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394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



背景技术: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是常用的医院输液用具,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针头1和静脉输液针通道2,静脉输液针通道2的头部与针头1相连。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对于其密封性和通道及针头是否畅通具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在生产制作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时候,对于其检测的一般方法是采用人工来操作。而且,在检查其气密性和检查静脉输液针通道及针头是否畅通的时候都是分开进行检测试验的。由此,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较长,而且需要进行两道工序,比较麻烦,并容易产生失误。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很容易对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造成损坏或造成二次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323471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夹置有隔离膜;下模块内设有气鼓,气鼓通过进气管连有进气阀,进气阀连有进气源通道;上模块内设有加压囊,加压囊连有检测气管,检测气管连有多头连接件,多头连接件通过出气管连有压力表,多头连接件连有产品检测接头。在使用的时候,首先把产品的一端与产品检测接头连接。先检查产品的密封性能,用手先把产品的另一端封闭。打开进气阀,使得洁净压缩气体从进气源通道经进气管进入到气鼓内。从而使得气鼓膨胀,气鼓顶上隔离膜,从而使得加压囊受压。加压囊内的气体受压排出进入到检测气管内。气体由检测气管进入到多头连接件中后分别进入到压力表和产品中。气体进入产品内进行检漏,压力表显示检测压力。停留数秒,压力表指针不回落,说明产品密合性良好,如指针回落,说明产品漏气。

采用上述专利技术方案检测产品的密合性能时,需要用手将产品的针头端封闭,但是针头端又尖又利,操作非常不便,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检测过程中,当向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通入气体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内仪器内的气压恒定,这就需要操作者在这段时间内保持夹紧针头的状态,操作非常不便;另外,采用人为将产品的一端封闭,测量结果会受到人为客观因素影响,并在测量多个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操作者疲惫,严重影响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气检仪使用时需要人为夹紧针头端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包括主体、连接静脉输液针通道尾端的第一接头部和连接针头的第二接头部,主体、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均开有空腔,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分别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接头部设有外壁凹槽,所述外壁凹槽内设有第一夹紧囊,所述第一夹紧囊与外壁凹槽接触的底部设有第一夹紧囊进气口,所述主体上设有进气管与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出气管与所述主体的空腔连通,所述进气管将所述主体的空腔分隔成左腔与右腔,所述左腔内具有与其密封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右腔内具有与其密封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左腔靠近进气管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右腔靠近进气管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与出气阀,出气管与压力表连接,所述主体和第一接头部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靠近所述进气管并与所述左腔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壁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靠近第一接头部并与所述左腔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头部的空腔,所述第二接头部设有具有弹性并伸入所述右腔的针头插管,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三通道,所述针头插管外套合有第二夹紧囊,所述第二夹紧囊的底部设有第二夹紧囊的进气口,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与右腔靠近进气管一侧连通,另一端与右腔靠近第二接头部的空腔连通,并且所述第三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接头部的一端与第二夹紧囊的进气口相通。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首先,将静脉输液针通道尾端与第一接头部连接,针头插入第二接头部的弹性针头插管内,此时静脉输液针通道尾端与第一接头部、针头与第二接头部均未实现密封连接。由于进气管将主体的空腔分隔成左腔与右腔,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左腔内,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右腔内,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通过弹簧连接,所以打开进气管的进气阀,向主体的空腔内通入气体,第一滑块会向第一接头部方向滑动,当第一滑块滑过第一通道靠近进气管并与左腔连接的一端时,气体会通过第一通道经外壁凹槽底部从第一夹紧囊进气口进入,第一夹紧囊的膨胀实现对静脉输液针通道与第一接头部接触处密封;与此同时,第二滑块向第二接头部方向滑动,当第二滑块滑过第三通道靠近进气管的一端时,由于第三通道靠近第二接头部的一端与第二夹紧囊的进气口相通,所以第二夹紧囊膨胀,第二紧囊的膨胀会挤压具有弹性的针头插管,实现针头插管与针头之间的密封夹紧,此时实现了整个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与气检仪的密封连接。随后才进入检测步骤:继续向进气管中通气,随着第一夹紧囊与第二夹紧囊的膨胀,第一夹紧囊、第二夹紧囊、第一通道、第三通道、进气管和出气管内的气压逐渐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第一滑块朝第一接头部滑动,第二滑块朝第二接头部滑动,当第一滑块滑动到第三通道与左腔连接的一端时,气体经第三通道进入第一接头部的空腔,开始对静脉输液针充气。由于出气管与压力表连接,一开始随着进气管的进气、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滑动,所以压力表的指针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是此时随着对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的充气,压力表的指针会趋于稳定,此时关闭进气阀,如果压力表的指针保持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则表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密合性良好,否则,则表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密合性不合格。测试完毕后,打开进气管上的出气阀,对第一夹紧囊与第二夹紧囊进行放气,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向进气管靠近,又由于左腔靠近进气管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块,右腔靠近进气管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块,所以第一滑块始终处于左腔内,第二滑块始终处于右腔内,保证了气检仪下一次检验的正常进行。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分别将静脉输液针通道尾端、针头分别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进行连接,既实现了静脉输液针通道与针头同时检测密合性,又无需人工压紧封闭针头端,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手封闭针头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相比,操作简便,适用性强;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采用先密封后检测,首先通过第一夹紧囊的膨胀实现对静脉输液针通道与第一接头部接触处进行密封夹紧;第二夹紧囊的膨胀挤压具有弹性的针头插管,实现针头插管与针头之间的密封夹紧;密封夹紧步骤完成后,进行检测步骤:继续向进气管中进气,由于滑块与通道的配合,实现对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的充气,最终根据压力表的指针变化判断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的密合性是否良好。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与主体侧壁接触处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是为保证第一滑块与主体侧壁接触处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外壁凹槽的底部还设有进气口凹槽,所述外壁凹槽与进气口凹槽上下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头部的一端并与所述进气口凹槽的底部相通,所述外壁凹槽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接头部径向方向的长度比底部的长度短。气体经第一通道首先进入进气口凹槽的底部,然后,由于外壁凹槽与进气口凹槽上下连通,第一夹紧囊设于外壁凹槽内,第一夹紧囊与外壁凹槽接触的底部设有第一夹紧囊进气口,所以气体会继续从外壁凹槽进入第一夹紧囊进气口,使得第一夹紧囊膨胀。采用这种方式对第一夹紧囊充气,与只采用外壁凹槽对第一夹紧囊充气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的避免当第一夹紧囊一开始膨胀时,外壁凹槽将第一夹紧囊进气口堵塞,不利于第一夹紧囊膨胀。另外,由于第一夹紧囊进气口不是与外壁凹槽紧密连接,所以当第一夹紧囊膨胀时,气体很可能从外壁凹槽的侧壁泄露,在外壁凹槽的顶部沿第一接头部径向方向的长度比底部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外壁凹槽的侧壁能够有效的避免气体泄露,从而保证第一夹紧囊以最快的速度膨胀密封静脉输液针通道尾端。

