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961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



背景技术:

雷达,是用来辐射和接收电磁波并决定其探测方向的设备。雷达在发射时须把能量集中辐射到需要照射的方向;而在接收时又尽可能只接收探测方向的回波,同时分辨出目标的方位和仰角,或二者之一。雷达测量目标位置的三个坐标(方位、仰角和距离)中,有两个坐标(方位和仰角)的测量与雷达天线的性能直接有关。因此,雷达天线的性能对于雷达设备比对于其他电子设备(如通信设备等)更为重要。

雷达天线一般设置在室外,有时其环境较为恶劣,经常受到高温的曝晒,因此,需要在雷达天线的表面涂一层具有保护功能的涂层。目前,雷达天线的表面涂覆有涂层,涂层所使用的涂料大多是由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制成,由上述涂料涂覆的涂层容易脱落、变色、老化,缩短了雷达天线的使用寿命,需要经常重新涂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雷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雷达,包括支架和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顶部设有信号收集板,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在信号收集板内,信号接收器上设有天线,信号接收器设有至少两个,支架和信号收集板之间设有角度调节器,支架内设有电源装置,电源装置给信号接收器供电。

优选的,所述信号收集板由两块面板铰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天线表面设置有有机硅树脂涂层,所述有机硅树脂涂层为填充有纳米二氧化钛的有机硅树脂层

优选的,所述所述雷达天线本体与有机硅树脂涂层之间涂有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为聚氨酯涂层,所述第二涂层为环氧树脂涂层,所述第一涂层涂在雷达天线本体表面,所述第二涂层涂在第一涂层表面。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15nm。

优选的,所述有机硅树脂涂层与第一涂层、第二涂层的厚度比为2:1:1.5。

优选的,所述有机硅树脂涂层的厚度为40--120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雷达信号加强版可加强扫描信号,在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信号强度。

雷达天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有机硅树脂涂层之后,雷达天线具有耐老化、抗静电、耐高/低温、憎水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从而增强了雷达的使用性能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信号收集板、3--信号接受器、4--天线、5--电源装置、6--角度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雷达,包括支架和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顶部设有信号收集板,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在信号收集板内,信号接收器上设有天线,信号接收器设有至少两个,支架和信号收集板之间设有角度调节器,支架内设有电源装置,电源装置给信号接收器供电,信号收集板由两块面板铰接而成。

天线表面设置有有机硅树脂涂层,所述有机硅树脂涂层为填充有纳米二氧化钛的有机硅树脂层;所述雷达天线本体与有机硅树脂涂层之间涂有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为聚氨酯涂层,所述第二涂层为环氧树脂涂层,所述第一涂层涂在雷达天线本体表面,所述第二涂层涂在第一涂层表面。

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15nm;有机硅树脂涂层与第一涂层、第二涂层的厚度比为2:1:1.5;有机硅树脂涂层的厚度为40--120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雷达信号加强版可加强扫描信号,在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信号强度。

雷达天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有机硅树脂涂层之后,雷达天线具有耐老化、抗静电、耐高/低温、憎水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从而增强了雷达的使用性能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