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742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地震资料处理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地震勘探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经成为实现复杂隐蔽构造区精确成像的重要手段。而通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的成像结果的质量又主要依赖于所建立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前,建立准确度较高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的主要过程为:获取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根据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确定目的工区上的叠加速度谱,对叠加速度谱进行插值处理和平滑处理,得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利用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对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进行剩余速度分析处理,得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即目的工区上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极浅层通常是指地震数据中0~200毫秒之间的采样时间对应的层位。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目的工区中极浅层的地震数据中反射点的覆盖次数,参照图1,图中目的工区中极浅层上的地震数据中反射点的覆盖次数较少,那么,可能会导致得到的该层上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准确度较低。从而可能导致得到的整个目的工区上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准确度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以提高所确定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准确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初至波数据和垂直地震剖面数据,以及所述目的工区中极浅层的近地表采集信息;所述目的工区包括: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根据所述初至波数据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根据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基于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获取所述目的工区中标志层上的井分层数据,基于所述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井分层数据,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即所述目的工区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优选方案中,所述根据初至波数据或近地表采集信息,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包括:根据所述初至波数据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层析反演静校正处理,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层速度场;根据所述初始层速度场,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优选方案中,采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公式中,表示第i个采样点对应的地层位置处的初始均方根速度,表示第1个采样点至第k个采样点之间对应地层位置处的层速度,Δtk表示第k个采样点和第k-1个采样点之间对应的采样时间间隔。优选方案中,所述中浅层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优选方案中,所述根据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包括:获取所述中浅层上的测井信息;针对所述中浅层上的第一区域,利用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针对所述中浅层上的第二区域,利用所述测井信息中第二区域的声波速度确定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针对所述中浅层上的第三区域,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第三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根据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均方根速度场。优选方案中,所述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包括:根据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叠加速度谱;利用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在所述叠加速度谱上拾取第一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确定第一区域的均方根速度场。优选方案中,所述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第三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包括: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标志层上的均方根速度场;对所述标志层上的均方根速度场进行插值处理和外推处理,确定第三区域的均方根速度场。优选方案中,所述基于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包括:基于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与采样时间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对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进行中均方根速度线性插值处理,确定所述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优选方案中,所述基于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井分层数据,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包括:基于所述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基于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剩余速度分析处理,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第一均方根速度场;对第一均方根速度场进行百分比扫描处理,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根据所述井分层数据和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极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中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中深层速度场确定模块和目标速度场确定模块;其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和初至波数据、所述目的工区中极浅层对应的近地表采集信息,以及所述目的工区的垂直地震剖面数据;所述目的工区包括: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所述极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至波数据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中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中深层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目标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的工区中标志层上的井分层数据,基于所述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井分层数据,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优选方案中,所述极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包括:初始层速度场确定模块和极浅层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其中,所述初始层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至波数据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层析反演静校正处理,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层速度场;所述极浅层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层速度场,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优选方案中,所述目标速度场确定模块,包括: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第一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标准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和目标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其中,所述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第一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剩余速度分析处理,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第一均方根速度场;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对第一均方根速度场进行百分比扫描处理,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所述目标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井分层数据和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相比极浅层上的地震数据,目的工区的初至波数据和近地表采集信息更符合目的工区中极浅层位置处的地质规律。基于这些数据和信息来确定的极浅层上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其准确度较高。