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制片机用制片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5198发布日期:2018-12-05 16:0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特别涉及一种细胞制片机用制片夹。

背景技术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步骤为:使用采样刷进行采样、使用保存液漂洗采样刷并保存样品、震荡溶解、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显微镜观察。现有技术中通常由人工进行涂片制片,在人工制作标本时,载玻片上的脱落细胞难以涂布均匀,另外由于采样脱落细胞的标本中含有粘液、红细胞等杂志,致使标本涂片的背景不干净、清晰,从而影响病理学医生的观察分析和诊断。

授权公告号为cn2024714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细胞制片机用制片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该制片夹使用相较方便,但是该制片夹在实际使用中,其中的吸水纸要吸取超出其内环区域的多余的细胞和液体,因为存在开口同时要吸收大量的液体,所以吸水纸会变得较为柔软易破,后续工作人员要一起取出载玻片和吸水纸时,吸水纸会滞留在制片夹里面,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制片机用制片夹,使工作人员能较为方便的一起取出载玻片和吸水纸。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细胞制片机用制片夹,包括用于装夹载玻片的盒体、用于储存样液的储液斗以及导流管,盒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以及用于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底板,所述前侧板上对应载玻片的位置处开设有涂染孔,所述导流管一端连通涂染孔且另一端连通储液斗,所述制片夹还包括滑移配合盒体的提拉件,所述提拉件包括竖直拉板以及固定连接于竖直拉板下端的托板,所述竖直拉板的一侧贴合后侧板,托板背离竖直拉板的一侧贴合前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提拉件竖直插入盒体中,这时竖直拉板一侧贴合后侧板,托板的底部贴合盒体底板。托板的上表面处于水平状态,其背离竖直拉板的一侧贴合前侧板。接下来插入载玻片和吸水纸,载玻片和吸水纸的下边沿支撑在托板上。然后开始离心运动,离心运动时,样液从储液斗的开口处通过导流管射向载玻片,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样液在载玻片的表面散开,形成薄附着层。制片结束后,用手部同时捏住提拉件、载玻片以及吸水纸,然后向上提拉,这时托板可以托着吸水纸向上脱离盒体,这样吸水纸就不会滞留在制片夹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储液斗由半球形的斗底以及连接在斗底上方的喇叭口组成,斗底的底部低于导流管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喇叭口能够使得工作人员较为方便的将样液滴入或倒入储液斗中;同时半球形的斗底能够容纳更多的样液,适用于样液中的细胞含量较少而要后续补填样液的情况,而且半球形的斗底更便于多余样液的回流,进而进一步保证了载玻片涂染后的清晰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侧板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通透的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使制片夹在离心制片时,载玻片和盒体之间的气体能够快速排出,使得载玻片有效贴合盒体的后侧板,进而使得样液能有效附着到载玻片的有效涂染区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斗中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呈网兜状,所述过滤网的上边沿搭放在储液斗的上边沿上且过滤网的下方伸入储液斗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样液中含有粘液、红细胞等杂质,而这些杂质会影响载玻片涂染部位的清晰度,所以在储液斗中设置过滤网。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在6微米左右,能够对粘液和红细胞进行过滤,进而使得载玻片涂染后的显像更清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后侧板的上边沿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u型缺口,前侧板的上边沿低于或等于u型缺口底部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便于工作人员从盒体中捏取出载玻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先将提拉件竖直插入盒体中,这时竖直拉板一侧贴合后侧板,托板的底部贴合盒体底板。托板的上表面处于水平状态,其背离竖直拉板的一侧贴合前侧板。接下来插入载玻片和吸水纸,载玻片和吸水纸的下边沿支撑在托板上。然后开始离心运动,离心运动时,样液从储液斗的开口处通过导流管射向载玻片,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样液在载玻片的表面散开,形成薄附着层。制片结束后,用手部同时捏住提拉件、载玻片以及吸水纸,然后向上提拉,这时托板可以托着吸水纸向上脱离盒体,这样吸水纸就不会滞留在制片夹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制片夹的轴测图;

图2是为了表示透气孔的结构所做的视图;

