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文丘里孔平衡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8306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文丘里孔平衡流量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流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文丘里孔平衡流量计。



背景技术:

差压式流量计历史悠久,在各类流量仪表中应用最为广泛。它以伯努利定理和流动连续性方程为基本原理,通过测量管道内流体流过节流元件所产生的压力之差,结合已知工况条件从而求得流量。其中多孔孔板平衡流量计是二零零三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旗下企业A+FLOWTEK研发推出的新一代孔板流量计,并开始在国际上应用。二零零六年由科洋科技公司导入中国市场。多孔孔板平衡流量计是一种非标准差压式节流装置。

相对于标准孔板节流装置,多孔孔板平衡流量计创新出许多显著特性。平衡流量传感器具有多孔均布等结构特点,能对流场进行分流,平衡,降低涡流、振动和噪声,流场稳定性大大的提高,其永久压损降低、量程比扩宽;表体采用特制的精密管道和专用取压装置,相对于标准孔板,其精确度提高;其流量传感器板厚是标准孔板厚度的四倍以上,且节流孔下游无倒角,其使用寿命也相应大大提高。

但是多孔孔板平衡流量计仍然是节流孔板结构,相对于标准文丘里流量计来说,其没有像文丘里流量计前后导流结构,流体在节流板前突然收缩后进入各个节流孔,造成动量、能量损失较高,则其永久压损较高;其节流孔是90度的直角结构,没有标准文丘里的钝角结构更耐磨耐冲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文丘里孔平衡流量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文丘里孔平衡流量计,包括测量管体,所述测量管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盘,所述连接法兰盘上设有法兰孔,所述测量管体的内侧中部设有多文丘里孔板,所述测量管体上且多文丘里孔板的两侧均设有取压管。

优选的,所述多文丘里孔板的内部设有文丘里孔,所述文丘里孔包括喉道,所述喉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入口道,所述喉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扩散道。

优选的,所述测量管体上具有正取压口和负取压口,且取压管分别连接于正取压口和负取压口上。

优选的,所述入口道的角度α大于扩散道的角度β,且入口道的角度α为40°到90°,扩散道的角度β为10°到90°。

优选的,所述文丘里孔至少设有7个。

优选的,所述多文丘里孔板中心的文丘里孔宽度与平衡流量计一致。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多文丘里孔平衡流量计,文丘里孔为喇叭形收缩导流孔,流体经过时平缓收缩,缓慢加速,均衡过渡,大大的减小了对流体的阻力,极大的降低因急剧收缩而造成的动量损失,能量损失;中间的喉道仍为圆型节流孔,与入口道之间夹角为钝角,能大大减小高速流体、脏污流体及含固体颗粒流体的冲刷,更加延长使用寿命。扩散孔角度较小,能使经过加速的流体在逐渐扩张的通道推迟与管壁边界层的分离而减速增压,大大减少了漩涡的产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和压损;本发明与现有直孔平衡流量计比较,具有结构安全牢靠,不易磨损、长期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压力损失更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文丘里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量管体、2连接法兰盘、3法兰孔、4多文丘里孔板、5取压管、6文丘里孔、61喉道、62入口道、63扩散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多文丘里孔平衡流量计,包括测量管体1,所述测量管体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盘2,所述连接法兰盘2上设有法兰孔3,所述测量管体1的内侧中部设有多文丘里孔板4,所述测量管体1上且多文丘里孔板4的两侧均设有取压管5。

进一步的,所述多文丘里孔板4的内部设有文丘里孔6,所述文丘里孔6包括喉道61,所述喉道6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入口道62,所述喉道6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扩散道63,减小流体阻力,增加测量的精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道62的角度α大于扩散道63的角度β,且入口道62的角度α为40°到90°,扩散道63的角度β为10°到90°,减少了漩涡的产生。

工作原理:在工作时,正取压口用于采集流体在测量管体1内的正压信号,负取压口用于采集流体在测量管体1内的负压信号,多文丘里孔板4用于缩小流体流通面积,节流降压,使上游和下游产生压力差,正负取压口分别焊接有取压管5各一个,取压管5上有连接用的螺纹丝扣,取压管5是用于阀、阀组、差压变送器仪表等连接,用于把采集到的正负压信号分别引到差压变送器等仪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