进而可以得到整个目的工区上准确度较高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目的工区中极浅层的地震数据中反射点的覆盖次数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极浅层上的初始层速度场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叠加速度谱上拾取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叠加速度谱上拾取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的工区上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同与其相关联的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校正处理前后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得到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同与其相关联的四口油气井的层位关系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图;图10是本申请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实施例中极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的组成结构图;图11是本申请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实施例中目标速度场确定模块的组成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方法及装置。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2是本申请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获取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初至波数据和垂直地震剖面数据,以及所述目的工区中极浅层的近地表采集信息。所述目的工区可以包括: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可以包括:所述极浅层上的地震数据、所述中浅层上的地震数据和所述中深层上的地震数据。所述极浅层可以表示所述地震数据中0~200毫秒之间的采样时间对应的层位。所述中浅层可以表示所述地震数据中200~1700毫秒之间的采样时间对应的层位。所述中深层可以表示所述地震数据中1700毫秒以上的采样时间对应的层位。对所述目的工区进行地震勘探和数据采集,可以获取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初至波数据和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对所述目的工区中极浅层进行微测井采集或小折射采集操作,可以获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可以包括:低速层上的速度信息和厚度信息,以及降速层上的速度信息和厚度信息。步骤S102:根据所述初至波数据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具体地,根据所述初至波数据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层析反演静校正处理,可以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层速度场。根据所述初始层速度场,可以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初始层速度场,可以采用下述公式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公式中,表示第i个采样点对应的地层位置处的初始均方根速度,表示第1个采样点至第k个采样点对应地层位置处的层速度,Δtk表示第k个采样点和第k-1个采样点之间的采样时间间隔。例如,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极浅层上的初始层速度场的剖面示意图。图3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联络测线号和极浅层对应地层深度,灰度值表示极浅层上的层速度。其中,与联络测线号相对应的主测线号为241。表1和表2分别为极浅层上不同地层深度位置处的层速度,以及利用公式(1)计算的极浅层上不同采样时间对应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如图3、表1和表2所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避免极浅层上反射点覆盖次数较少的问题。基于初至波数据或近地表采集信息,可以得到准确度较高的均方根速度场。表1极浅层上不同地层深度位置处的层速度主测线号共中心点面元深度(米)层速度(米)2414110819241412092124141301037241414011812414150136924141601553241417016972414180178824141901853241411001911241411101960241411201999241411302028表2极浅层上不同采样时间对应的初始均方根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2可以同时在步骤S103和步骤S104之前或之后,本申请对此并不作出限定。步骤S103:根据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中浅层可以根据是否具有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和是否具有测井信息来进行区域划分。例如,所述中浅层可以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可以表示所述中浅层上具有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的地层区域。第二区域可以表示所述中浅层上不具有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但具有测井信息的地层区域。第三区域可以表示所述中浅层上既不具有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也不具有测井信息的地层区域。可以获取所述中浅层上的测井信息。针对所述中浅层上的第一区域,可以利用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针对所述中浅层上的第二区域,可以利用所述测井信息中第二区域的声波速度确定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针对所述中浅层上的第三区域,可以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第三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根据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可以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均方根速度场。进一步地,所述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第三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可以包括: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可以确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标志层上的均方根速度场;对所述标志层上的均方根速度场进行插值处理和外推处理,可以确定第三区域的均方根速度场。所述外推处理和内插处理可以用于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利用所述标志层之间中各个小层间的接触关系进行外推和内插,可以得到第三区域的均方根速度场。进一步地,所述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可以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叠加速度谱。利用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在所述叠加速度谱上拾取第一区域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可以确定第一区域的均方根速度场。例如,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叠加速度谱上拾取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的示意图。图4中的黑实线为中浅层对应的采样时间位置处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图4中velo表示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叠加速度,time表示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中的采样时间。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的剖面示意图。图5中CMP表示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中的共中心点,time表示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中的采样时间。如图5所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得到的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中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在空间上连续变化。步骤S104:基于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具体地,基于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可以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与采样时间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可以对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进行中均方根速度线性插值处理,可以确定所述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例如,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叠加速度谱上拾取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的示意图。图6中采样时间在1700毫秒以上对应的黑实线表示中深层对应的采样时间位置处的初始均方根速度。步骤S105:获取所述目的工区中标志层上的井分层数据,基于所述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井分层数据,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即所述目的工区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具体地,基于所述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可以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基于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剩余速度分析处理,可以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第一均方根速度场。对第一均方根速度场进行百分比扫描处理,可以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根据所述井分层数据和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可以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进一步地,所述基于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剩余速度分析处理,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第一均方根速度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对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速度控制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可以得到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步骤2)可以拾取所述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对应的剩余速度谱,利用所述剩余速度谱对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进行修正处理,得到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第二均方根速度场。