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和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1977发布日期:2019-02-12 22:4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和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运行情况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和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



背景技术:

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耗电量检测装置等,其作用是测试待检测区域内空调器的温度调节性能或耗电性能。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温度性能检测装置大多仅设有一个温度检测器,如此,空调器温度性能检测装置测得的数据无法真实的体现待检测区域内的真实温度,导致现有的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旨在提高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加热装置,设于待检测区域内;以及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温度检测器在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规则间隔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温度检测器在所述待检测区域的竖直方向呈层状排布,每一层由多个所述温度检测器间隔排布形成。

优选地,最高层温度检测器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2m。

优选地,相邻两层温度传感器间距的范围为0.45m至0.65m。

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器由上至下共设有四层温度检测器,其中,第一层温度检测器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65m至1.75m;第二层温度检测器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15m至1.25m;第三层温度检测器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0.65m至0.75m;第四层温度检测器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0.05m至0.15m。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温度检测器间距的范围为0.45m至0.55m。

优选地,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设有多条沿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延伸的线状固定件,所述温度检测器安装于所述线状固定件上。

优选地,所述待检测区域由砖墙结构围合形成,所述加热装置设有两个且两所述加热装置相对地设置在侧墙中部与地面的交界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包括:室外环境模拟室,包括外墙模拟间室和内墙模拟间室;室内环境模拟室,位于所述外墙模拟间室和内墙模拟间室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内形成有所述待检测区域;以及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所述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该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包括:

加热装置,设于待检测区域内;以及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温度检测器在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规则间隔分布。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通过在待检测区域内设置多个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从而增多了温度检测点的数量,进而提高了空调器性能检测结果数据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由于多个温度检测器在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规则间隔分布,因此,当某一区域的温度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该异常数据更容易被剔除,从而保证了温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室内环境模拟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该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测得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包括:室外环境模拟室100和室内环境模拟室200,所述室外环境模拟室100包括外墙模拟间室120和内墙模拟间室130;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200位于所述外墙模拟间室120和内墙模拟间室130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由轻质砖围合形成;待测空调器300安装于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的墙壁上,所述待测空调器300的室内侧位于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200内,室外侧位于所述外墙模拟间室120内。

现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的作用是模拟用户的房间结构,进而测试空调器的各项参数,室外环境模拟室100的作用是模拟房间的外界环境,例如:夏季的高温天气、冬季的雨雪天气等。具体地,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的外壁面与室外环境模拟室100的内壁面之间的区域与天气模拟装置相连通或者将天气模拟装置设置在该区域内,从而通过天气模拟装置控制室内环境模拟室200外部的天气情况。天气模拟装置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日照模拟装置、气流控制装置、人工降雨装置和人工降雪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可以模拟不同的天气状况。

为了保证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现有的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的室外环境模拟室100和室内环境模拟室200均采由保温板材料制成,这种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称为库板结构环境模拟实验室。然而,由于库板结构环境模拟实验室的室内环境模拟室200采用保温板制成,与房间的真实结构,即砖墙结构在热导率上存在明显区别,因此,现有的库板结构环境模拟实验室对空调器性能测试的结果大多不够准确。

本发明为了提高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的测试准确性,将室内环境模拟室200改进为砖墙结构,具体地,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由轻质砖围合形成,轻质砖的材质主要包括粘土、铝硅酸盐、硅藻土等,由于真实房间的室内隔墙大多采用轻质砖,因此,采用轻质砖制成的室内环境模拟室200与真实房间的保温性能和热导率相同,因此,本发明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的测试准确性更高。

请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得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结构与真实房间更为接近,从而进一步地提空调器性能测试的准确性,本发明室内环境模拟室200包括第一周侧壁和封盖于所述第一周侧壁的顶部的第一顶壁,其中,所述第一周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前侧壁250和第一后侧壁260以及与所述第一前侧壁250和第一后侧壁260的边沿连接、且呈相对设置的第一左侧壁270和第一右侧壁280,所述第一周侧壁上开设有窗体210和门体220,如此,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的结构与房间的真实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在本发明提出的室内环境模拟室200内测得的空调器的性能与空调器在用户房间内的真实性能基本一致,测量结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考虑到室内房间一般最多有两面墙与外界环境接触,大多仅有一面墙与外界环境接触,其他的墙与邻居的房间或自家的客厅等接触,为了真实的模拟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的室外环境模拟室还包括隔离墙110。