进一步,所述右腔内设有使所述第二夹紧囊沿垂直于主体中心线方向膨胀的限位槽。限位槽的设置能够使第二夹紧囊更好的夹紧针头插管,实现针头与针头插管的密封。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同。当受到相同压力的作用下,由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相同,所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避免一个滑块带动另一个滑动朝相同方向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的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的实施例外壁凹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针头1、静脉输液针通道2、主体3、第一接头部4、第二接头部5、外壁凹槽6、进气口凹槽7、第一夹紧囊8、第一夹紧囊进气口9、进气管10、出气管11、左腔12、右腔13、第一滑块14、密封圈15、第二滑块16、第一限位块17、第二限位块18、进气阀19、出气阀20、压力表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23、针头插管24、第三通道25、第二夹紧囊26、限位槽27。

如图2和图3所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用气检仪,包括主体3、连接静脉输液针通道2尾端的第一接头部4和连接针头1的第二接头部5,主体3、第一接头部4和第二接头部5均开有空腔,第一接头部4和第二接头部5分别与主体3连接,第一接头部4设有外壁凹槽6。外壁凹槽6内设有第一夹紧囊8,第一夹紧囊8与外壁凹槽6接触的底部设有第一夹紧囊进气口9,外壁凹槽6的底部还设有进气口凹槽7,外壁凹槽6与进气口凹槽7上下连通,第一通道22延伸至第一接头部4的一端与进气口凹槽7的底部相通,外壁凹槽6的顶部沿第一接头部4径向方向的长度比底部的长度短。气体经第一通道22首先进入进气口凹槽7的底部;然后,由于外壁凹槽6与进气口凹槽7上下连通,第一夹紧囊8设于外壁凹槽6内,第一夹紧囊8与外壁凹槽6接触的底部设有第一夹紧囊进气口9,所以气体会继续从外壁凹槽6进入第一夹紧囊进气口9,使得第一夹紧囊8膨胀。采用这种方式对第一夹紧囊8充气,能够有效的避免当第一夹紧囊8一开始膨胀时,外壁凹槽6将第一夹紧囊进气口9堵塞,不利于第一夹紧囊8膨胀。另外,由于第一夹紧囊进气口9不是与外壁凹槽6紧密连接,所以当第一夹紧囊8膨胀时,气体很可能从外壁凹槽6的侧壁泄露,在外壁凹槽6的顶部沿第一接头部4径向方向的长度比底部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外壁凹槽6的侧壁能够有效的避免气体泄露,从而保证第一夹紧囊8以最快的速度膨胀密封静脉输液针通道2尾端。

