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446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明确探测任务对天文测速导航精度的需求;

步骤二,确定测速导航目标源空间分布的选择;

步骤三,导航目标源强度对比度选择;

步骤四,导航目标源特征谱线频点等选择;

步骤五,导航目标源特征谱线线宽等选择;

步骤六,导航目标源线型轮廓选择;

步骤七,导航目标源特征谱线稳定性选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以具体的深空探测任务为背景展开,对于不同的深空探测任务,天文测速导航系统的性能指标需求也不尽相同,按照导航的基本定义,是要获取航天器在质心运动状态下,于参考坐标系下的位置、速度及其对应的精度,航天器与导航目标源间的测速精度指标是开展导航目标源谱线参数遴选的首要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在步骤一的基础上,根据测速导航系统目标源观测条件及特点,同一时刻开展空间三个以上导航目标源的观测,并据此观测方程完成状态的求解,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因测速观测量误差所引起并传递至航天器导航信息的解算误差,在三个导航目标源于航天器参考坐标系下的空间位置进行选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在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基础上,对于初步遴选出的导航目标源以单根发射型谱线的辐射强度为出发点,从能量接收角度对所获得干涉图像的信噪比进行分析,确保干涉图像信息提取的有效性及精度,信噪比太低,则不利于信号的提取和分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基于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原理,从误差抑制角度对特征谱线的频点进行筛选,根据原理描述,更高的频点得到更大的波数,将更好地抑制测量误差,获得更高的测速精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在步骤四的基础上,根据干涉相关理论,考虑干涉带宽与相干长度的关系,发生干涉的光线谱段越窄,线宽越小,则干涉系统的相干长度将越大,对应于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原理,更大的相干长度使系统配置更大的额外程差,进而获得更高的测速精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在步骤四和步骤五的基础上,单根发射型谱线的轮廓函数与干涉图像的对比度密切相关,在确定谱线之前,需要对其所匹配的轮廓函数进行证认,运用高斯线型或洛伦兹线型时明确轮廓函数所属,便于为后续的设计提供输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非对称空间外差式测速为目标的发射型目标源遴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在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的基础上,对发射型导航目标源特征谱线的物理特征进行依次筛选和分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