全活性来考虑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虽然分析方法先进,但由于其无法表达中药材及中药复方的药效信息,所以大多数研究人员仅把它作为一种简单的质量鉴别手段。气滞胃痛颗粒由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炙甘草6味中药制成,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临床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现代研究表明,气滞胃痛颗粒具有抗溃疡的作用。目前,对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控制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申请人前期已针对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专利保护(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专利号201210223306.4),然而单纯的质量控制方法仅从其化学成分上对其进行规范,而这些化学成分是否与其药效相关并不可知,故本专利在其基础上,针对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药效,建立了一种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质量控制方法,从而真正控制有效成分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结果直接评价气滞胃痛颗粒发挥抗溃疡作用的药效,为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开辟新的思路。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质量控制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甘草按0~10g,白芍按0~15g对用量进行20次拉丁超立方随机抽取,得到20个不同比例的药材配伍组,将各个配伍组药材混匀,置圆底烧瓶中,20倍重量水回流提取2h,滤过,挥干,定容至250mL,取2mL供试品溶液,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200μL(浓度为0.1240mg/mL),作为内标液。其余供试品溶液置水浴锅中挥干,计算出膏率后,留作抗溃疡药效学实验用。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TC-C18(4.6mm×250mm,5mm);流动相0.2‰甲酸水(A)-乙腈(B);流速1.0mL·min-1;柱温为25℃;检测器波长230nm,254nm,283nm,365nm;进样量15μL。流动相梯度洗脱参数为:时间0min、流动相A95%、流动相B5%;时间10min、流动相A90%、流动相B10%;时间61min、流动相A63%、流动相B27%;时间70min、流动相A60%、流动相B40%;时间90min、流动相A50%、流动相B50%。供试品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建立:取2mL供试品溶液,加入200μL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内标液(浓度为0.1240mg/mL)。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二极管阵列(DAD)检测器,建立20个配伍组的指纹图谱,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对210nm,230nm,254nm,283nm,365nm四个波长图谱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同时反映四个波长信息的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和一组图谱文件,并确定38个共有峰。步骤二、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作用药效评价。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给予含药血浆,以MTT药效检测结果,细胞培养液上清SOD、MDA含量为检测指标,计算药效综合评分。所述含药血浆的制备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100只(200~220g),随机分为20组,每组5只。配伍组灌胃给予拉丁超立方设计20组不同配比药材的混悬溶液(灌胃量=各组生药量×出膏率×70kg×0.018/大鼠体重),每日两次,每次间隔12h,连续3d。大鼠取血前12h禁食不禁水,末次灌胃1h后,无菌摘取大鼠眼球取血适量,置2mL离心管中,静置30min,于高速离心机中,3000r·min-1离心15min,无菌分离血清,合并同组血清,混匀。经56℃、30min灭活处理后,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置-20℃保存备用。所述MTT药效检测方法:GES-1细胞按常规贴壁细胞培养法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5%进口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7℃、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常规培养。2-3天换液并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1瓶,经PBS清洗,用0.25%胰蛋白酶+0.03%EDTA消化,待细胞趋于变圆用含15%进口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冲洗吹打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细胞浓度=四大格细胞总数×104/4个/mL;加培养基稀释至浓度为5×104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除空白调零孔外),继续培养约12h,待细胞贴壁完全。设空白调零孔(只加培养基,酶标仪调零用)、空白对照孔(只加细胞),造模试验孔(8%无水乙醇作用于GES-1细胞2h造模)和给药试验孔(经8%无水乙醇损伤的细胞培养系中加入20个配伍组的供试品溶液经大鼠灌胃给药得到的含药血浆,浓度为10%),每组设5个复孔。空白对照孔补加100μL培养基,培养2h后吸弃培养基,PBS洗2次。造模试验孔和给药试验孔分别补加100μL8%无水乙醇,培养2h后吸弃培养基,PBS洗2次。空白对照孔和造模试验孔加入100μL10%空白血浆,给药试验孔分别加入20个配伍组的供试品溶液经大鼠灌胃给药得到的含药血浆100μL,浓度为10%。各组细胞经分别处理后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每孔吸取20μL细胞上清液,置-20℃保存,留作SOD、MDA试剂盒检测用,每孔补加20μL培养液,继续培养3h,每孔加入20μL(5mg/mL)MTT,继续培养4h后吸净孔内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用酶标仪振摇10min,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在492nm处扫描,测定吸光值(OD)。