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摔电力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189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防摔电力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摔电力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 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 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 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现有的电力测量仪器都是一个设备上安装一个电力测量仪器,其浪费成本,且不方便管理,而且缺少客观的维修数据分析装置,人工判断主观性差,造成使用寿命存在一定缺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身结构设计合理、连接部件紧密的防摔电力测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防摔电力测量装置,包括电力测量板本体,电力测量板本体上安装有显示器,显示器靠近电力测量板本体顶部设置,其通过内置导线与设置在电力测量板本体内的一电路装置连接,电路装置通过一安装座可拆卸连接在电力测量板本体上,显示器通过一支撑机构铰接在一安装板上,安装板两端与电力测量板本体之间采用固定方式连接,其下方设有一机械轴,机械轴一端穿过电力测量板本体与一转动机构连接,机械轴上设有转动板,转动板通过一转动座连接在机械轴上,机械轴下方设有一基板,基板通过设置在靠近其两侧下表面上的基脚与电力测量板本体连接,其上安装有控制板,控制板与电路装置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基板表面贴覆有防水材料结构层。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转动板采用不锈钢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转动板内置转轴。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转动板表面包覆有抗静电材料结构层。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电路装置为一电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防摔电力测量装置自身结构设计合理、连接部件紧密,显示效果好,支撑力度大,机械连接强度高,操作起来也比较灵活,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力测量板本体;2.显示器;3.支撑机构;4.安装板;5.机械轴;6.转动板;7.基板;8.基脚;9.电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防摔电力测量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电力测量板本体1,电力测量板本体1上安装有显示器2,显示器2靠近电力测量板本体1顶部设置,其通过内置导线与设置在电力测量板本体1内的一电路装置9连接,电路装置9通过一安装座可拆卸连接在电力测量板本体1上,显示器2通过一支撑机构3铰接在一安装板4上,安装板4两端与电力测量板本体1之间采用固定方式连接,其下方设有一机械轴5,机械轴5一端穿过电力测量板本体1与一转动机构连接,机械轴5上设有转动板6,转动板6通过一转动座连接在机械轴5上,机械轴5下方设有一基板7,基板7通过设置在靠近其两侧下表面上的基脚8与电力测量板本体1连接,其上安装有控制板,控制板与电路装置9之间电连接。

所述基板7表面贴覆有防水材料结构层。能有效起到防水的作用。

所述转动板6采用不锈钢结构。具有不锈钢的作用,可以长时间使用,不用更换。

所述转动板6内置转轴。能更好的帮助转动。

所述转动板6表面包覆有抗静电材料结构层。减少了受到静电的情况,安全性更高。

所述电路装置9为一电路板。符合设计理念。

本发明的防摔电力测量装置自身结构设计合理、连接部件紧密,显示效果好,支撑力度大,机械连接强度高,操作起来也比较灵活,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电力测量板本体1上安装有显示器2,显示器2靠近电力测量板本体1顶部设置,其通过内置导线与设置在电力测量板本体1内的一电路装置9连接,电路装置9通过一安装座可拆卸连接在电力测量板本体1上,显示器2通过一支撑机构3铰接在一安装板4上,连接性能稳定,方便进行观察;安装板4两端与电力测量板本体1之间采用固定方式连接,其下方设有一机械轴5,机械轴5一端穿过电力测量板本体1与一转动机构连接,机械轴5上设有转动板6,转动板6通过一转动座连接在机械轴5上,具有良好的转动作用,加强了使用性;基板7通过设置在靠近其两侧下表面上的基脚8与电力测量板本体1连接,其上安装有控制板,控制板与电路装置9之间电连接,可以更好的进行电路控制。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