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弯褶皱裂缝密度评价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558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纵弯褶皱裂缝密度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研究区内的纵弯褶皱的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

根据所述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张性带厚度;

根据所述张性带厚度评价裂缝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张性带厚度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获取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构造变形程度和地层厚度;

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

获取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与地层厚度和构造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张性带厚度与地层厚度和构造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构造变形程度和地层厚度,获得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张性带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张性带厚度评价裂缝包括:所述张性带厚度为张性带厚度分布图,所述张性带厚度分布图中,所述裂缝密度与所述张性带厚度成正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变形程度选用平均曲率描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与地层厚度和构造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包括:

将已钻井处的地层厚度和平均曲率作为自变量,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线性拟合,获取所述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与地层厚度和平均曲率的关系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包括:

根据所述测井资料制定所述纵弯褶皱中张性带的电阻率、地应力和孔隙度的预设范围;

根据已钻井中各个井段的电阻率、地应力和孔隙度,并结合所述预设范围,判断已钻井中的属于张性带的井段范围,获取其厚度。

7.一种纵弯褶皱裂缝密度评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内的纵弯褶皱的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张性带厚度;

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张性带厚度评价裂缝密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计算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张性带厚度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获取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构造变形程度和地层厚度;

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

获取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与地层厚度和构造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张性带厚度与地层厚度和构造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构造变形程度和地层厚度,获得所述纵弯褶皱各处的张性带厚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张性带厚度评价裂缝包括:所述张性带厚度为张性带厚度分布图,所述张性带厚度分布图中,所述裂缝密度与所述张性带厚度成正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变形程度选用平均曲率描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与地层厚度和构造变形程度之间的关系包括:

将已钻井处的地层厚度和平均曲率作为自变量,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线性拟合,获取所述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与地层厚度和平均曲率的关系式。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井资料获取已钻井处的张性带厚度包括:

根据所述测井资料制定所述纵弯褶皱中张性带的电阻率、地应力和孔隙度的预设范围;

根据已钻井中各个井段的电阻率、地应力和孔隙度,并结合所述预设范围,判断已钻井中的属于张性带的井段范围,获取其厚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