步骤三、气滞胃痛颗粒质量与药效相关性评价。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个药材配伍组38个共有峰的量化峰面积与抗溃疡药效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到20个色谱峰,排除色谱峰峰面积低于100的色谱峰,筛选出8个与药效相关的共有峰。步骤四、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作用“量效色卡”的构建。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计算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以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峰归属,计算筛选出的8个与药效相关的各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与关联度的乘积,并加和,以最大值为13换算至百分内,建立量效关系方程:Y药效评分=(0.9266X1+0.9264X2+0.9235X3+0.9219X4+0.9200X5+0.9200X6+0.9191X7+0.9149X8)/13×100,其中Y药效评分为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的药效评分,X1-8分别为8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VisualBasic(VB)编程语言对以上过程进行程序设计,编制“量效色卡”软件。软件色卡会显示6个均分的颜色区域(红、橙、黄、绿、蓝、紫),共100分,以指针指示气滞胃痛颗粒最终药效评分。将气滞胃痛颗粒8个抗溃疡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输入“量效色卡”软件,经待检药品选择、内标物保留时间与峰面积设定、读取数据、标准药效数据选择、读取药效数据、抗溃疡药效检测过程,即可通过指针直观反映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的药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气滞胃痛颗粒有效成分含量与其抗溃疡作用相关联的方法。中药指纹图谱虽然能够标示中药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在整体上控制中药质量,但其所体现的化学成分是否为药效成分以及与药效的相关程度并不明确。因此,单纯利用指纹图谱来评价中药质量的优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发明通过质量与药效相关性研究,阐明了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特征与其抗溃疡作用药效的相互关系,从而使构建的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药效指纹图谱更有针对性的控制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2)本发明首次将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药效的综合评分,以“量效色卡”的形式表现出来。针对指纹图谱和药效作用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量效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软件,将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的药效通过“量效色卡”这一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对中药药效的“可视化”预测。(3)本发明首次应用“量效色卡”软件对10批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作用进行了评价,即通过输入指纹图谱数据,直接计算出该药的药效作用,此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实现对药效作用的预测和计算,进而评价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将此方法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通过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即可直观反映其药效,对于企业保障药品质量,稳定临床疗效,树立良好口碑意义重大,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气滞胃痛颗粒中六个单味药配伍组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色谱图,其中S为对乙酰氨基酚。图2为抗胃溃疡体外药效指标评价目标树图。图3为色卡软件操作界面。图4为1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5为2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6为3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7为4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8为5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9为6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10为7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11为8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12为9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图13为10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具体实施方式1.实验材料。1.1药材与试剂:柴胡、白芍、甘草、延胡索、枳壳、香附药材(辽宁本溪三药有限公司);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鉴定所,批号:018-8905);乙腈(色谱纯美国TEDIA公司);甲酸(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气滞胃痛颗粒(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批号:1号:20110710;2号:20110903;3号:20110413;4号:201106035号:20110525;6号:20111224;7号:20111218;8号:201112239号:20110910;10号:20110713);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上海朗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501013);大鼠丙二醛(MDA)试剂盒(上海朗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501013);大鼠前列腺素E2(PGE2)试剂盒(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40319LT),水为超纯水。