本实施例中,室外环境模拟室包括:第二周侧壁、封盖于所述第二周侧壁的顶部的第二顶壁以及至少两个隔离墙110,其中,第二周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前侧壁140和第二后侧壁150以及与所述第二前侧壁140和第二后侧壁150的边沿连接、且呈相对设置的第二左侧壁160和第二右侧壁170;所述隔离墙110位于所述第一周侧壁和所述第二周侧壁之间,以间隔形成所述外墙模拟间室120和内墙模拟间室130,所述外墙模拟间室120内设置有天气模拟装置。如此,只有外墙模拟间室120相当于外界环境,内墙模拟间室130相当于邻居的房间或客厅,因此,能够更好的模拟房间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两面墙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房间,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墙1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所述第一隔离墙的一侧与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的第一墙角连接,另一侧延伸至与其相对的第二周侧壁;所述第二隔离墙的一侧与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的第二墙角连接,另一侧延伸至与其相对的第二周侧壁;所述第一墙角与所述第二墙角相对设置;所述外墙模拟间室120位于所述第一墙角和所述第二墙角所对应的区域。

由于墙体呈四边形设置,设有隔离墙110的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相对设置(即沿对角线设置)时,外墙模拟间室120与室内环境模拟室有两面墙接触,从而能够准确地模拟两面墙与外界接触的房间。

针对一面墙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房间,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两所述隔离墙110分别为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所述第一隔离墙的一侧与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的第一墙角连接,另一侧延伸至与其相对的第二周侧壁;所述第二隔离墙的一侧与所述室内环境模拟室的第二墙角连接,另一侧延伸至与其相对的第二周侧壁;所述第一墙角与所述第二墙角相邻设置;所述外墙模拟间室120位于所述第一墙角和所述第二墙角所对应的区域。

由于墙体呈四边形设置,设有隔离墙110的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相邻设置时,外墙模拟间室120与室内环境模拟室只有一面墙接触,从而能够准确地模拟一面墙与外界接触的房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模拟的即为两面墙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房间,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设于室内环境模拟室200对角线的两个侧壁上,从而将第一周侧壁和第二周侧壁之间的区域分割为两个呈l形的外墙模拟间室120和内墙模拟间室130,其中,仅外墙模拟间室120内设有天气模拟装置或与天气模拟装置相连通,内墙模拟间室130与外墙模拟间室120相互隔离,因此,外墙模拟间室120能够模拟室外环境,内墙模拟间室130能够模拟邻居的房间或自家的客厅,如此,模拟的房间格局与真实的房间格局十分接近,从而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真实性。此外,由于外墙模拟间室120与室内环境模拟室200有两面墙接触,因此,实验条件更为恶劣,从而更能够准确地反应空调器的性能。

考虑到不同房间的格局会有不同面积的墙壁与外界接触,例如,某些户型的房间有两面墙与外界环境接触,而另外某些房间却仅有一面墙与外界环境接触,为了适应不同户型的房间,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隔离墙110为可移动结构,以使所述外墙模拟间室120和内墙模拟间室130的面积比可调。

