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2622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包括壳体、压板、支撑杆、承重板、多个测量单元、控制器、显示器;壳体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测量孔,壳体内放置有流体介质;壳体的内周向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导轨;压板置于壳体内,压板水平布置,压板置于流体介质的上方,压板与导轨可移动连接,压板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密封连接;支撑杆置于安装孔的内侧,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布置,支撑杆的第一端置于壳体内并与压板连接,支撑杆的第二端置于壳体的外侧;承重板水平布置,承重板置于壳体的外侧并安装在支撑杆的第二端。
【专利说明】
一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0003]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0004]现有的传感器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使用方便。
[0006]—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包括壳体、压板、支撑杆、承重板、多个测量单元、控制器、显示器;
[0007]壳体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测量孔,壳体内放置有流体介质;壳体的内周向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导轨;
[0008]压板置于壳体内,压板水平布置,压板置于流体介质的上方,压板与导轨可移动连接,压板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密封连接;
[0009]支撑杆置于安装孔的内侧,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布置,支撑杆的第一端置于壳体内并与压板连接,支撑杆的第二端置于壳体的外侧;
[0010]承重板水平布置,承重板置于壳体的外侧并安装在支撑杆的第二端;
[0011 ]多个测量单元与多个测量孔一一对应设置,测量单元包括连接管、容纳管、第一极板、第二极板,连接管沿竖直方向布置,连接管的底端与壳体连接,连接管的顶端敞口布置;容纳管置于连接管内,容纳管沿竖直方向布置,容纳管的底端与测量孔连接,容纳管的顶端敞口设置;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置于容纳管内,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相对布置,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分别分布于容纳管的两侧,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0012]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与控制器连接;
[0013]控制器与显示器连接。
[0014]优选的,第一极板靠近第二极板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第二极板靠近第一极板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
[0015]优选的,容纳管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容纳管与第一极板平行布置。
[0016]优选的,还包括两个连接机构,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0017]连接机构包括导线、箱体、转轮、多个支杆、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
[0018]箱体上设有出线孔、通孔;
[0019]转轮、多个支杆、从动齿轮、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均置于壳体内;
[0020]转轮与箱体转动连接;
[0021]多个支杆均安装在转轮上,多个支杆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多个支杆平行布置;
[0022]第一导电体安装在转轮上,第一导电体为环形;
[0023]导线的第一端穿过出线孔置于箱体的外侧,导线的中部缠绕在多个支杆上,导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体电连接;
[0024]第二导电体为圆柱形,第二导电体置于第一导电体的内侧,第二导电体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二导电体与第一导电体导电接触,第二导电体与第一导电体转动连接,第二导电体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0025]从动齿轮安装在转轮上;
[0026]主动齿轮置于从动齿轮的一侧,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的部分区域穿过通孔置于箱体的外侧。
[0027]优选的,导线包括导体及依次包裹在导体上的包带层、绝缘层、编织层、屏蔽层、护套层。
[0028]优选的,护套层的外表面沿导线的长度方向设有长度刻度线。
[0029]本实用新型中,当对承重板施加压力时,承重板向下移动,通过支撑杆带动压板向下挤压流体介质,流体介质经过测量孔进入容纳管内,压力越大,容纳管内的液位越高,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正对表面减小,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量减小,控制器依据上述变化就能够计算出承重板所受到的压力。
[0030]承重板受到的压力通过流体介质传动,降低压力波动,提高稳定性,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动性。
[0031 ] 通过设置多个测量单元,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测量,数据更加全面,在一次检测过程中,能够进行多次测量,通过计算平均值,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提高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34]参照图1:
[003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包括壳体1、压板2、支撑杆3、承重板4、多个测量单元、控制器、显示器。
[0036]壳体I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5,壳体I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测量孔,壳体I内放置有流体介质;壳体I的内周向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导轨。
[0037]压板2置于壳体I内,压板2水平布置,压板2置于流体介质的上方,压板2与导轨可移动连接,压板2与壳体I的内周向表面密封连接。
[0038]支撑杆3置于安装孔5的内侧,支撑杆3沿竖直方向布置,支撑杆3的第一端置于壳体I内并与压板2连接,支撑杆3的第二端置于壳体I的外侧。
[0039]承重板4水平布置,承重板4置于壳体I的外侧并安装在支撑杆3的第二端。
[0040]多个测量单元与多个测量孔一一对应设置,测量单元包括连接管6、容纳管7、第一极板8、第二极板9,连接管6沿竖直方向布置,连接管6的底端与壳体I连接,连接管6的顶端敞口布置;容纳管7置于连接管6内,容纳管7沿竖直方向布置,容纳管7的底端与测量孔连接,容纳管7的顶端敞口设置;第一极板8、第二极板9均置于容纳管7内,第一极板8、第二极板9均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一极板8、第二极板9相对布置,第一极板8、第二极板9分别分布于容纳管7的两侧,第一极板8、第二极板9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第一极板8、第二极板9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显示器连接。