主体3上设有进气管10与出气管11,进气管10、出气管11与主体3的空腔连通,进气管10将主体3的空腔分隔成左腔12与右腔13,左腔12内具有与其密封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14,右腔13内具有与其密封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16,第一滑块14与第二滑块16通过弹簧连接,第一滑块14与第二滑块16完全相同。当受到相同压力的作用下,由于第一滑块14与第二滑块16的形状大小相同,所以第一滑块14与第二滑块16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6与主体3侧壁接触处设有密封圈15。密封圈15的设置是为保证第一滑块14与主体3侧壁接触处密封效果。

左腔12靠近进气管10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块17,右腔13靠近进气管10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块18,进气管10上设有进气阀19与出气阀20,出气管11与压力表21连接,主体3和第一接头部4设有第一通道22和第二通道23,第一通道22的一端靠近进气管10并与左腔1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外壁凹槽6底部,第二通道23的一端靠近第一接头部4并与左腔1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接头部4的空腔,第二接头部5设有具有弹性并伸入右腔13的针头插管24,主体3上设有第三通道25,针头插管24外套合有第二夹紧囊26,第二夹紧囊26的底部设有第二夹紧囊26的进气口,第三通道25的一端与右腔13靠近进气管10一侧连通,另一端与右腔13靠近第二接头部4的空腔连通,并且第三通道25靠近第二接头部5的一端与第二夹紧囊26的进气口相通。右腔13内设有使第二夹紧囊26沿垂直于主体3中心线方向膨胀的限位槽27。限位槽27的设置能够使第二夹紧囊26更好的夹紧针头插管24,实现针头1与针头插管24的密封。

首先,将静脉输液针通道2尾端与第一接头部4连接,针头1插入第二接头部5的弹性针头插管24内,此时静脉输液针通道2尾端与第一接头部4、针头1与第二接头部5均未实现密封连接。由于进气管10将主体3的空腔分隔成左腔12与右腔13,第一滑块14滑动连接在左腔12内,第二滑块16滑动连接在右腔13内,第一滑块14与第二滑块16通过弹簧连接,所以打开进气管10的进气阀19,向主体3的空腔内通入气体,第一滑块14会向第一接头部4方向滑动,当第一滑块14滑过第一通道22靠近进气管10并与左腔12连接的一端时,气体会通过第一通道22经外壁凹槽6底部从第一夹紧囊进气口9进入,第一夹紧囊8的膨胀实现对静脉输液针通道2与第一接头部4接触处密封;与此同时,第二滑块16向第二接头部5方向滑动,当第二滑块16滑过第三通道25靠近进气管10的一端时,由于第三通道25靠近第二接头部5的一端与第二夹紧囊8的进气口相通,使第二夹紧囊26膨胀,第二紧囊的膨胀会挤压具有弹性的针头插管24,实现针头插管24与针头1之间的密封夹紧,此时实现了整个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与气检仪的密封连接。随后才进入检测步骤:继续向进气管10中通气,随着第一夹紧囊8的膨胀,第一夹紧囊8、第二夹紧囊26、第一通道22、第三通道25、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内的气压逐渐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第一滑块14朝第一接头部4滑动,第二滑块16朝第二接头部5滑动,当第一滑块14滑动到第二通道23靠近第一接头部4并与左腔12连接的一端时,气体经第二通道23进入第一接头部4的空腔,开始对静脉输液针充气。由于出气管11与压力表21连接,一开始随着进气管10的进气、第一滑块14与第二滑块16的滑动,主体3的空腔内的气压变化,所以压力表21的指针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是此时随着对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的充气,压力表21的指针会趋于稳定。此时关闭进气阀19。如果压力表21的指针保持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则表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密合性良好,否则,则表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密合性不合格。测试完毕后,打开进气管10上的出气阀20,对第一夹紧囊8与第二夹紧囊26进行放气,第一滑块14与第二滑块16在弹簧的作用下向进气管10靠近,又由于左腔12靠近进气管10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块17,右腔13靠近进气管10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块18,所以第一滑块14始终处于左腔12内,第二滑块16始终处于右腔13内,保证了气检仪下一次检验的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