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9355阅读:2061来源:国知局
激光测距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距离测量仪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激光测距仪。



背景技术: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实现对目标的距离测量的仪器,激光测距仪是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激光束,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现有公开号为CN205484804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激光测距仪,通过在激光测距仪的壳体内增设有卷尺,解决激光测距仪全面性差缺陷的问题。

但是,卷尺在往激光测距仪壳体内回收的过程中,卷尺一般是通过弹簧卷的弹力实现的,由于弹簧卷弹力的作用,尺爪与卷尺拉出口侧壁相抵时,尺爪对激光测距仪产生强烈的撞击,而光电原件和计时器经常受到撞击产生的强烈振动,导致其内部零部件的加速损坏,最终导致激光测距仪的寿命大大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小回收卷尺时激光测距仪振动的激光测距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测距仪,包括壳体底板和壳体侧板,所述壳体底板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有卷尺,所述壳体侧板上设置有供卷尺通过的回收口,所述壳体底板上转动连接有与转动轴同轴且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壳体底板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壳体侧板上设置有操控孔,所述第二齿轮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凸出操控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一些目标物不便于使用激光测距的时候,将转动轴上的卷尺经回收口拉出,测量好距离后,测量人员用手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通过转动从而将卷尺一卷一卷的缠绕,在卷尺卷入壳体底板与壳体侧板围成的腔室的过程中,没有强烈的振动,从而有效减小光电原件和计时器的振动,从而防止光电原件和计时器由于振动而导致的损坏,最终达到延长激光测距仪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第二齿轮转动一圈,第一齿轮的转动大于一圈,且第二齿轮的直径越大、或第一齿轮的直径越小,驱动第二齿轮转动一圈,第一齿轮的转动圈数更多,减少测量人员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的次数,从而达到便于测量人员向激光测距仪内回收卷尺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位于壳体底板和卷尺之间,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卷尺脱离第一齿轮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尺在收卷的过程中,卷尺向转动轴上不断的缠绕,卷尺宽度方向的两侧限制在限位件与第一齿轮之间,且卷尺在收卷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第一齿轮、限位件的同步转动,而不与壳体底板摩擦,达到较小卷尺宽度方向两端磨损的效果,有效延长卷尺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朝向卷尺的侧面低于第一齿轮与卷尺贴合的侧面,所述第一齿轮与卷尺贴合的侧壁设置有直径大于第一齿轮并用于支撑卷尺的支撑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盘与限位件共同用于限制卷尺宽度方向的两侧,支撑盘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从而转动轴上能够缠绕更多圈的卷尺,激光测距仪内能够容纳更长的卷尺,从而卷尺的测量范围更大,另一方面,支撑板将卷尺凸出第一齿轮的部分与第二齿轮分离,从而避免卷尺与第二齿轮的摩擦,从而减小卷尺受到第二齿轮的磨损。

优选地,所述壳体底板朝向第一齿轮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减小壳体底板磨损的金属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板将壳体底板与第一齿轮分离开来,由于激光测距仪的壳体一般为塑料成型,从而避免第一齿轮的转动对壳体地板的磨损,保证壳体底板的强度,进而有效延长了壳体底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朝向金属板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球状凹槽,每一所述球状凹槽内均滚动设置有与金属板抵接的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齿轮相对金属板转动时,第一齿轮上的滚珠在球状凹槽内转动的与金属板接触,从而大大减小第一齿轮与金属板之间的摩擦,有效避免了第一齿轮朝向金属板侧面与金属板的磨损,有效延长了第一齿轮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大大减小金属板朝向第一齿轮侧面的磨损,有效延长了金属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操控孔的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二齿轮外侧壁抵接的弹性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弹性片具有很好的弹性和柔韧性,能够以使的填充第二齿轮与操控孔的内侧壁,有效减少灰尘或杂质经操控孔进入激光测距仪的壳体内,使激光测距仪的壳体内光电原件和计时器保持清洁度,有效延长光电原件和计时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壳体侧板的外侧壁转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齿轮凸出操控孔的一端盖合的罩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使用卷尺的时候,第二齿轮凸出操控孔的一端被罩盖盖住,避免测量人员触碰,另一方面,罩盖能够有效将操控孔罩住,防止灰尘和杂质经操控孔进入激光测距仪的壳体内,使激光测距仪的壳体内光电原件和计时器保持清洁度,有效延长光电原件和计时器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设置,有效减小回收卷尺时激光测距仪振动;

