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窃电智能计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305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防窃电智能计量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领域,用于防窃电,具体地说是一种防窃电智能计量箱。



背景技术:

电能是各行业使用的最主要能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发电量越来越大,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些企业或个人铤而走险,改动线路偷电窃电,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窃电智能计量箱。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窃电智能计量箱,包括箱本体、箱门和控制系统;

所述箱本体内部具有安放多个电表的空间,箱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多个接线孔,接线孔上安装有防水接头,每个电表都可以通过防水接头接线;

所述箱门一侧铰接于箱本体上,另一侧是自由侧;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PU、磁卡感应器、存储器和四组电磁吸铁和电源;

四组电磁吸铁分别固定于箱门自由侧的内部门角上、以及箱本体自由侧的对应位置,四组磁铁可以两两吸附将箱门锁附于箱本体,控制系统的其他部分安装在箱本体内部;

所述磁卡感应器的磁卡信号输出端口与CPU的磁卡信号输入端口连接,磁卡感应器的开箱信号输入端口与CPU的开箱信号输出端口连接,CPU的存储信号输出端口与存储器的存储信号输入端口连接,CPU的反馈信号输入端口与存储器的反馈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磁卡感应器的吸力信号输出端口与电磁吸铁的磁力信号输入端口连接,电源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CPU、磁卡感应器、存储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磁卡感应器用于验证开箱人员的身份,磁卡内存储有与该智能电表箱唯一绑定的ID号,磁卡感应器读取磁卡信息发送至CPU,CPU将该信息与存储器内存储的信息相比对,若信息相匹配,则CPU通过磁卡感应器发出开箱信号,电磁吸铁断电,箱门即被打开,若信息不匹配,则CPU不发出指令,电磁吸铁处于带电状态,箱门关闭。

作为限定:所述箱本体设有隔板,隔板将箱本体隔成上下两室,上面是电表安装室,下面是控制室,电表安装在电表安装室内,控制系统设于控制室内;

隔板上开有多个接线孔。

作为对箱门的限定:所述箱门的上部设有电表插卡孔和抄表窗口,在充值电费时将电表卡从电表插卡孔中插入,可在不开箱的情况下完成抄表、进行电费充值。

作为对箱门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箱门上设有锁芯,锁芯位于箱门自由侧的中部,锁芯于箱门的内侧连接有带有两个折弯的锁杆;

隔板上设有定位孔,锁杆可以在锁芯的转动下扣合于定位孔中以对箱门进行固定,在电磁吸铁处于断电状态下需要用跟锁芯匹配的钥匙从箱门外侧转动锁芯才能打开箱门。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断路感应装置和报警器;

所述断路感应装置包括变压器 、继电器,变压器的一次侧接在输电线的相线与零线之间,变压器的二次侧接继电器的线圈,继电器的触点作为断路信号输出端口;

所述断路感应装置、报警器的电源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口;

所述断路感应装置的断路信号输出端口与CPU的断路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断路感应装置用于检测电表接线是否有断路发生;

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口与存储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报警器用于发出报警信号。

作为第三种限定: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GSM模块;

所述温度传感器、GSM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口;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口与CPU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箱体内部的温度,并传给CPU;

所述GSM的监测信号输入端口与存储器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口连接,GSM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口通过全球通网络与远端监控中心的监测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用电磁吸铁和磁卡感应器配合锁附箱门,可以有效地防止窃电事故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和铁杆的设计可以防止断电状态下箱门被打开;

(3)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箱体内部温度,当温度异常时可以通过GSM模块向远端监控中心发出温度异常的预警信号;

(4)本实用新型的断路感应装置在检测到电表接线断路时,可以及时通过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对窃电人员起到警告作用,同时GSM模块接收到同样的信号,通过全球通网络向远端的监控中心发送线路异常信息,提醒监控人员前来检查。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防窃电。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中:1、箱本体,101、电表安装室,102、控制室,103、隔板,1031、定位孔, 2、箱门, 3、锁芯, 4、铁杆, 5、电磁吸铁, 6、磁卡感应器,7、接线孔,8、电表插卡孔,9、抄表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防窃电智能计量箱

一种防窃电智能计量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本体1、箱门2和控制系统;

箱本体1内部可以安放多个电表,箱本体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多个接线孔7,接线孔7上安装有防水接头,每个电表都可以通过防水接头接线;