[0041]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板8靠近第二极板9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第二极板9靠近第一极板8—侧的表面为波浪形;增大第一极板8和第二极板9的正对面积,增大第一极板8和第二极板9的电容量,当电容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快速的发现,测量更加准确。
[0042]本实施例中,容纳管7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容纳管7与第一极板8平行布置;效果好。
[0043]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连接机构,第一极板8、第二极板9均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连接机构包括导线1、箱体11、转轮12、多个支杆13、从动齿轮14、主动齿轮15、第一导电体16、第二导电体17。
[0044]箱体11上设有出线孔、通孔;转轮12、多个支杆13、从动齿轮14、第一导电体16、第二导电体17均置于壳体I内;转轮12与箱体11转动连接;多个支杆13均安装在转轮12上,多个支杆13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多个支杆13平行布置;第一导电体16安装在转轮12上,第一导电体16为环形。
[0045]导线10的第一端穿过出线孔置于箱体11的外侧,导线10的中部缠绕在多个支杆13上,导线10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体16电连接;
[0046]第二导电体17为圆柱形,第二导电体17置于第一导电体16的内侧,第二导电体17与箱体11固定连接,第二导电体17与第一导电体16导电接触,第二导电体17与第一导电体16转动连接,第二导电体17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0047]从动齿轮14安装在转轮12上;主动齿轮15置于从动齿轮14的一侧,主动齿轮15与从动齿轮14啮合,主动齿轮15的部分区域穿过通孔置于箱体11的外侧。
[0048]在使用时,壳体I与电源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拉扯导线10,让导线10从支杆13上释放下来即可;当需要重新缠绕导线10时,利用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4带动转轮12反向转动,让导线10缠绕在支杆13上;将导线10收集起来,避免导线10随意摆放,让导线10有序存放,使用效果好。
[0049]第一导电体16能够相对第二导电体17转动,便于导线10的缠绕、释放,使用更加方便;如果导线10直接与外部电源连接,缠绕、释放电缆时,导线10会扭曲,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0050]本实施例中,导线10包括导体及依次包裹在导体上的包带层、绝缘层、编织层、屏蔽层、护套层;导线10阻燃性、导电性好。
[0051]本实施例中,护套层的外表面沿导线10的长度方向设有长度刻度线;使用更加方便。
[0052]当对承重板施加压力时,承重板向下移动,通过支撑杆带动压板向下挤压流体介质,流体介质经过测量孔进入容纳管内,压力越大,容纳管内的液位越高,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正对表面减小,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量减小,控制器依据上述变化就能够计算出承重板所受到的压力。
[0053]承重板受到的压力通过流体介质传动,降低压力波动,提高稳定性,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动性。
[0054]通过设置多个测量单元,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测量,数据更加全面,在一次检测过程中,能够进行多次测量,通过计算平均值,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提高检测效果。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压板、支撑杆、承重板、多个测量单元、控制器、显示器; 壳体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测量孔,壳体内放置有流体介质;壳体的内周向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导轨; 压板置于壳体内,压板水平布置,压板置于流体介质的上方,压板与导轨可移动连接,压板与壳体的内周向表面密封连接; 支撑杆置于安装孔的内侧,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布置,支撑杆的第一端置于壳体内并与压板连接,支撑杆的第二端置于壳体的外侧; 承重板水平布置,承重板置于壳体的外侧并安装在支撑杆的第二端; 多个测量单元与多个测量孔一一对应设置,测量单元包括连接管、容纳管、第一极板、第二极板,连接管沿竖直方向布置,连接管的底端与壳体连接,连接管的顶端敞口布置;容纳管置于连接管内,容纳管沿竖直方向布置,容纳管的底端与测量孔连接,容纳管的顶端敞口设置;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置于容纳管内,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相对布置,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分别分布于容纳管的两侧,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与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与显示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极板靠近第二极板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第二极板靠近第一极板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容纳管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容纳管与第一极板平行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接机构,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连接机构包括导线、箱体、转轮、多个支杆、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 箱体上设有出线孔、通孔; 转轮、多个支杆、从动齿轮、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均置于壳体内; 转轮与箱体转动连接; 多个支杆均安装在转轮上,多个支杆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多个支杆平行布置; 第一导电体安装在转轮上,第一导电体为环形; 导线的第一端穿过出线孔置于箱体的外侧,导线的中部缠绕在多个支杆上,导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体电连接; 第二导电体为圆柱形,第二导电体置于第一导电体的内侧,第二导电体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二导电体与第一导电体导电接触,第二导电体与第一导电体转动连接,第二导电体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从动齿轮安装在转轮上; 主动齿轮置于从动齿轮的一侧,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的部分区域穿过通孔置于箱体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导线包括导体及依次包裹在导体上的包带层、绝缘层、编织层、屏蔽层、护套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捷式重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护套层的外表面沿导线的长度方向设有长度刻度线。
【文档编号】G01L1/14GK205719349SQ201620657054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闫游洋
【申请人】蚌埠大洋传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