具体地,请参照图1,隔离墙110与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相对的两墙角枢接连接。图1中外墙模拟间室120的面积小于内墙模拟间室130的面积,此时隔离墙110的位置适合模拟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积小的房间;当模拟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积大的房间时,图1中靠近待测空调器300的隔离墙110向下逆时针转动,远离待测空调器的隔离墙110向下顺时针转动,从而增大外墙模拟间室120的面积,减小内墙模拟间室130的面积,从而更好地模拟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积大的房间,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墙110还可以与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的外墙面和/或室外环境模拟室100的内墙壁滑动连接,从而改变外墙模拟间室120和内墙模拟间室130的面积比。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所述第二周侧壁包括支撑层和覆盖在所述支撑层上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的内侧和/或外侧。如此,室外环境模拟室能够避免热量散失,从而降低空调器性能测试过程中的能耗。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的室外环境模拟室100的第二周侧壁沿用保温结构,室内环境模拟室200的第一周侧壁改进为轻质砖材质,即:由砖墙结构围合形成,因此,本发明的室外环境模拟室100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室内环境模拟室200与真实房间的砖墙结构具有相同的热导率,因此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能够准确地测量空调器的各项参数。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室外环境模拟室100还可以由保温板围合形成。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所述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设置在室内环境模拟室200内,该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加热装置230和多个温度检测器240。其中,多个所述温度检测器240在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规则间隔分布。由于温度检测器240在待检测区域内设有多个且多个温度检测器240在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规则间隔分布,因此,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具有较多的温度检测点,如此,空调器性能检测装置的测温结果更为准确。

为了使得温度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器240在所述待检测区域的竖直方向呈层状排布,每一层由多个所述温度检测器240间隔排布形成。由于制冷气流和制热气流的密度不同,因此,制冷气流或制热气流在不同高度上分配的比例是不同的,本发明在不同高度上间隔设有多层温度检测器240,如此,对制冷气流和制热气流均能够实现准确的测量,进而提高空调器温度测试的准确性。

由于人体高度一般小于2.2m,因此人体感温的高度范围不超过2.2m,为了使得温度检测器240的检测结果能够与人体的感温情况相对应,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最高层温度检测器240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2m。

考虑到人体感温的几个主要部位包括:面部、胸部、腹部、和脚踝,这几个部位的高度差的范围为0.5m至0.6m,为了使得温度传感器的布置与上述部位相对应,相邻两层温度检测器240间距的范围为0.45m至0.65m。

具体地,所述温度检测器240由上至下共设有四层温度检测器240,其中,第一层温度检测器240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65m至1.75m;第二层温度检测器240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1.15m至1.25m;第三层温度检测器240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0.65m至0.75m;第四层温度检测器240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为0.05m至0.15m。

上述高度范围分别与一般人体的头部、胸部、腹部和脚踝的高度相对应,如此,能够更好地获取人体不同位置所感受到的温度,进而能够获得更准确的空调器温度参数。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四层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地面的间距依次为e4=1.7m、e3=1.2m、e2=0.7m和e1=0.1m。

为了使得每层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结果更准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温度检测器240在所述待检测区域的水平面内均匀间隔分布。如此,相邻的所述温度检测器240之间的间距相同,从而提高温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相邻两所述温度检测器240间距的范围为0.45m至0.55m,该间距范围内的温度差值适中,容易被温度检测器240所获取,进而能够提高温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现对本发明温度检测器240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在待检测区域内设有多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线状固定件,所述温度检测器240由上至下地安装在所述线状固定件上。其中,线状固定件的上端与屋顶固定,线状固定件的下端与地面固定,从而使得该多条线状固定件在竖直方向上呈并行设置。由于线状固定件的体积小,因此能够方便安装,另外线状固定件的比热容较小,从而单位体积的线状固定件吸收的热量较少,如此,对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不会产生干扰。

然本专利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线状固定件还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具体地,所述线状固定件由上至下并行地固定在第二左侧壁160和第二右侧壁170之间或第二前侧壁140和第二后侧壁150之间。

请参照图3,为了使得加热装置230向外辐射的热负荷在房间内均匀分布,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230设于所述待检测区域的中部。如此,加热装置230向外辐射的热负荷在房间内均匀分布,制冷气流与热负荷能够均匀混合,从而避免不同区域温差过大而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加热装置230且两所述加热装置230分设在所述待测空调器安装墙面两侧的墙面上,具体地,加热装置230设于所述墙面的中部与地面的交界处,如此,加热装置230的热负荷能够在室内环境模拟室200内平均分配,从而避免不同区域的温差过大而降低温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