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PS干扰欺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1080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GPS干扰欺骗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导航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GPS干扰欺骗系统。



背景技术:

民用无人机是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能够应用于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应用场合;目前,当高空出现飞行的外来无人机时,为了能在捕获出现的无人机而又不损坏无人机的情况下,可采用GPS干扰式欺骗技术实现该功能。

现在GPS 干扰系统主要是发射大功率的宽带信号或窄带信号对一定的空域实现压制式干扰,阻塞GPS 接收机系统,使其无法定位。但发射大功率信号有可能被敌方雷达发现,遭到打击而失去干扰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GPS干扰欺骗系统,通过发射GPS虚拟信号使无人机按照虚拟GPS信息返航,实现无人机的精准捕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GPS干扰欺骗系统,包括控制中心、伺服控制系统以及目标控制器;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伺服控制系统相连,伺服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干扰器、扫描装置以及用于向无人机发送虚拟信号并引导其返航的GPS欺骗器,目标控制器与无人机通信连接,伺服控制系统包括核心控制器、天线以及用于调整扫描装置方位、俯仰角的方位电机和俯仰电机。

优选的,方位电机和俯仰电机分别由驱动器A和驱动器B来驱动,方位电机和俯仰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减速机A和减速机B,减速机A和减速机B的输出端均与天线相连。

优选的,驱动器A和驱动器B的输入端均与核心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核心控制器通过测量单元A和测量单元B与天线相连。

优选的,扫描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红外探照设备和高清变焦相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GPS欺骗器向无人机发送虚拟GPS位置信息,并利用干扰器切断无人机与目标控制器的联系,引导无人机返航到虚拟位置,从而达到欺骗无人机的目的,实现了无人机的精准捕获,并且不会对无人机造成任何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GPS干扰欺骗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向无人机发送GPS欺骗信号,采用的是GPS干扰式欺骗技术,即直接通过GPS欺骗器产生假的导航信号从而得出虚拟位置,并将导航信号发送给无人机以达到欺骗的目的。GPS系统(包括COMPASS给出的是卫星的坐标以及卫星钟的时刻,用户接收机和GLONASS)的原理并不是直接给出需要到达目标地点的位置信息,GPS卫星通过多颗卫星的信息和本机时间来计算自身的位置(定位)和自身的时间(授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GPS干扰欺骗系统,包括控制中心、伺服控制系统以及目标控制器;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伺服控制系统相连,伺服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干扰器、扫描装置以及用于向无人机发送虚拟信号并引导其返航的GPS欺骗器,目标控制器与无人机通信连接,伺服控制系统包括核心控制器、天线以及用于调整扫描装置方位、俯仰角的方位电机和俯仰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方位电机和俯仰电机分别由驱动器A和驱动器B来驱动,方位电机和俯仰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减速机A和减速机B,减速机A和减速机B的输出端均与天线相连,驱动器A和驱动器B的输入端均与核心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核心控制器通过测量单元A和测量单元B与天线相连,测量单元A和测量单元B用于测量天线的角度并回传给核心控制器,核心控制器判断扫描装置、干扰器和GPS欺骗器的旋转角度是否需要回调等动作;扫描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红外探照设备和高清变焦相机。

扫描装置、干扰器和GPS欺骗器均通过伺服机电系统来调整其方位、俯仰角及速度,当扫描装置开始探测到被欺骗无人机后,将图片上传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扫描装置上传的图片进行判断,若判断结果确定有无人机,则给扫描装置和干扰器发送指令,使扫描装置对无人机进行锁定并跟踪,干扰器发射干扰信号以切断无人机与目标控制器的联系,同时控制中心发送指令给伺服控制系统对扫描装置进行方位角度的调整,无人机无法接收到来自目标控制器的控制指令时,GPS欺骗器则立即向无人机发送虚拟的GPS位置信息,因为卫星发射的GPS信号相对于GPS欺骗器发出的GPS信号弱了很多,因此无人机此时接收到的GPS信息只能是GPS欺骗器发射的信号,无人机接收到GPS信息后根据接收到的GPS信息进行返航,返航位置由GPS欺骗器发射的信号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无人机的降落位置而不损坏无人机。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