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优化方法、优化系统及显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7308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优化方法、优化系统及显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优化方法、优化系统及显示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气体浓度探测领域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优化方法、优化系统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对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或监测过程中,需要生成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以更真实反映气体浓度的变化,这就需要得到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如图1所示,环境气体实际浓度变化是一条向上光滑的曲线(曲线2),然而,现有技术中,所生成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往往是凸起、凹陷等使得该曲线并不光滑。另外,对于单点标定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更接近一条直线(曲线1),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优化,尽量使得所有的曲线都符合实际情况的光滑曲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气体浓度变化曲线更接近实际曲线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优化方法、优化系统及显示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体传感器浓度曲线优化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对气体浓度进行标定时,当只有一个标定点被标定时,自动计算出第二个标定点,强制让气体浓度变化进行两点算法计算,具体方法为:

判断只有一个标定点被标定时,判断当前气体浓度是否在大于24%lel到小于等于52%lel范围内,如果是,则第二个标定点的电压差=标定点电压差*(70/标定点1浓度)*系数x;如果否,则将70%lel浓度自动设定为第二个标定点浓度;

其中,系数x由标定点1浓度d1chroma决定,当24<d1chroma≤32时,系数x为0.93;当32<d1chroma≤42是,系数x为0.94;当42<d1chroma≤52时,系数x为0.95。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关键点预设调整比例,让计算浓度向环境实际浓度收敛,具体方法为:判断关键点的计算浓度与关键点浓度的差值是否在-7%lel到+4.5%lel范围内,如果是,则向关键点浓度靠近25%,具体计算公式为:chroma_new=chroma_old±|chroma_old–关键点|*25%;其中,chroma_new为算法调整后的浓度,chroma_old为算法调整前的浓度;所述关键点包括10%lel、25%lel、40%lel、60%lel、75%lel和90%lel。

基于上述气体传感器浓度曲线优化方法的气体传感器浓度曲线显示方法,具体方法为:把计算优化好的浓度,按照不大于1.5%lel的步长进行显示;具体方法包括:如果相邻两次计算优化好的浓度之差不大于1.5%lel,直接显示;如果相邻两次计算优化好的浓度之差大于1.5%lel,则按设定步长分步长显示,设定步长不大于1.5%lel,由上次显示浓度增加或减少设定步长显示,逐步向下一次浓度靠近,直到相等。

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如果在显示过程中,浓度又发生变化,则以最新浓度为终点,以当前显示浓度为起点,按照设定步长变化靠近。

一种气体传感器浓度曲线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定点数量判断模块,当对气体浓度进行标定时,判断是否只有一个标点点被标定;

第二标定点计算模块,如果只有一个标定点被标定,则自动计算出第二个标定点,强制让气体浓度变化进行两点算法计算;

所述第二标定点计算模块包括,

当前气体浓度范围判断子模块,判断当前气体浓度是否在大于24%lel到小于等于52%lel范围,如果是,则选择第二标定点系数调整计算子模块;如果否,则选择第二标定点直接设定子模块;

第二标定点系数调整计算子模块,计算第二个标定点的电压差=标定点电压差*(70/标定点1浓度)*系数x;其中,系数x由标定点1浓度d1chroma决定,当24<d1chroma≤32时,系数x为0.93;当32<d1chroma≤42是,系数x为0.94;当42<d1chroma≤52时,系数x为0.95;

第二标定点直接设定子模块,将70%lel浓度自动设定为第二个标定点浓度。

还包括关键点浓度调整模块,在关键点预设调整比例,让计算浓度向环境实际浓度收敛;包括,

浓度差值判断子模块,判断关键点的计算浓度与关键点浓度的差值是否在-7%lel到+4.5%lel范围内,如果是,则选择浓度调整子模块;

浓度调整子模块,向关键点浓度靠近25%,具体计算公式为:chroma_new=chroma_old±|chroma_old–关键点|*25%;其中,chroma_new为算法调整后的浓度,chroma_old为算法调整前的浓度;

所述关键点包括10%lel、25%lel、40%lel、60%lel、75%lel和90%le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气体浓度曲线的光滑优化,使计算及显示出的气体浓度曲线更接近实际曲线。

附图说明

图1为两个以上标定点曲线和一个标定点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2为关键点收敛调整之前曲线和实际浓度曲线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具体实施例1

一种气体传感器浓度曲线优化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对气体浓度进行标定时,当只有一个标定点被标定时,自动计算出第二个标定点,强制让气体浓度变化进行两点算法计算,具体方法为:

