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用型车用电加热液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4087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用型车用电加热液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实用型车用电加热液位传感器。



背景技术:

车辆在寒冷环境使用时,由于在低温环境下燃油蜡化和冰结,现有的液位传感器不能保障燃油畅通供给,严重影响了车辆可使用的范围,而且现有的液位传感器结构复杂,难以安装和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实用型车用电加热液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用型车用电加热液位传感器,包括橡胶顶座、固定盘、固定架、回油管、信息管、吸油管、线束管和定位辅助机构;

橡胶顶座上安装有管件连接座,管件连接座上具有四个管件安装孔,固定盘上具有四个管件穿孔,回油管、信息管、吸油管和线束管的第一端分别位于四个管件安装孔内,回油管、信息管、吸油管和线束管的第二端分别由四个管件穿孔通过,并均与固定架连接,固定架上安装有电热器;

定位辅助机构包括四个弹性环和四个弹性筒,四个弹性环分别套装在回油管、信息管、吸油管和线束管上,并位于管件安装孔内,管件安装孔内具有供弹性环卡入的环形槽,弹性环位于所在管件安装孔的环形槽内;弹性筒分别套装在回油管、信息管、吸油管和线束管上,弹性筒位于安装孔内,并位于弹性环靠近固定盘一侧。

优选地,弹性环截面为半圆形。

优选地,固定盘边部安装有多个定位块,管件连接座上设有多个供定位块卡入的定位槽,定位块与定位槽一一对应,定位块安装在其对应的定位槽内。

优选地,定位块沿固定盘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定位块上设有定位穿孔,定位穿孔沿固定盘径向穿过定位块。

优选地,吸油管的内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固定架内。

优选地,固定盘螺栓连接橡胶顶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电热器对吸油管附近燃油升温,有效保证燃油的顺利流动,固定盘可以有效保证回油管、信息管、吸油管和线束管的稳定性,在安装时,直接将回油管、信息管、吸油管和线束管分别插入四个管件安装孔,由于弹性环和弹性筒与安装孔配合实现两次密封,弹性环和弹性筒形变不会相互影响,安装时在定位辅助机构涂抹胶水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且有效增加了车辆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用型车用电加热液位传感器爆炸图;

图2为图1中A局部放大图;

图3为管件连接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用型车用电加热液位传感器,包括橡胶顶座1、固定盘2、固定架3、回油管4、信息管5、吸油管6、线束管7和定位辅助机构;

橡胶顶座1上安装有管件连接座11,管件连接座11上具有四个管件安装孔111,固定盘2上具有四个管件穿孔,回油管4、信息管5、吸油管6和线束管7的第一端分别位于四个管件安装孔111内,回油管4、信息管5、吸油管6和线束管7的第二端分别由四个管件穿孔通过,并均与固定架3连接,固定架3上安装有电热器;

定位辅助机构包括四个弹性环81和四个弹性筒82,四个弹性环81分别套装在回油管4、信息管5、吸油管6和线束管7上,并位于管件安装孔111内,管件安装孔111内具有供弹性环81卡入的环形槽,弹性环81位于所在管件安装孔111的环形槽内;弹性筒82分别套装在回油管4、信息管5、吸油管6和线束管7上,弹性筒82位于安装孔111内,并位于弹性环81靠近固定盘2一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电热器对吸油管6附近燃油升温,有效保证燃油的顺利流动,固定盘2可以有效保证回油管4、信息管5、吸油管6和线束管7的稳定性,在安装时,直接将回油管4、信息管5、吸油管6和线束管7分别插入四个管件安装孔111,由于弹性环81和弹性筒82与安装孔111配合实现两次密封,弹性环81和弹性筒82形变不会相互影响,安装时在定位辅助机构涂抹胶水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环81截面为半圆形,有效方便弹性环81进入安装孔111和从安装孔111内滑出。

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盘2边部安装有多个定位块21,管件连接座11上设有多个供定位块21卡入的定位槽112,定位块21与定位槽一一对应,定位块21安装在其对应的定位槽112内,通过定位块21增加固定盘2与管件连接座11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块21沿固定盘2周向均匀分布,定位块21上设有定位穿孔,定位穿孔沿固定盘2径向穿过定位块21,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吸油管6的内壁上安装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固定架3内,螺旋叶片采用导热材料,提高吸油管6内燃油升温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盘2螺栓连接橡胶顶座1,进一步提高固定盘2安装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