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标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7737阅读:1516来源:国知局
沉降观测标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垂直位移测量领域的沉降观测标志,特别涉及一种沉降观测标志堵头。



背景技术: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和高等级公路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监控等过程中,除了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在各个工期实施中,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纠正,以防患于未然,随着建筑施工业的蓬勃发展,沉降观测点的结构、材质都发生了改进,然而与之配套的堵头凸出于墙体,影响美观,同时整体重量较大,携带及施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制作简单,重量轻,原材料来源广泛,使用方便的沉降观测标志堵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沉降观测标志堵头,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由螺纹部和旋进部组成,所述的旋进部的背部设有十字形槽口。

作为优选,由铝合金、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降观测标志,包括埋设在待测点的柱体、与柱体的头部配合使用的堵头、与柱体的尾部配合使用的光杆堵头,且所述的柱体内部设有空心部,空心部贯穿于整个柱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柱体的截面外缘为正六边形,内部为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柱体头部内部设有内螺纹区,与堵头的螺纹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柱体的尾部设有槽口,其与光杆堵头配合。

作为优选,柱体的外缘设有若干锯齿,锯齿的沟槽底部为圆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锯齿为直齿。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进部的端部为圆形,厚度为1.5-4mm,所述的槽口的深度为1mm-5mm。

作为优选,所述的堵头和柱体配合后的总长度为40-200mm,所述的柱体外缘的正六边形对边距为12-22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结构和现有技术相比,堵头部分可徒手使用,中间为十字型槽,可借助十字、一字螺丝刀、硬币等简单工具进行操作。采用轻质材料,堵头重量减轻60%以上,加工制造工艺更简单,使用材料更广泛,携带和安装更方便。

其次,因柱体内部为空心,整体结构似管状,且堵头为工程塑料制成,加工制造工艺更简单,使用材料更少,沉降标志整体重量减轻40%以上,携带、运输和安装更方便。总体来说,和以往相比,沉降观测标志承压能力提高三倍,性能更优化,可专用于混凝土结构,柱体外缘设锯齿以防止移位,打孔安装更加方便,且抽出更加不易,堵头部分不凸出于墙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柱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杆堵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体,2a—螺纹部,2b—旋进部,2c-锯齿,3-十字形槽口,4-空心部,5-光杆堵头,6—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一种沉降观测标志堵头,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由螺纹部2a和旋进部2b组成,旋进部2b的背部设有十字形槽口3。由铝合金、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制作。

一种沉降观测标志,包括埋设在待测点的柱体1、与柱体1的头部配合使用的堵头、与柱体1的尾部配合使用的光杆堵头5,且所述的柱体1内部设有空心部4,空心部4贯穿于整个柱体1。柱体1的截面外缘为正六边形,内部为圆形。柱体1头部内部设有内螺纹区1a,与堵头的螺纹部2a配合,柱体1的尾部设有槽口6,其与光杆堵头5配合,光杆堵头5插入柱体1的时候,其与柱体1成一平面,不会凸出柱体表面,以免频繁使用引起零件错位造成数据测量不准确。柱体1的外缘设有若干锯齿2c,锯齿2c的沟槽底部为圆角。

本实用新型中,具体来说,锯齿2c为直齿。柱体外缘设锯齿以防止移位,打孔安装更加方便,且抽出更加不易。旋进部2b的端部为圆形,厚度为1.5-4mm,所述的槽口的深度为 1mm-5mm,与光杆堵头配合。

堵头和柱体1配合后的总长度为40-200mm,柱体1外缘的正六边形对边距为12-22mm。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