1.2仪器与设备:Agilent-129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ACCULABALC-11C.4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集团);DZTW型调温电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SHZ-D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illi-Q超纯水处理装置(美国Millipore公司)。1.3细胞株: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由上海艾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4实验动物: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重(200~220g),雌性,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辽)2011-0002。动物饲养于空调室内,室温20±2℃,相对湿度50%-60%,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水。2.实验方法与结果。2.1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研究。2.1.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应用Isight软件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甘草按0~10g,白芍按0~15g对用量进行20次拉丁超立方随机抽取,得到20个不同比例的药材配伍组,结果见表1。将各个配伍组药材混匀,置圆底烧瓶中,20倍重量水回流提取2h,滤过,挥干,定容至250mL,即得。取2mL供试品溶液,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200μL(浓度为0.1240mg/mL),作为内标液。其余供试品溶液置水浴锅中挥干,计算出膏率后,留作抗溃疡药效学实验用。表1拉丁超立方随机抽样结果(g)。2.1.2供试品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建立。(1)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TC-C18(4.6mm×250mm,5mm)色谱柱;流动相:0.2‰甲酸水(A)-乙腈(B);流速:1.0mL·min-1;柱温:25℃;检测器波长:230nm,254nm,283nm,365nm;进样量:15μL。流动相梯度洗脱表见表2。表2流动相梯度洗脱表。(2)供试品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建立。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DAD检测器对20个配伍组色谱图进行紫外全波长(200-400nm)扫描,根据扫描结果确定融合波长为230nm,254nm,283nm,365nm,建立20个配伍组的指纹图谱,采用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对230nm,254nm,283nm,365nm四个波长图谱数据进行处理,获得20个同时反映四个波长信息的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和一组图谱文件,并确定38个共有峰。以配伍7为例,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色谱图见图1。(3)色谱峰归属分析。以气滞胃痛颗粒中六个单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为基础,将配伍组中的各个色谱峰归属其药材来源,并进一步归属其化学成分,使有效成分更加明确,配伍组共有峰归属见表3。表3配伍组色谱峰归属表。应用Matlab软件编程,将20个配伍组色谱图进行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得到20个配伍组中各个色谱峰峰面积的数据,将色谱峰的峰面积转化成化学成分含量(每天给大鼠灌胃的药物中某化学成分的含量),与体外药效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2.2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作用药效评价。2.2.1含药血浆的制备。将清洁级大鼠100只(200~220g),随机分为20组,每组5只。配伍组灌胃给予按表1拉丁超立方设计20组不同配比药材的混悬溶液(灌胃量=各组生药量×出膏率×70kg×0.018/大鼠体重),每日两次,每次间隔12h,连续3d。大鼠取血前12h禁食不禁水,末次灌胃1h后,无菌摘取大鼠眼球取血适量,置2mL离心管中,静置30min,于高速离心机中,3000r·min-1离心15min,无菌分离血清,合并同组血清。经56℃、30min灭活处理后,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置-20℃保存备用。2.2.2MTT药效检测方法。GES-1细胞按常规贴壁细胞培养法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5%进口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7℃、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常规培养。2-3天换液并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1瓶,经PBS清洗,用0.25%胰蛋白酶+0.03%EDTA消化,待细胞趋于变圆用含15%进口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冲洗吹打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细胞浓度=四大格细胞总数×104/4个/mL;加培养基稀释至浓度为5×104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除空白调零孔外),继续培养约12h,待细胞贴壁完全。设空白调零孔(只加培养基,酶标仪调零用)、空白对照孔(只加细胞),造模试验孔(8%无水乙醇作用于GES-1细胞2h造模)和给药试验孔(经8%无水乙醇损伤的细胞培养系中加入20个配伍组的供试品溶液经大鼠灌胃给药得到的含药血浆,浓度为10%),每组设5个复孔。空白对照孔补加100μL培养基,培养2h后吸弃培养基,PBS洗2次。造模试验孔和给药试验孔分别补加100μL8%无水乙醇,培养2h后吸弃培养基,PBS洗2次。空白对照孔和造模试验孔加入100μL10%空白血浆,给药试验孔分别加入20个配伍组的供试品溶液经大鼠灌胃给药得到的含药血浆100μL,浓度为10%。