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送器专用后盖及一种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645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送器专用后盖及一种变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一种变送器专用后盖及一种变送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变送器普遍使用的是一次性电池,该电池不支持有线或无线充电功能,电池电量用完后,需要停止该变送器工作,然后更换新的电池再继续使用,如此,不仅增加了变送器的使用成本,而且降低了变送器的工作效率,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送器专用后盖及一种变送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送器专用后盖及一种变送器,利用变送器可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同时,降低了变送器的使用成本和提高了变送器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送器专用后盖,包含顶壁(21)和侧壁(22),所述侧壁(22)的内壁设有与变送器连接端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23),所述侧壁(22)内侧在所述内螺纹(23)的上部设有绝缘固定板(24),该绝缘固定板(24)上设有两组孔口(241);

所述绝缘固定板(24)、顶壁(21)和侧壁(22)构成了容置腔(3),该容置腔(3)内设有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上设有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12),该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12)通过所述绝缘固定板(24)上的孔口(241)延伸至后盖(2)内部;

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包含接收线圈(313)、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及充电控制模块。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侧壁(22)由多组弧形板(221)组合而成,所述弧形板(221)两两之间设有绝缘层(222)。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顶壁(21)上设有翻盖(211),该翻盖(211)与顶壁(21)铰接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变送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有可充电电池和后盖(2),所述后盖,包含顶壁(21)和侧壁(22),所述侧壁(22)的内壁设有与变送器连接端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23),所述侧壁(22)内侧在所述内螺纹(23)的上部设有绝缘固定板(24),该绝缘固定板(24)上设有两组孔口(241);

所述绝缘固定板(24)、顶壁(21)和侧壁(22)构成了容置腔(3),该容置腔(3)内设有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上设有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12),该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12)通过所述绝缘固定板(24)上的孔口(241)延伸至后盖(2)内部;

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包含接收线圈(313)、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及充电控制模块。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侧壁(22)由多组弧形板(221)组合而成,所述弧形板(221)两两之间设有绝缘层(222)。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顶壁(21)上设有翻盖(211),该翻盖(211)与顶壁(21)铰接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申请中的变送器专用后盖或变送器,可实无线充电功能,同时,降低了变送器的使用成本和提高了变送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变送器后盖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板体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变送器后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4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变送器后盖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图6的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变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本体1,后盖2,顶壁21,翻盖211,侧壁22,弧形板221,绝缘层222,内螺纹23,绝缘固定板24,孔口241,容置腔3,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第一触点311,第二触点312,接收线圈313,第一引出端3131,第二引出端3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送器专用后盖,参见图1-2,该后盖2包含顶壁21和侧壁22,所述侧壁22下端的内壁设有与变送器连接端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23,所述侧壁22内侧在所述内螺纹23的上部设有绝缘固定板24,该绝缘固定板24上设有两组孔口241,本实施例中,该绝缘固定板24可以与侧壁22一体成型,也可为单独的部件,以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侧壁22上。

所述绝缘固定板24、顶壁21和侧壁22构成了容置腔3,该容置腔3内设有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上设有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12,该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12通过所述绝缘固定板24上的孔口241延伸至后盖2内部,本实施例优选该第一触点311和第二触点312为两个金属杆,其用于连接充电电池,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包含接收线圈313、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及充电控制模块;其中,接收线圈313用于与发射线圈互感,产生感应电压;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模块用于储能和电压转换;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供给充电电池的电压;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具体工作原理为:所述接收线圈313包含第一引出端3131和第二引出端3132,接收线圈313将互感到的感应电压通过该第一引出端3131和第二引出端3132传输至无线供电接收模块,该无线供电接收模块再将转换后的电压传输至充电控制模块以实现对可充电电池充电,参见图3。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变送器专用后盖2,可实现变送器的无线充电功能,同时,降低了变送器的使用成本和提高了变送器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侧壁22由多组弧形板221组合而成,所述弧形板221两两之间设有绝缘层222,参见图4-5,该结构可以避免后盖2在进行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涡流现象,从而影响变送器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侧壁22内壁的内螺纹23可以直接设置在该多组弧形板221和绝缘层222上,也可是单独的套管,该套管镶嵌在弧形板221和绝缘层222组成的侧壁22中,且在套管内壁设有内螺纹23。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顶壁21上设有翻盖211,该翻盖211与顶壁21铰接设置,参见图6-7,利用该翻盖211可以随时检查容置腔3内无线充电线圈板体31的连接线路出否正常。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送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有可充电电池,且包含实施例1或2所述的后盖2,参见图8。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