箱门2一侧铰接于箱本体1上,另一侧是自由侧;

控制系统包括CPU、磁卡感应器6、存储器和四组电磁吸铁5和电源;

四组电磁吸铁5分别固定于箱门2自由侧的内部门角上、以及箱本体1自由侧的对应位置,四组磁铁5可以两两吸附将箱门2锁附与箱本体1,控制系统的其他部分安装在箱本体1内部;

磁卡感应器6的磁卡信号输出端口与CPU的磁卡信号输入端口连接,磁卡感应器6的开箱信号输入端口与CPU的开箱信号输出端口连接,CPU的存储信号输出端口与存储器的存储信号输入端口连接,CPU的反馈信号输入端口与存储器的反馈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磁卡感应器的吸力信号输出端口与电磁吸铁的磁力信号输入端口连接,电源的输出端口分别连接CPU、磁卡感应器6、存储器的电源输入端口;

磁卡感应器6用于验证开箱人员的身份,磁卡内存储有与该防窃电智能计量箱唯一绑定的ID号,磁卡感应器6读取磁卡信息发送至CPU,CPU将该信息与存储器内存储的信息相比对,若信息相匹配,则CPU通过磁卡感应器6发出开箱信号,电磁吸铁5断电,箱门2即被打开,若信息不匹配,则CPU不发出指令,电磁吸铁5处于带电状态,箱门2关闭。

如图1所示,箱本体1设有隔板103,隔板103将箱本体1隔成上下两室,上面是电表安装室101,下面是控制室102,电表安装在电表安装室101内,控制系统设于控制室102内;

隔板103上开有多个接线孔7。

箱门2的上部设有电表插卡孔8和抄表窗口9,在充值电费时将电表卡从电表插卡孔8中插入,可在不开箱的情况下对完成抄表、电费进行充值。

如图1所示,箱门2上设有锁芯3,锁芯3位于箱门2自由侧的中部,锁芯3于箱门2的内侧连接有带有两个折弯的锁杆4;

隔板103上设有定位孔1031,锁杆4可以在锁芯3的转动下扣合于定位孔1031中以对箱门2进行固定,在电磁吸铁处于断电状态下需要用跟锁芯匹配的钥匙从箱门2外侧转动锁芯3才能打开箱门2。

如图2所示,控制系统还包括断路感应装置和报警器;

断路感应装置包括变压器 、继电器,变压器的一次侧接在输电线的相线与零线之间,变压器的二次侧接继电器的线圈,继电器的触点作为断路信号输出端口;

断路感应装置、报警器的电源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口;

断路感应装置的断路信号输出端口与CPU的断路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断路感应装置用于检测电表接线是否有断路发生;

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口与存储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报警器用于发出报警信号。

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GSM模块;

温度传感器、GSM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口;

GSM的监测信号输入端口与存储器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口连接,GSM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口通过全球通网络与远端监控中心的监测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口与CPU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箱体内部的温度,并通过CPU、存储器、GSM模块将实时温度数据传给远端监控中心。

下面简单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正常状态下,锁杆4扣合于定位孔1031中对箱门2进行固定,电磁吸铁5处于带电状态,四组电磁吸铁5两两吸附,箱门2被锁附于箱本体1上;开箱者如果持有与该防窃电智能计量箱相匹配的磁卡和钥匙,可用钥匙转动锁芯3、带动铁杆4接触对箱门2的固定,然后用磁卡在磁卡感应器6处刷开箱门2。

如果断路感应装置检测到电表接线有断路发生,会向CPU发出信号,CPU处理后,信息被存储器保存,然后报警器接收到存储器发来的信息,发出报警提示,对窃电人员起到警告作用,同时GSM模块接收到同样的信号,通过全球通网络向远端的监控中心发送线路异常信息,提醒监控人员前来检查;温度传感器会实时检测箱本体1内温度,如果检测到温度异常,会向CPU发出信号,CPU处理后,信息被存储器保存,然后报警器接收到存储器发来的信息,发出报警提示,同时GSM模块接收到同样的信号,通过全球通网络向远端的监控中心发送线路异常信息,提醒监控人员前来检查。此外,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开箱的情况下通过抄表窗口9完成抄表工作,用户可以在不开箱的情况下通过电表插卡孔8完成充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