各组细胞经分别处理后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每孔吸取20μL细胞上清液,置-20℃保存,留作SOD、MDA试剂盒检测用,每孔补加20μL培养液,继续培养3h,每孔加入20μL(5mg/mL)MTT,继续培养4h后吸净孔内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用酶标仪振摇10min,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在492nm处扫描,测定吸光值(OD)。MTT增殖率=(OD试验组/OD对照组-1)×100%。2.2.3细胞上清液中SOD和MDA含量检测。将细胞上清液,按SOD和MD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用酶标仪测定OD值,计算各组cGMP和NO的含量。SOD增殖率=(SOD含量试验组/SOD含量对照组-1)×100%。MDA抑制率=(1-MDA含量试验组/MDA含量对照组)×100%。2.2.4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1)建立评价目标树。对抗溃疡体外药效这个总评价目标可以通过MTT增殖率、SOD增殖率和MDA抑制率这三个次级目标来反映。建立起评价目标树图,见图2。(2)构成两两比较优先矩阵。目标树图各层次评分标准见表4,目标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见表5。表4目标树图各层次评分标准。表5三项目标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3)计算初始权重系数。按公式计算初始权重系数。计算初始权重系数,同理得:w2'=1.9129,w3'=1.9129。(4)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按公式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wi。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w1=0.2733/(0.2733+1.9129+1.9129)=0.0666,同理得:w2=0.4667,w3=0.4667。(5)一致性检验。CR=CI/RI是衡量计算得到的权重系数是否合理的标准,CR: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一致性指标。,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式中m为受检验的次目标数。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6。表6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计算CR=0,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权重系数合理有效,可用于抗胃溃疡体外药效结果优选的综合评分中,否则,需要进行调整。(6)正规化公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将药效数据进行权重分析后,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2.2.5抗胃溃疡体外药效测定结果。以MTT增殖率(%)、SOD增殖率(%)、MDA抑制率(%)为抗胃溃疡体外药效学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三个药效进行权重分析,然后将所得数据归一化处理,结果见表7。表7各配伍组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药效数据结果。组别MTT增殖率(%)SOD增殖率(%)MDA抑制率(%)综合评分空白组---0.76模型组-34.596.73-104.570.00配伍1-32.75*68.92*-79.70*0.65配伍2-30.27*71.91*-55.33*0.85配伍3-33.67*28.89*-66.50*0.45配伍4-29.35*74.46*-71.07*0.75配伍5-33.03*79.41*-54.31*0.91配伍6-33.21*38.28*-80.71*0.41配伍7-34.04*48.92*-85.79*0.45配伍8-29.62*41.24*-93.40*0.34配伍9-24.75*42.10*-94.42*0.35配伍10-29.81*82.55*-98.48*0.61配伍11-35.51*58.28*-78.17*0.58配伍12-25.67*33.16*-59.39*0.54配伍13-27.69*80.83*-62.94*0.86配伍14-28.89*22.90*-61.93*0.44配伍15-29.16*21.72*-56.85*0.47配伍16-29.99*71.05*-86.80*0.61配伍17-31.37*28.89*-92.39*0.26配伍18-24.56*40.83*-68.02*0.53配伍19-29.81*80.15*-75.63*0.76配伍20-32.29*75.61*-38.58*1.00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2.3气滞胃痛颗粒质量与药效相关性评价。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TMS3.0)对20个不同比例药材组的38个共有峰的量化峰面积与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药效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关联度较强,关联度大于0.9的共有峰峰及归属见表8。表8各共有峰与抗溃疡药效相关性。排序峰号关联度归属药材归属成分110.9506延胡索240.93973320.9364白芍420.9312白芍没食子酸5110.9304枳壳6260.9301枳壳7330.9291柴胡860.92859160.9266甘草甘草苷10370.9264甘草甘草酸单铵盐11150.9241甘草芹糖基甘草苷12120.9235白芍芍药苷1350.9228香附14100.9219白芍芍药内酯苷1530.9200延胡索16350.9200甘草异甘草素17220.9191枳壳橙皮苷1880.9183香附19140.9183白芍芍药内酯苷类似物20210.9149枳壳柚皮苷经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了气滞胃痛颗粒中与抗溃疡药效关联较为密切的色谱峰,考虑到个别色谱峰峰面积较低,对相关药效贡献较小,对相关药效贡献较小,针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筛选,排除色谱峰峰面积低于100的色谱峰,最终得到与抗溃疡药效相关的共有峰如下。表9各共有峰与抗溃疡药效相关性。2.4量效色卡软件的程序设计。应用VisualBasic(VB)编程语言对色卡软件进行程序设计,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计算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以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峰归属,计算与药效相关的各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与关联度的乘积,并加和,以最大值为13换算至百分内,建立量效关系方程:Y药效评分=(0.9266X1+0.9264X2+0.9235X3+0.9219X4+0.9200X5+0.9200X6+0.9191X7+0.9149X8)/13×100。