2、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从而方面测量人员将卷尺收回。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底板;11、金属板;12、转动轴;121、限位件;13、第一齿轮;131、球状凹槽;132、滚珠;133、支撑盘;14、第二齿轮;2、壳体侧板;21、回收口;22、操控孔;23、弹性片;24、罩盖;3、操控面板;31、开关按键;32、显示屏;4、容置空腔;41、光电原件;42、计时器;5、卷尺;51、尺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激光测距仪,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壳体底板1、壳体侧板2和操控面板3,壳体底板1与操控面板3的轮廓形状一致,壳体侧板2的轮廓与壳体底板1的边缘轮廓一致,壳体底板1、壳体侧板2和操控面板3共同围成一个容置空腔4,该容置空腔4内用于容置卷尺5及光电原件41、计时器42以及锂电池。

参照图2和图3,壳体底板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轴心处沿其轴向贯穿设置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与第一齿轮13固定连接,转动轴12的一端与壳体底板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转动轴12的另一端与操控面板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位于第一齿轮13与操控面板3之间的转动轴12部分连接有卷尺5,壳体侧板2上设置有回收口21,回收口21用于供卷尺5的穿过和回收,卷尺5凸出回收口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尺爪51,壳体侧板2上设置有操控孔22,壳体底板1位于第一齿轮13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位于容置空腔4的部分与第二齿轮14啮合,第二齿轮14另一侧凸出操控孔22,便于测量人员驱动。

参照图2和图3,由于卷尺5的宽度小于第一齿轮13与操控面板3的距离,所以转动轴12在靠近操控面板3的位置设置有限位件121,限位件121可以为圆柱杆,也可以为圆形片结构,我们优选圆形片结构,限位件121和第一齿轮13之间的距离稍大于卷尺5的宽度,在转动轴12卷绕卷尺5的过程中,限位件121和第一齿轮13用于规整卷尺5,使卷尺5卷绕的更加整齐,同时防止卷尺5在卷绕的过程中脱离第一齿轮13。

参照图2和图3,第二齿轮14在壳体底板1上的高度小于第一齿轮13在壳体底板1上的高度,第一齿轮13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盘133,支撑盘133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13的直径,支撑盘133能够使转动轴12上卷绕更长的卷尺5,为了保证支撑盘133的强度,支撑盘133的材质可以为钢,支撑盘133与限位件121共同用于规整卷尺5。

参照图2和图3,第二齿轮14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13,且第二齿轮14的直径与第一齿轮13的比值越大,转动一次第二齿轮14,第一齿轮13带动转动轴12转动的圈数越多,越便于测量人员收卷卷尺5。

参照图2和图3,壳体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金属板11,金属板11将第一齿轮13与壳体底板1隔开,从而减小壳体底板1的磨损,金属板11位于转动轴12处设置有供转动轴12管过的通孔,第一齿轮13朝向金属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球状凹槽131,球状凹槽131沿第一齿轮13周向均匀的设置,每个球状凹槽131内滚动设置有一个滚珠132,滚珠132凸出球状凹槽131的一端与金属板11接触,当第一齿轮13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齿轮13通过滚珠132的滚动与金属板11接触,从而大大减小了金属板11与第一齿轮13的摩擦阻力。

参照图2和图3,操控孔22的内侧壁设置有弹性片23,弹性片23与第二齿轮14的轮齿相抵,位于第二齿轮14上下侧面的弹性片23与第二齿轮14的上下侧面相抵,从而将操控孔22处密封,避免灰尘和杂质的进入。

参照图2和图3,壳体侧板2的外侧壁位于操控孔22处转动设置有罩盖24,当罩盖24打开后,测量人员便于驱动第二齿轮14转动,当罩盖24关闭后,能够将操控孔22完全密封。

参照图2和图3,用于测量距离的光电原件41和计时器42,均设置在容置空腔4的一端,壳体侧板2位于光电原件41处贯穿设置有供激光通过的通孔,操控面板3上设置有与光电原件41电连接的用于控制光电原件41发出激光的开关按键31,当使用光学原件时,通过按压操控面板3上的开关按键31,从而使光学原件发出激光,激光经目标物反射后被光学原件接收,计时器42计算发出和接收激光的时间差,从而得出激光测距仪与目标物的距离,操控面板3上设置有与计时器42和光电原件41电连接的显示屏32,计算出的距离显示在显示屏32上。

工作过程:参照图2和图3,测量一些不便于使用激光测量的目标物时,使用卷尺5测量,拉动回收口21处的尺爪51,将尺爪51勾住目标物,然后测量人员手持激光测距仪移动至所测的相对位置处,然后经卷尺5读数,达到所测尺寸,然后将尺爪51从目标物上取下。

参照图2和图3,将罩盖24打开,然后驱动第二齿轮14转动,第二齿轮14驱动第一齿轮13转动,第一齿轮13带动转动轴12转动,从而将卷尺5一圈一圈的缠绕在转动轴12上,直至尺爪51与回收口21的外侧壁相抵,完成整个卷尺5的回收,然后将罩盖24盖住操控孔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