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55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震信号接收装置、无线地震采集基站、外触发装置、手持式Pad终端、震源装置以及数据采集控制与处理软件,所述地震信号接收装置采用由若干个滚轮式地震传感器通过多连杆支架连接构成的线性可移动的传感器级联体;滚轮式地震传感器的滚轴中设置检波器芯体,所述滚轮式地震传感器安装在多连杆支架的下方;多连杆支架上分别安装无线地震采集基站和外触发装置,所述震源装置设置在多连杆支架的旁侧;所述震源装置与外触发装置相连接,所述无线地震采集基站分别与检波器芯体、外触发装置相连接,无线地震采集基站通过WiFi天线与手持式Pad终端通讯,所述手持式Pad终端上加载数据采集控制与处理软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式地震传感器上安装1~3个检波器芯体,当滚轮式地震传感器安装一个检波器芯体时,该检波器芯体为单分量,即垂直分量或水平分量;当滚轮式地震传感器安装两个检波器芯体时,两个检波器芯体为两个水平分量,或者为一个水平分量一个垂直分量;当滚轮式地震传感器安装三个检波器芯体时,三个检波器芯体为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分量和一个垂直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器芯体通过航插头与无线地震采集基站对应的传感器接口相连,所述外触发装置的航插头与无线地震采集基站对应的触发接口相连;所述无线地震采集基站包括无线地震基站主体及WiFi天线,WiFi天线安装于地震基站主体的上方,无线地震基站主体安装在基站支架上,基站支架安装在多连杆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器芯体为单分量,检波器芯体的灵敏度方向为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垂直分量,检波器芯体通过其滚轮自重与地面耦合;与之匹配的震源装置包括底座、震源装置支架、滑轮及用于激发纵波地震信号的纵波激发重锤,所述震源装置支架安装在底座上,底座放置在地面上且其内部设有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的正负两端分别与外触发装置上的正负端接线柱相连;所述纵波激发重锤纵向激发地震波,并通过所述滚轮式地震传感器采集地震信号,经所述无线地震基站采集地震信号后,通过WiFi传输至手持式Pad终端及数据处理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器芯体为单分量,检波器芯体的灵敏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水平分量,检波器芯体通过其滚轮自重与地面耦合;与之匹配的震源装置包括底座、震源装置支架、震源装置连接杆及用于激发横波地震信号的横波激发重锤,所述震源装置支架安装在底座上,底座放置在地面上且其内部设有压电传感器,震源装置支架的上端安装震源装置连接杆,震源装置支架与震源装置连接杆之间有夹角且夹角小于90度,震源装置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横波激发重锤,横波激发重锤平行于地面布置且位于底座的旁侧,所述横波激发重锤横向激发地震波,并通过所述滚轮式地震传感器采集地震信号,经所述无线地震基站采集地震信号后,通过WiFi传输至手持式Pad终端及数据处理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器芯体为多分量,检波器芯体包含3个灵敏度方向的分量,其中,分量一H1为水平沿测线方向,分量二H2为水平且垂直于测线方向,分量三V为垂直于水平方向,测线方向为检波器芯体连线的延伸方向,整个系统以固定移动步距沿测线方向移动探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式地震传感器包括检波器芯体、端座支架、触轮、减震螺丝、滚轴、螺栓和弹垫,所述触轮为外部金属滚轮,垂直于地面放置;所述滚轴位于所述触轮的中心位置,所述检波器芯体位于所述滚轴中;所述端座支架通过所述螺栓及弹垫安装于滚轮的两侧;所述减震螺丝安装于端座支架的上部;滚轮式地震传感器的触轮通过外部端座支架和减震螺丝固定于多连杆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式地震传感器的个数为2~16个,两相邻滚轮式地震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为0.2~2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杆支架为多连杆隔震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城市地质异常地震探测系统的探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1)根据探测精度的要求,设置探测系统,即确定地震信号接收装置中滚轮式地震传感器、震源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每次移动的步距,确定滚轮式地震传感器的间距及个数,并将地震信号接收装置、无线地震采集基站、外触发装置、手持式Pad终端及震源装置在现场组装为可移动式的探测系统;

(2)将探测系统置于探测区域测线的起始位置,利用手持式Pad连接无线地震采集基站,在无线模式下进行参数设置及数据传输,正式开始前需进行试触发,采集第一次激发的地震信号,接收地震波形,实时判断数据质量,如果地震数据初至明显,有效波清晰可辨,则按照当前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否则需删除当前数据,重新进行地震数据采集;

(3)按照步骤(1)中的探测系统确定移动步距,即震源装置每次激发结束后,整个探测系统沿测线移动的距离,并按照步骤(2)进行数据采集,并实时监测数据质量,直到整条测线的数据采集工作完成;

(4)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地震数据,根据探测方式进行面波、横波、纵波、反射波、散射波及折射波数据预处理、叠加等处理,获得探测深度较大、分辨率较高的地震剖面;

(5)结合探测区域的钻孔资料及地质资料层位信息,对地震剖面进行高分辨率资料解释,划定异常区的范围,并形成探测诊断报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