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温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888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温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温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家庭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尤其在“食”方面更是日益讲究菜品的精致。在很多的菜谱中,总是听到待油“5成热”“7成热”等这样的词,但当对与非专业厨师的我们,却总难以分清,这几成和几成之间的区别。

目前,在在厨房判断油温主要有两种形式:经验法和仪表测量法。其中,仪表测量主要有机械测量表、电子测量表和红外测温装置。

经验法,就是根据个人经验总结的油温判断方法。一般来说,油温二成热时,油的表面变化不大,用手置于油锅表面,能微微感觉到有点热;五成热时,油的表面开始变化明显,用筷子置于油中,能看到有微小的气泡浮起;七成热时,筷子上的气泡变的密集,开始有少许青烟升起;八成热时,汽包变得很密集,锅的上方油烟变的明显。该方法完全凭主观因素判断,不能精确量化,判断误差较大。

机械式测温表,由不锈钢探针和仪表指示盘组成。该类型测温装置基于固体受热膨胀原理,把两片线膨胀差异相对很大的金属片叠焊在一起,构成双金属感温元件,当温度变化时,因双金属片的两种不同材料膨胀系数差异相对很大,而产生不同的膨胀和收缩,导致双金属片产生弯曲变形。金属元件的形状有平面螺旋形和直线螺旋形两大类,测温范围大致为50℃-600℃,测量分辨率10摄氏度,误差±5℃左右。机械测温表简单、可靠,但因测温元件与被测介质 需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所以存在测温的延迟现象。

电子式测温表,由不锈钢探针和电子显示装置组成。该装置的主要元件为热电阻,它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电子测温表采用LCD大屏数显,易读数,测温范围大致为-50℃-300℃,分辨率为0.1℃,误差±3℃。

上述两种接触仪表在测温难免受到温度长时间的高温,精度也要下降,使用寿命也要下降,也容易经常坏,测温时间也表较长(100度左右的开水的测量时间大概在18-24秒之间),而且感应探头每次都要与介质接触,会带来卫生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厨房使用时,锅内油量较少,达不到一定深度,无法使用上述两个装置。

红外测温装置为非接触式测温设备,能够对物体的温度进行有效检测,目前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的红外测温装置为一个单独的装置,在进行油温检测时,需要用手拿着该设备然后检测油温,并且在整个做饭过程中均需要对锅中的油进行测量,这就长时间占用一只手,不利于做饭;另外,由于厨房中油渍较多,测温装置在测量前后不便于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温测量装置,用以解决使用现有的红外测温装置在进行测温时,不利于做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包括:一种油温测量装置,包括红外测温仪,还包括用于将该油温测量装置固定在某处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红外测温仪之间通过位移调节结构进行连接。

所述位移调节结构为金属软管。

所述位移调节结构为摆杆式位移调节结构。

所述位移调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通过铰接结构相连的调节连杆。

所述位移调节结构包括至少三个通过铰接结构顺序相连的调节连杆,其中,铰接结构对应的铰接轴线中,有相互垂直的铰接轴线。

所述铰接结构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调节连杆之间角度的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座为吸盘。

所述红外测温仪与所述位移调节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固定连接或者铰接。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位移调节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固定连接或者铰接。

所述红外测温仪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油温的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温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红外测温仪之间通过位移调节结构连接。利用固定座将该油温测量装置固定在某处,比如:油烟机或者厨房的一个墙壁面上,通过位移调节结构能够调节红外测温仪的位置,这样红外测温仪在使用时,通过调整位移调节结构,使红外测温仪对准油面,实现油温检测,这一过程中无需专门使用一只手来始终拿着测温仪,方便做饭,并且,在使用完测温仪之后,只需将测温仪移开即可,无需专门找出一个位置来放置该测温仪,便于放置,而且,不易沾染上油渍。

附图说明

图1是红外测温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温度红外检测模块的组成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温测量装置,整体上包括红外测温仪,固定座,以及位移调节结构,固定座与红外测温仪之间通过位移调节结构连接,固定座的作用是将该油温测量装置固定在某处。

首先,对于位移调节结构,其有以下几种实施方式,第一大类,该位移调节结构可以是金属软管,比如台灯上所使用的金属软管;第二大类,位移调节 结构为摆杆式位移调节结构(以下简称为转杆),其中,转杆可以由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该转杆只由一个连杆构成,该连杆一端连接固定座,另一端连接红外测温仪,并且,为了保证红外测温仪的位置或者角度能够调节,就需要:连杆与固定座之间铰接设置,和/或连杆与红外测温仪铰接设置,通过连杆与固定座之间的摆动和/或连杆与红外测温仪之间的摆动来实现红外测温仪位置和/或角度的调节;

