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定时自动水样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741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定时自动水样采集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样采集器,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定时自动水样采集器。



背景技术:

水样采集是水质测定实验中的基本工作,水体的诸多指标如总氮、总磷含量等均需要将采集到的水样取回实验室量测,因此水样采集在一些河流、湖泊水体的水质研究中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对湖泊中的水样采集一般采用绳栓采样瓶进行采样,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样瓶很难固定位置,存在固定深度的水下取样困难、无法做到定时自动取样等缺点,不利于对固定深度层的湖泊水体水质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可对固定深度层的湖泊水体水质动态变化进行实验研究的水下定时自动水样采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定时自动水样采集器,包括容器,容器内呈圆形均布有多个可拆卸的取样瓶;所述容器顶面在中间部位固定有刻度绳,在容器的侧面最顶部设置进水孔,所述进水孔通过电磁阀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为互联的水平-竖直段和倾斜段,水平-竖直段与倾斜段的拐点处设有由单片机控制的步进旋转电机,所述倾斜段下管口置于其中一个取样瓶的正上方;所述容器的底部固设有重物块;所述容器还设有排气孔,排气孔连接排气软管,且排气软管的长度不小于刻度绳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容器设为圆柱状、圆台状或立方体状。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竖直段与容器的中心轴重合。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在容器接触处设置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刻度绳上的零刻度位于刻度绳底部与容器的相接处,刻度绳沿竖直朝上的方向增加刻度大小。

优选的,所述排气软管与刻度绳相并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阀实现进水孔的定时打开与关闭,通过在单片机内设置中断的时间,控制步进旋转电机的定时旋转,从而带动进水管倾斜段定时的旋转,与电磁阀配合使用可实现水样的定时自动采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实现对固定深度层的湖泊水体水质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2)、本实用新型排气孔通过排气软管与大气相通,可避免憋气现象的发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定运行。

3)、本实用新型在圆柱状容器下方设置重物块,可保证整个容器在湖泊类水体中保持稳定而消除水体浮力和水流作用力对圆柱状容器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容器 10-取样瓶 11-重物块 2-刻度绳

3-进水孔 4-电磁阀 5-进水管 50-水平-竖直段

51-倾斜段 6-步进旋转电机 7-排气孔 70-密封圈

8-排气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为一种水下定时自动水样采集器,包括圆柱状的容器1,容器1也可设为立方体状或圆台状;容器1内呈圆形均布有多个可拆卸的取样瓶10;所述容器1顶面在中间部位固定有刻度绳2,在容器1的侧面最顶部设置进水孔3,所述进水孔3通过电磁阀4连接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设为互联的水平-竖直段50和倾斜段51,水平-竖直段50与倾斜段51的拐点处设有由单片机控制的步进旋转电机6,所述倾斜段51下管口置于任一取样瓶10的正上方;所述容器1的底部固设有重物块11;所述容器1还设有排气孔7,排气孔7连接排气软管8,且排气软管8的长度不小于刻度绳2的长度。

其中,取样瓶10均匀放置在圆柱状容器2的底部,其个数和大小可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设定。

所述进水管5的竖直段与容器1的中心轴重合,可保证进水管5的倾斜段51以圆柱状容器2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排气孔7在容器1接触处设置密封圈70,以增强圆柱状容器1在水中的密闭性能。

所述刻度绳2上的零刻度位于刻度绳2底部与容器1的相接处,刻度绳2沿竖直朝上的方向增加刻度大小,便于实时测量过程中水深数据的读取。

所述排气软管8与刻度绳2相并放置,可在非工作状态实现卷放,便于携带。

为取样时便于分辨,确保后期进行水质测定的正确性,取样瓶10上分别贴有相应取样时间的标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作出如下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6个取样瓶10呈圆形均匀间隔分布在圆柱状容器中,进水管倾斜段51的下管口置于其中一个取样瓶10的正上方;通过在单片机内设置中断的时间,控制步进旋转电机6的定时旋转60°,从而带动进水管5倾斜段51定时的旋转,配合电磁阀4控制开启与关闭从而将不同时间段的水样取至下方相应的取样瓶10中,实现水样的定时自动采集。同时排气孔7通过排气软管8与大气相通,可避免憋气现象的发生,保证本实用新型运行的可靠性。在圆柱状容器1底部设置重物块11,可保证整个容器1在水中保持稳定而消除湖泊水体浮力和水流作用力对容器1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