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评价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44561发布日期:2019-01-16 08:0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基于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评价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基于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评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东部老区的石油勘探,向着越来越隐蔽油气藏勘探发展,大型的整装油气藏都已经被发现,而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小砂层、小断块,由于受到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钻井成功率一直不高,称为制约下一步剩余油勘探的重要阻碍。

对于进一步提高小断层、薄砂体的成像能力和分辨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对于提高地震采集资料的分辨率和采集质量,一般需要在野外进行严格的高质量的施工,选择能够激发宽频的激发因素和选择能够接收宽频的检波器,但是在采集完后对地震资料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在采集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和信噪比,但是效果怎样需要有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评判一下,不然无法知道野外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否有效。

以往在评价时,都是分析资料的频带宽度和主频,但是这些只是一个频率的概念,很难给人一个分辨能力到底提高了多少,到底能够分辨多薄的储层,因此以往的方法给人的感觉不直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地震资料评价技术中不能直观的分析评价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问题,提高山地震资料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给出一个正确结论,以便指导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评价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通过建立薄互层模型并与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可以较为直观的分析地震资料的评价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收集岩性录井数据及相应的速度数据,并根据岩性录井数据和速度数据建立岩性薄互层模型;

将岩性薄互层模型转化为反射系数序列;

在目的层区域开时窗分析频率并提取地震子波;

将提取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序列进行褶积运算,得到该地震子波的地震波反射记录;

将得到的地震波反射记录与岩性薄互层模型进行对比;

通过对两者对比分析,得到该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评价结果。

进一步地,利用公式i=(v1-v2)/(v1+v2),将岩性薄互层模型转化为反射系数序列,

式中,i为反射系数,v1为上层速度,v2为下层速度。

进一步地,根据岩性录井数据和速度数据建立岩性薄互层模型。

进一步地,将得到的地震波反射记录与岩性薄互层模型进行对比。

进一步地,通过确定出一定频率范围的地震子波能够分辨多大厚度的薄互层砂体,得到该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评价结果。例如,根据模拟得到地震记录中,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大小,确定能够分辨多大厚度的保护层砂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收集岩性录井数据及相应的速度数据,并根据岩性录井数据和速度数据建立岩性薄互层模型;

将岩性薄互层模型转化为反射系数序列;

在目的层区域开时窗分析频率并提取地震子波;

将提取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序列进行褶积运算,得到该地震子波的地震波反射记录;

将得到的地震波反射记录与岩性薄互层模型进行对比;

通过对两者对比分析,得到该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评价结果。

本发明是对以往地震资料评价技术的一个重要补充,克服了以往资料评价方法不能给人一个分辨能力的概念的缺陷。通过建立薄互层模型并与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可以较为直观的分析地震资料的评价能力,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流程图。

图2示出了岩性模型及不同频率褶积结果,其中30hz为实际资料子波的褶积结果。

图3为提取的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图2中的30hz)获得的地震记录与岩性薄互层模型的对比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评价方法。该方法是针对目前地震资料评价没有直观有效的针对分辨能力进行评价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目前针对地震资料的评价主要是频谱分析,目的是评价主频比老资料提高了多少,频带拓宽了多少,只是在频带上给大家一个频率大小的概念,但是这些数据无法直观的说明该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该方法是常规地震资料评价的补充,能够更加有效直观的对地震资料进行评价。

本发明的方法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步骤1,对需要评价的地震资料所在区域,首先收集岩性录井数据及相应速度数据,并根据岩性录井数据和速度数据建立岩性薄互层模型;

步骤2,将岩性薄互层模型转化为反射系数序列;

步骤3,将需要评价的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在目的层区域开时窗分析频率并提取地震子波;

步骤4,将提取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序列进行褶积运算,得到该地震子波的地震波反射记录;

步骤5,将得到的地震波反射记录与岩性薄互层模型进行对比;

步骤6,通过对两者对比分析,确定出该频率范围的地震子波能够分辨多大厚度的薄互层砂体,得到该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评价结果。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及其效果,以下给出一个具体应用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该示例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其任何具体细节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分辨能力的地震资料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所示是通过岩性录井数据建立的岩性薄互层模型,并提取实际资料子波(30hz)进行褶积结果与实际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实际资料的分辨能力,15hz与40hz的褶积结果用于与30hz褶积结果进行对比。

图3为提取的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图2中的30hz)获得的地震记录与岩性薄互层模型的对比结果,图中箭头指示为两者对应较好部位,可以看出波形中的波峰对应的是薄互层中的某些大套层位,而较薄的层位在地震记录中是没有显示的,从相邻两个波峰中最小的距离分析,该地震子波最小可以分辨12m厚的砂层。

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对需要评价的地震资料所在区域,首先收集岩性录井数据及相应速度数据,并根据岩性录井数据和速度数据建立岩性薄互层模型。例如图2所示,其中图2a为收集到的某井的岩性录井数据,该岩性录井数据中包含有详细的深度信息对应的岩性,及岩性厚度。根据该岩性录井数据在tesseral软件中建立地质模型,并在该模型中输入各岩层对应的速度信息,如图2b所示。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在步骤102,利用公式i=(v1-v2)/(v1+v2),i为反射系数,v1为上层速度,v2为下层速度,将岩性薄互层模型转化为反射系数序列。例如,在建立完模型后,输出模型的sgy数据,并将其输入到matlab中,采用上述公式转换为反射序列模型。进入到步骤103。

在步骤103,将需要评价的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在目的层区域开时窗分析频率并提取地震子波。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在步骤104,将提取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序列进行褶积运算,得到该地震子波的地震波反射记录。在处理系统中,例如promax,提取单炮目的层段的子波,并提取的子波与所建立的薄互层反射系数模型进行褶积,在处理系统中完成褶积运算。将反射序列模型与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得到地震波反射记录,如图2c所示。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在步骤105,将得到的地震波反射记录与岩性薄互层模型进行对比。例如图2b和图2c,图2b为岩性薄互层模型,图2c为不同频率得到的地震波反射记录,以40hz模拟的地震记录为例,将地震波的波峰与岩性薄互层模型的层位进行对比,如果能够对上就说明能够对该层位进行分辨。从15hz、30hz、40h模拟的地震记录与岩性薄互层模型的层位对比来看,频率越高,对应的越好,对岩性薄互层模型的层位分辨率越高。流程进入到步骤106。

在步骤106,通过对两者对比分析,确定出该频率范围的地震子波能够分辨多大厚度的薄互层砂体,得到该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评价结果。例如,根据模拟得到地震记录中,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大小,确定能够分辨多大厚度的保护层砂体。流程结束。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