判断只有一个标定点被标定时,判断当前气体浓度是否在大于24%lel到小于等于52%lel范围内,如果是,则第二个标定点的电压差=标定点电压差*(70/标定点1浓度)*系数x;如果否,则将70%lel浓度自动设定为第二个标定点浓度;

其中,系数x由标定点1浓度d1chroma决定,当24<d1chroma≤32时,系数x为0.93;当32<d1chroma≤42是,系数x为0.94;当42<d1chroma≤52时,系数x为0.95。

如图1曲线2所示,环境气体实际浓度变化是一条向上光滑的曲线,标定点越多,传感器计算出的浓度曲线越接近与实际曲线,单点标定浓度曲线接近曲线1,两点浓度标定曲线接近曲线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当只有一个标定点被标定时,自动计算出第二个标定点,强制让浓度进行两点算法计算,使得浓度曲线更接近曲线2。

具体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采用两点算法计算后,如图2所示,浓度曲线可以达到曲线3所示,与曲线4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两条曲线重合点前后,计算浓度值会或上或下的偏差。我们将这些重合点叫做关键点,经过观察,关键点是比较确定的几个浓度位置10%lel、25%lel、40%lel、60%lel、75%lel、90%lel。

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关键点预设调整比例,让计算浓度向环境实际浓度收敛,具体方法为:判断关键点的计算浓度与关键点浓度的差值是否在-7%lel到+4.5%lel范围内,如果是,则向关键点浓度靠近25%,具体计算公式为:chroma_new=chroma_old±|chroma_old–关键点|*25%;其中,chroma_new为算法调整后的浓度,chroma_old为算法调整前的浓度;所述关键点包括10%lel、25%lel、40%lel、60%lel、75%lel和90%lel。

具体实施例3

浓度在界面上的显示不能跳跃,比如,不能上一秒显示31%lel,下一次就直接跳到60%lel,跳跃太大,影响到界面观察感受,需要光滑显示。

在具体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一种气体传感器浓度曲线显示方法,具体方法为:把计算优化好的浓度,按照不大于1.5%lel的步长进行显示;具体方法包括:如果相邻两次计算优化好的浓度之差不大于1.5%lel,直接显示;如果相邻两次计算优化好的浓度之差大于1.5%lel,则按设定步长(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为1.5%lel)分步长显示,设定步长不大于1.5%lel(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设定步长为1.5%lel),由上次显示浓度增加或减少设定步长显示,逐步向下一次浓度靠近,直到相等。

具体实施例4

在具体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如果在显示过程中,浓度又发生变化,则以最新浓度为终点,以当前显示浓度为起点,按照设定步长变化靠近。比如,当前显示浓度为21,又计算出新浓度25,此时需要依次显示22.5、24、25。显示到24时,浓度又变化为20,那么依次显示24、22.5、21、20。以此类推。

具体实施例5

一种气体传感器浓度曲线优化系统,包括:

标定点数量判断模块,当对气体浓度进行标定时,判断是否只有一个标点点被标定;

第二标定点计算模块,如果只有一个标定点被标定,则自动计算出第二个标定点,强制让气体浓度变化进行两点算法计算;

所述第二标定点计算模块包括,

当前气体浓度范围判断子模块,判断当前气体浓度是否在大于24%lel到小于等于52%lel范围,如果是,则选择第二标定点系数调整计算子模块;如果否,则选择第二标定点直接设定子模块;

第二标定点系数调整计算子模块,计算第二个标定点的电压差=标定点电压差*(70/标定点1浓度)*系数x;其中,系数x由标定点1浓度d1chroma决定,当24<d1chroma≤32时,系数x为0.93;当32<d1chroma≤42是,系数x为0.94;当42<d1chroma≤52时,系数x为0.95;

第二标定点直接设定子模块,将70%lel浓度自动设定为第二个标定点浓度。

具体实施例6

在具体实施例5的基础上,还包括关键点浓度调整模块,在关键点预设调整比例,让计算浓度向环境实际浓度收敛;包括,

浓度差值判断子模块,判断关键点的计算浓度与关键点浓度的差值是否在-7%lel到+4.5%lel范围内,如果是,则选择浓度调整子模块;

浓度调整子模块,向关键点浓度靠近25%,具体计算公式为:chroma_new=chroma_old±|chroma_old–关键点|*25%;其中,chroma_new为算法调整后的浓度,chroma_old为算法调整前的浓度;所述关键点包括10%lel、25%lel、40%lel、60%lel、75%lel和90%le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