其中Y药效评分为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的药效评分,X1-8分别为8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最终得到气滞胃痛颗粒对抗溃疡药效的药效评分。应用VB程序开发工具设计软件操作界面,以及评分输出方式。此项目VB工程共包含2个窗体,2个模块和1个用户控件,其中窗体包含欢迎界面和主要操作窗体,如图3所示,主窗体中共有5个click事件和7个change事件,他们都被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所控制,由于仪器设备不同,同一色谱条件下谱峰的保留时间可能不同,因此本程序设计时采用手动输入内标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以避免由于仪器不同所导致的偏差。在2个模块中输入了程序所用到的公用的函数、过程、常数、自定义结构、全局变量等。由图3可知,色卡被平均分为六个颜色区域(红、橙、黄、绿、蓝、紫),共100分,以指针指示气滞胃痛颗粒最终药效评分。通过待检测样品选择,导入待检测样品融合图谱数据,输入内标物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读取待检测样品数据,待检测数据容量中显示待检测样品共有峰数量,选择标准药效数据,即筛选出的与抗溃疡相关的8个共有峰的图谱数据,标准药效容量中显示为8,以标准药效数据中相对保留时间作为指标,通过量效关系方程读取待检测样品药效数据,最后检测抗溃疡药效,即可通过指针指示分数直观反映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的药效。2.510批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2.5.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10个批次的气滞胃痛颗粒,各2.5g,混匀,研细,精密称取2.5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蒸馏水1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6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蒸馏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25mL,加在AB-8树脂柱(0.3-1.25mm,20g,内径1.5cm)上,用蒸馏水150mL洗涤,再用200mL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20%乙腈使溶解并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加20%乙腈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加入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内标,终浓度0.02067mg·mL-1。2.5.2色谱条件。同第一部分“2.1.2”项下色谱条件。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对4个波长下的指纹图谱进行多波长融合,融合结果见图4-13。2.5.310批气滞胃痛颗粒药效评分。将融合后的结果导出,按色卡软件操作过程操作,得到各组抗溃疡药效评分,如表10所示。表10各组药效评分及综合评分。2.610批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体内药效验证。2.6.1动物分组及给药。将健康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10批次气滞胃痛颗粒组。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0.15g·d-1。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15天。从第14天开始禁食不禁水24h,第15天给药后1h,除空白组外,其余均灌胃无水乙醇每只1mL,1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备用,脱颈椎处死大鼠,结扎胃贲门和幽门,将胃取出,沿胃大弯剪开胃壁,洗去内容物,测量各组溃疡指数,同时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并拍照。胃黏膜层条索状损伤的长度大于1mm者测量其长度,每mm计1分,若宽度超过1mm者将其计分加倍,计分总数为该动物的溃疡指数。按如下公式计算溃疡抑制率,结果见表11。抑制率=(1-给药组溃疡指数∕模型组溃疡指数)×100%。表11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模型溃疡指数的影响(±S)。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2.6.2血清SOD、MDA、PGE2含量检测。各组大鼠取血后,静置30min,3000r离心15min,分离血清,按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各组血清中SOD、MDA、PGE2的含量,结果见表12。表12对血清SOD、MDA、PGE2含量的影响(±S)。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2.6.310批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体内药效综合评价。以体内溃疡抑制率、PGE2相对含量、SOD相对含量、MDA相对含量为指标,对10批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体内药效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评分公式:综合评分=[给药组溃疡抑制率/溃疡抑制率mas+给药组PGE2含量/PGE2含量mas+给药组SOD含量/SOD含量mas+(1-给药组MDA含量/MDA含量mas)],各指标统计时,具有统计学差异者相对抑制率(或含量)赋予真实比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者计分为0,结果见表13。表13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体内药效综合评分结果。应用“量效色卡”软件可以得到10批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药效的评分,与药效实验综合评分结果相对比,经软件所得评分结果与药效评分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此软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滞胃痛颗粒的药效,能够用于气滞胃痛颗粒质量控制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