图3是制片夹的剖视图。

图中,图中,1、盒体;10、前侧板;100、涂染孔;11、后侧板;110、u型缺口;112、透气孔;2、储液斗;20、喇叭口;21、斗底;3、导流管;30、导流部;31、吸水纸;4、过滤网;5、提拉件;50、托板;51、竖直拉板;6、载玻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细胞制片机用制片夹,参照图1、图2,包括用于装夹载玻片的盒体1,盒体1包括前侧板10、后侧板11以及用于连接前侧板10和后侧板11的底板。后侧板11的上边沿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u型缺口110,前侧板10的上边沿低于或等于u型缺口110底部的高度。这样便于工作人员从盒体1中捏取出载玻片。

结合图3,在前侧板10上对应载玻片需要涂染样液的位置处开设有通透的涂染孔100。在盒体1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加入样液的储液斗2,储液斗2和涂染孔100通过导流管3连通,前侧板10和导流管3一体设置。

导流管3内部带有倾斜设置的导流部30,导流部30从涂染孔100到储液斗2逐渐降低。这样在进行离心运动时,样液从储液斗2的开口处通过导流管3射向载玻片,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样液在载玻片的表面散开,形成薄附着层,同时由于导流部30的作用,剩余的样液会开始倒流,重新流入储液斗2中,不会在涂染孔100的周围造成堆积,进而不会顺着载玻片扩散,保证了载玻片的背景清晰。这里选用直径不变且从涂染孔100到储液斗2倾斜向下设置的直管来作为导流管3,取材较为方便。

参照图3,有时工作人员在不熟悉或者疏忽的情况下会造成离心时间过长,这时涂染孔100在频繁的冲刷作用下,依然会有少量的样液扩散开来,影响载玻片的清晰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盒体1中增加吸水纸31,吸水纸31位于载玻片和涂染孔100之间,吸水纸31对应涂染孔100的位置处开设连通涂染孔100的通孔,这样从涂染孔100处扩散开来的样液就会被吸水纸31吸附,不会造成载玻片的污染。

在后侧板11上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的透气孔112,以使制片夹在离心制片时,载玻片6和盒体1之间的气体能够快速排出,使得载玻片6有效贴合盒体1的后侧板11,进而使得样液能有效附着到载玻片6的有效涂染区域。

储液斗2由半球形的斗底21以及连接在斗底21上方的喇叭口20组成。喇叭口20和斗底21一体制造,喇叭口20能够使得工作人员较为方便的将样液滴入或倒入储液斗2中;同时半球形的斗底21能够容纳更多的样液,适用于样液中的细胞含量较少而要后续补填样液的情况,而且半球形的斗底21更便于多余样液的回流,进而进一步保证了载玻片6涂染后的清晰度。

同时因为样液中含有粘液、红细胞等杂质,而这些杂质会影响载玻片6涂染部位的清晰度,所以在储液斗2中设置过滤网4。过滤网4呈网兜状,使用时过滤网4的上边沿搭放在储液斗2的开口上,下方伸入储液斗2中,过滤网4的网孔直径在6微米左右,能够对粘液和红细胞进行过滤,进而使得载玻片6涂染后的显像更清晰。

参照图3,在实际使用中,其中的吸水纸31要吸取超出其内环区域的多余的细胞和液体,因为存在开口同时要吸收大量的液体,所以吸水纸31会变得较为柔软易破,后续工作人员要一起取出载玻片6和吸水纸31时,吸水纸31会滞留在盒体1里面,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盒体1中设置用于提拉载玻片6和吸水纸31的提拉件5。提拉件5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直拉板51以及固定连接在竖直拉板51下端的托板50。使用时,先将提拉件5竖直插入盒体1中,这时竖直拉板51一侧贴合后侧板11,托板50的底部贴合盒体1底板。托板50的上表面处于水平状态,其背离竖直拉板51的一侧贴合前侧板10。接下来插入载玻片6和吸水纸31,载玻片6和吸水纸31的下边沿支撑在托板50上。制片结束后,取出载玻片6时,用手部同时捏住提拉件51、载玻片6以及吸水纸31,然后向上提拉,这时托板50可以托着吸水纸31向上脱离盒体1,这样吸水纸31就不会滞留在制片夹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