步骤3)当所述剩余速度谱中剩余速度值不为零时,基于所述第二均方根速度场,可以重新按照步骤1)和步骤2)进行处理,直到所述剩余速度谱中剩余速度值为零。或者,当所述剩余速度谱中剩余速度值为零时,可以将所述第二均方根速度场作为第一均方根速度场。例如,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的工区上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同与其相关联的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的剖面示意图。图7中(a)和(b)分别为目的工区上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同与其相关联的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的剖面示意图。图7中(b)中offset为所述共反射道集地震数据中的偏移距。图7中(b)中三组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与图7中(a)中的三条黑实线处的标准均方根速度一一对应。如图7所示,基于目的工区上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中三条黑实线处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对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可以分别得到的三组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所得到的三组共反射点道集地震数据均被全部拉平。所述根据井分层数据和标准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可以包括:可以利用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对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基于所述井分层数据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可以对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进行校正处理,可以得到所述目标均方根速度场。所述基于井分层数据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对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进行校正处理,可以包括:针对所述目的工区中至少一个标志层,可以获取所述井分层数据中第一标志层对应的层位时间与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中第一标志层对应的层位时间之间的时差量。基于第一标志层对应的时差量,可以对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中第一标志层上的均方根速度值进行校正处理,直到第一标志层对应的时差量为零。例如,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校正处理前后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得到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同与其相关联的四口油气井的层位关系的示意图。图8中椭圆虚线标注的文字为所述目的工区的地层层位名称。如图8所示,基于校正处理前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得到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中1200毫秒~1300毫秒之间的采样时间对应的层位位置分别与W1油气井的井分层数据和W2油气井的井分层数据中的层位位置不一致。基于校正处理前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得到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中900毫秒~1000毫秒之间的采样时间对应的层位位置分别与W3油气井的井分层数据和W4油气井的井分层数据中的层位位置不一致。经过校正处理后,基于校正处理后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即目标均方根速度场,得到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地震数据的层位位置与各个油气井的井分层数据的层位位置一致。所述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实施例,相比极浅层上的地震数据,目的工区的初至波数据和近地表采集信息更符合目的工区中极浅层位置处的地质规律。基于这些数据和信息来确定的极浅层上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其准确度较高。进一步地,利用目的工区中标志层上的井分层数据对目的工区上的均方根速度场进行精细校正处理。可以有效地保证叠前时间偏移后的地震数据与井分层数据的层位关系的一致性。进而可以得到的整个目的工区上准确度较高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图9是本申请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图。如图9所示,所述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可以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00、极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200、中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300、中深层速度场确定模块400和目标速度场确定模块500。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0,可以用于获取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初至波数据和垂直地震剖面数据,以及所述目的工区中极浅层的近地表采集信息。所述目的工区包括: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所述极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20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初至波数据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中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30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中深层速度场确定模块400,可以用于基于所述中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目标速度场确定模块500,可以用于获取所述目的工区中标志层上的井分层数据。基于所述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井分层数据,可以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图10是本申请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实施例中极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的组成结构图。如图10所示,图9中极浅层速度场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初始层速度场确定模块210和极浅层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220。所述初始层速度场确定模块21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初至波数据或所述近地表采集信息,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层析反演静校正处理,可以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层速度场。所述极浅层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22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层速度场,确定所述极浅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图11是本申请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实施例中目标速度场确定模块的组成结构图。如图11所示,图9中目标速度场确定模块500,可以包括: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510、第一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520、标准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530和目标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540。所述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510,可以用于基于所述极浅层、中浅层和中深层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所述第一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520,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目的工区上的初始均方根速度场和所述目的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剩余速度分析处理,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第一均方根速度场;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530,可以用于对第一均方根速度场进行百分比扫描处理,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标准均方根速度场。所述目标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模块54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井分层数据和所述标准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目的工区上的目标均方根速度场。所述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装置实施例与所述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可以实现所述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2。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BooleanExpressionLanguage)、AHDL(Altera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UniversityProgrammingLanguage)、HDCal、JHDL(Java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Circuit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625D、AtmelAT91SAM、Microchip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Labs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内存中,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短暂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