第二种,转杆包括至少两个通过铰接结构相连的调节连杆,通过调节连杆间的角度的摆动来实现调节红外测温仪位置和/或角度的目的。并且,当转杆中包括至少三个调节连杆时,这些调节连杆通过铰接结构顺序相连,即任意两个相邻的调节连杆之间通过铰接结构连接,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能够同时调节红外测温仪的位置和角度,这些铰接结构对应的铰接轴线中,有相互垂直的铰接轴线,即如果将任意两个轴线分为一组,那么,其中至少有一组轴线是相互垂直的轴线,这样就能够实现上、下、左、右任意角度的调节,这时该转杆的调节作用就类似于万向节的功能。

另外,为了保证在位置和/或角度调节后将红外测温仪固定在该处,每个铰接结构处可设置有固定结构,比如固定螺钉,当位置和/或角度确定后,通过固定螺钉将对应的两个调节连杆固定,实现红外测温仪的固定;再比如:支撑杆,当位置和/或角度确定后,通过支撑杆将对应的两个调节连杆的角度支撑住,实现红外测温仪的固定。还有就是,如果铰接结构本就是阻尼式铰接结构,那么,就无需固定结构,在调节好位置和/或角度后,只需利用阻尼式铰接结构本身摩擦力的作用即可实现位置和/或角度的固定。

上述提到,红外测温仪与转杆之间、以及固定座与转杆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铰接,当然,还可以是固定连接,如果是固定连接的话,红外测温仪与转杆之间、以及固定座与转杆之间的角度就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固定座用于将该油温测量装置整体固定在厨房的某处,比如油烟机上或者厨房墙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为吸盘,如图1所示,将吸盘2吸在油烟机上或者厨房墙壁上以实现固定,当然,作为其他的实施例,固定座还可以是其他的部件,比如是螺母,在油烟机上或者厨房墙壁上再固定有一个螺栓,将螺母拧在该螺栓上以实现固定。

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所示,位移调节结构以转杆1为例,并且,通过多个铰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转杆360°的转动调整,不管红外测温仪初始的固定位置在哪里,均能够通过调节使红外测温仪对准油面、且将红外测温仪移动到能够有效检测温度的位置来进行温度检测。

红外测温仪是现有的红外测温仪,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比如:如图1所示,现有的测温仪上一般包括显示屏3、透镜4、内部电路板及电池仓5、以及开关6等,显示屏3能够显示测量的温度值,并且,该显示屏还可以显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温度显示,下半部分为温度条(共10格,每个代表1成),与温度值对应。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具体的红外测温仪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红外测温仪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处理器、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和LCD显示模块,其中,处理器以单片机为例,单片机输入连接温度红外检测模块,输出连接LCD显示模块。另外,为了保证该红外测温仪的正常使用,该红外测温仪还包括供电电路等组成部分。

其中,单片机可以采用STC89C51型号,单片机的负荷处理来自温度红外检测模块的数据来操纵,发送至LCD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单片机程序编写设计和烧录通过KeilC51平台实现。

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可以采用台湾燃太的TN905型号红外探测器,测温范围为-33℃-350℃,测量误差±2℃,靶面为5:1,发射率为0.1-1.0可调,波长5-14μm。

LCD显示模块可以采用74HC164的8位的移位寄存器。

电源电路部分为单片机、温度红外检测模块和LCD显示模块供电。

正常情况下,油温检测装置固定在油烟机处或者墙壁上,为了不影响做饭,该油温检测装置可以设置在油锅的斜上方,或者设置在距离油锅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当需要检测油温时,一只手拿着红外测温仪,并调节该测温仪的位置和方位,使测温仪对准油面,并且移动测温仪到能够有效检测油温的地方,按下开关进行检测,并通过显示器显示温度。检测完之后,将该测温仪移开,方便后续做饭的操作。

该油温检测装置的主要优点有:读取反应时间快,小于2s;测温元件不需与被测介质接触;不受油量限制;液晶显示,读数清晰,可直接读取油温,也可以显示油温几成热;红外测温仪可360度旋转,任意调整探头方向。

以上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路在于上述基本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设计出各种变形的模型、公式、参数并不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