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用无磁铁水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260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泵控制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泵用无磁铁水流传感器。



背景技术: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变化,再由电路转换为电压,电流的变化量输出,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主要类型有自感式、互感式、涡流式和压磁式等,目前传统的自感式电感位移传感器由磁感应线圈、铁芯以及衔铁三部分组成,衔铁是由导磁材料制成,而这种传感器在实际应用到液体介质流通的管道中时,会因其结构限制无法实现检测,而现在常用的液体流动检测是在液体中放磁铁,通过移动磁铁控制磁敏元件进行检测位移位置,如干簧管、霍尔传感器等,当液体中出现含铁的杂质或铁锈时会吸附在磁铁表面,进而引起磁路的改变,磁路的改变使磁敏元件无法正确感应信号,更严重时会导致磁铁卡住无法正常移动,另外,磁铁在高温液体工作时会出现磁场的减弱,长此以往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也相应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温度、铁质杂质、铁锈等的影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极低,且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的水泵用无磁铁水流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泵用无磁铁水流传感器,包括电感应线圈,与电感应线圈的内圈轴向方向相对应的范围内设有电感芯,电感芯的轴线与电感应线圈的轴线相平行,电感应线圈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电感应线圈均间隔设置,电感芯轴向位移至每个与电感应线圈的内圈相对应的位置处时通过检测每个电感应线圈的电感量来确定电感芯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至少两个的电感应线圈的电感应线线的圈数及粗细均相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感应线圈设于安装套上,安装套上设有与电感应线圈的数量相同的安装槽,每个电感应线圈绕设于相对应的安装槽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套设于水隔离座内,水隔离座一端面的中部向内凹设有柱形孔,电感芯设于柱形孔内可沿柱形孔轴向位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柱形孔的外侧壁与水隔离座的内腔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凹腔,安装套套设于环形的凹腔内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感芯设于导杆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杆与电感应线圈方向相对应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电感芯设于安装孔内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感芯为铁氧体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简单的电感芯和电感应线圈的配合,利用电感芯的轴向位移,再加上电感应线圈通过感应电感量来检测电感芯的位移位置,省去了衔铁的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温度、铁质杂质、铁锈等的影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极低,且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水泵用无磁铁水流传感器,包括电感应线圈10,电感应线圈10设于安装套11上,安装套11上设有与电感应线圈10的数量相同的安装槽12,每个电感应线圈10绕设于相对应的安装槽12内,安装套11设于水隔离座13内,水隔离座13一端面的中部向内凹设有柱形孔14,柱形孔可以是盲孔,也可以是通孔,可以是矩形孔,也可以是圆形孔,在此处不作限定,可在实际的需求中进行相应的适配,柱形孔14的外侧壁与水隔离座13的内腔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凹腔16,安装套11套设于环形的凹腔16内固定。与电感应线圈10的内圈轴向方向相对应的范围内设有电感芯15,电感芯为铁氧体杆。电感芯15设于柱形孔14内可沿柱形孔14轴向位移,电感芯15的轴线与电感应线圈10的轴线相平行,电感应线圈10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电感应线圈10均间隔设置,电感芯15轴向位移至每个与电感应线圈10的内圈相对应的位置处时通过检测每个电感应线圈10的电感量来确定电感芯15位置。一般情况下,为了产品的简约以及可实施性强,电感应线圈10设置两个,两个电感应线圈间隔设置即可,电感芯15在初始位置时可在其中一个电感应线圈的一侧,电感芯由当前的位置位移至另一个电感应线圈处时,初始位置处的电感应线圈电感量逐渐减小、另一个电感应线圈的电感量逐渐增大,以此为依据来检测电感芯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的电感应线圈10的电感应线线的圈数及粗细均相同。上述中的电感芯15设于导杆17内,导杆17与电感应线圈方向相对应的一端设有安装孔18,电感芯15设于安装孔18内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本产品是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水泵的进水管道或者出水管道上,水流从该产品的安装座的进水口上进入,水流产生的压力会带动导杆轴向位移,导杆的下端设有水流可推动的活塞,活塞上设有供水流过的流道。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