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复合干涉仪结构的测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538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复合干涉仪结构的测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核心光路为复用干涉仪(20),该光路封装于传感探头(1)中;复用干涉仪(20)光路连接关系为宽谱光源(209)连接至第二环形器(222)的a端口,第二环形器(222)的b端口连接至第一环形器(221)的a端口;第一环形器(221)的b端口连接至1号光栅(261),之后通过1号光栅尾纤(261a)连接至2号探测器(202);第一环形器(221)的c端口通过第一环形器c端口尾纤(221c)连接至1号探测器(201);第二环形器(222)的c端口连接至第一耦合器(231)的一个输入端,第一耦合器(231)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至第三环形器(223)的a端口;第三环形器(223)的b端口与c端口分别连接至2号光栅(262)与3号探测器(203);第一耦合器(231)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上光纤环(245)与下光纤环(246);上光纤环(245)输出光纤绕在相位调制器(250)上,连接至第一波分复用器(211),第一波分复用器(211)的一个输出端连接至3号光栅(263);下光纤环(246)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波分复用器(212),第二波分复用器(212)的输出端连接至3号光栅(263);第一波分复用器(211)的另外一对儿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三光纤环(243)与第四光纤环(244),第三光纤环(243)与第四光纤环(244)的输出端同时连接至第二耦合器(232),之后连接至7号探测器(207)与8号探测器(208);第二波分复用器(212)的另外一对儿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光纤环(241)与第二光纤环(242),第一光纤环(241)与第二光纤环(242)的输出端同时连接至第三耦合器(233),之后连接至5号探测器(205)与6号探测器(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干涉仪结构的测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探头(1),由传感头外壳(12),机械层(13),光器件层(14)与光电转换模块层(15)组成,传感探头(1)输出数据经过数据采集(11)与计算机(10)相连;传感探头(1)通过钢丝(121)顺入探测井内部,传感器上盖(125)通过内六角螺丝(122)与传感器外壁(126)固定,中间有气密垫(124);传感探头(1)中间部分为机械层(13),X左方向弹性柱体(1311),X右方向弹性柱体(1312),Y前方向弹性柱体(1313),Y后方向弹性柱体(1314),固定于第一质量块(131)中;第一光纤环(241)缠绕于X左方向弹性柱体(1311),第二光纤环(242)缠绕于X右方向弹性柱体(1312),第三光纤环(243)缠绕于Y前方向弹性柱体(1313),第四光纤环(244)缠绕于Y后方向弹性柱体(1314);弹性盘片(133)位于4个弹性柱体下方,第二质量块(132)固定于弹性盘片(133)的中间,上光纤环(245)与下光纤环(246)分别粘贴于弹性盘片(133)的上下方;相位调制器(250)固定于传感器外壁(126)处;通过屏蔽线(s)连接至光电转换模块层(15);光器件层(14)位于机械层(13)下方;1号光栅尾纤(261a)连接至光电转换模块层(15)的2号探测器(202);第三环形器b端口尾纤(233b)连接至光电转换模块层(15)的3号探测器(203);第二耦合器c端口尾纤(232c)连接至光电转换模块层(15)的7号探测器(207);第二耦合器d端口尾纤(232d)连接至光电转换模块层(15)的8号探测器(208);第三耦合器c端口尾纤(233c)连接至光电转换模块层(15)的5号探测器(205);第三耦合器d端口尾纤(233d)连接至光电转换模块层(15)的6号探测器(206);第一波分复用器通过第一波分复用器b端口尾纤(211b)与第一波分复用器d端口尾纤(211d)连接至机械层(13)的第三光纤环(243)与第四光纤环(244);第二波分复用器通过第二波分复用器b端口尾纤(212b)与第二波分复用器d端口尾纤(212d)连接至机械层(13)的第一光纤环(241)与第二光纤环(24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