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及燃气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03158发布日期:2019-06-25 23:04阅读:1390来源:国知局
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及燃气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燃气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及燃气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户长时间不在家中,或者仅有老人或者小孩在家时,为了保证安全,通常需要关断燃气,以避免燃气可能发生泄漏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具体做法为:用户在离开家时手动关闭燃气阀,当回到家中需要用燃气前再手动打开燃气阀。

存在以下问题:用户有时会忘记关阀等情况,造成家中长时间无人或者仅有老人或者小孩在家时存在燃气泄漏的安全隐患。另外,即使没有忘记,也需要手动操作,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气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提升燃气表使用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燃气表的可靠性和智能性,降低燃气泄漏的风险且提升燃气使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气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于输入的模式选择指令,其中,所述模式选择指令至少包括智能关阀模式;当所述模式选择指令为所述智能关阀模式时,将燃气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所述智能关阀模式;当燃气表的工作模式为智能关阀模式时,监控当前时间;根据所述当前时间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如果所述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则切换燃气阀的开关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自动的打开或者关闭阀门(燃气阀),从而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燃气表使用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燃气表的可靠性和智能性,降低燃气泄漏的风险且提升燃气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包括关阀时间,所述如果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则切换燃气阀的开关状态,包括:如果所述当前时间达到所述关阀时间,则控制所述燃气阀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还包括开阀时间,所述如果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则切换燃气阀的开关状态,包括:如果所述当前时间达到所述开阀时间,则控制所述燃气阀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由用户预先输入得到。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切换所述燃气阀的开关状态后,还包括:显示所述燃气阀的当前开关状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燃气表,包括: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式选择指令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其中,所述模式选择指令至少包括智能关阀模式;控制模块,用于在燃气表的工作模式为智能关阀模式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并在所述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时,切换燃气阀的开关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表,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自动的打开或者关闭阀门(燃气阀),从而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燃气表使用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燃气表的可靠性和智能性,降低燃气泄漏的风险且提升燃气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燃气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式选择指令确定为智能关阀模式时,将所述燃气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所述智能关阀模式,并监控当前时间,以及根据所述当前时间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包括关阀时间,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时间达到所述关阀时间时,控制所述燃气阀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还包括开阀时间,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当前时间达到所述开阀时间时,控制所述燃气阀打开。

进一步地,上述燃气表还包括:输出模块,用于在切换所述燃气阀的开关状态后,显示所述燃气阀的当前开关状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燃气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及燃气表,首先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用于输入的模式选择指令,其中,模式选择指令至少包括智能关阀模式。

具体来说,模式选择指令包括智能关阀模式的选择指令,当然,模式选择指令还可以包括其他工作模式的选择指令,如正常模式的选择指令。例如,如果模式选择指令为正常模式的选择指令,燃气表的工作模式便会切换为正常模式;或者,当模式选择指令为智能开阀模式的选择指令,则燃气表的工作模式便会切换为智能开阀模式。

步骤s102:当模式选择指令为智能关阀模式时,将燃气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智能关阀模式。

具体来说,燃气表的工作模式包括智能关阀模式,当然,还可以包括其它工作模式,例如:正常模式,其中,正常模式指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手动打开或者关闭阀门的模式,比如,在正常模式下,用户需要使用燃气时,通过手动的方式打开燃气阀门,便可以正常使用燃气,在不需要使用燃气时,可以选择关闭燃气阀门,此时,通过手动的方式关闭阀门即可。

步骤s103:当燃气表的工作模式为智能关阀模式时,监控当前时间。

步骤s104:根据当前时间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

当燃气表工作在智能关阀模式下,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控制阀门自动开闭,在具体示例中,预先设置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例如包括:关阀时间,当然,还可以包括开阀时间。比如:周一至周五为正常的上班时间,用户7.00离开家中,此时,用户可以设置7.00为关阀时间,以避免燃气表忘记关闭而家中没人无法关闭,或者只有孩子老人在家时不便关闭而存在安全隐患。用户下班时间为17.00,此时用户可以设置17.00为开阀时间,以便用户下班回到家中后直接方便的使用燃气,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可以由用户预先输入得到。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燃气表上的显示装置输入预设阀门状态转换时间,或者通过燃气表上的设置按钮进行阀门状态转换时间的预先设置。又例如,用户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以手机为例,如,用户通过手机连接到燃气表,此时用户只需要通过在手机上进行设置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即可。当然,用户还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的方式进行阀门状态转换时间的设置。另外,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预先输入阀门状态转换时间,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s105:如果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则切换燃气阀的开关状态。

以关阀时间为例,如果当前时间达到关阀时间,则控制燃气阀关闭;同样地,以开阀时间为例,当前时间达到开阀时间,则控制燃气阀打开。

作为一个具体的示例,如:用户在9.00-17.00为上班时间,此时,用户可以设置9.00-17.00为燃气阀关闭时间,在到达9.00时,燃气阀便会自动关闭,并且在9.00-17.00的时间段内燃气表会实时进行监控,使得燃气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家中无人或者仅有老人和小孩时,燃气阀打开存在的燃气泄漏风险,保证安全。

又如,当用户在休息时,可以设置23.00-7.00为燃气阀关闭时间,燃气阀在时间到达23.00时便会自动关闭,并且在23.00-7.00的时间段内燃气表会实时进行监控,使得燃气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夜间用户熟睡时,燃气阀打开存在的燃气泄漏风险,保证安全。

再例如,用户17.00为下班回到家的时间,此时,为方便用户在下班后第一时间使用燃气,用户可以设置17.00为开阀时间,这样,如果当前时间达到17.00,燃气表便自动打开燃气阀,从而无需用户手动开阀,方便用户在下班之后可直接使用燃气,提升燃气表的使用体验,并且提升燃气表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地,为了使用户能够得知燃气阀的开关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显示燃气阀的当前开关状态。

具体而言,燃气阀的开关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忽略当前时间的情况下,用户很可能并不知道燃气阀当前的状态是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因此,为了使用户放心,以便用户能够知道当前的燃气阀的状态,可以通过燃气表的显示设备进行显示燃气阀的状态,或者燃气表将燃气阀的当前开关状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如手机或者车辆的显示装置等,以便用户实时了解燃气阀的当前开关状态,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以用户正常工作日的一天生活为例,用户可以设置7.00为关阀时间,17.00为开阀时间,用户在7.00出门时,想要确认当前燃气阀的是否已经关闭,可以通过燃气表的显示设备知道此时的状态为关阀状态。而用户在开车时,突然想要了解当前的燃气阀是否已经关闭,为让用户放心,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车辆上的显示设备了解到当前燃气阀的状态,或者通过车辆上的语音播报,如“燃气阀已关闭,请您放心”获取当前燃气阀的状态。甚至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实时了解当前燃气阀的状态。用户下班后,燃气阀便会处于开阀状态,用户在使用时,用过燃气表的显示设备便可以直接获取当前的燃气阀的状态,甚至用户已经休息而又想确认燃气阀是否已经关闭时,可通过手机便可以获取当前的燃气阀的状态,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保证燃气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始;

步骤s2:在燃气表上设置关阀时间和工作模式;

步骤s3:确定用户设置的工作模式是否为智能关阀模式,若否,折执行步骤s4;若是,则执行步骤s5;

步骤s4:不进行时间检测,到达关阀时间时,不进行关阀,然后执行步骤s7;

步骤s5:进行时间检测,到达关阀时间时,进行关阀;

步骤s6:显示关阀成功的提示;

步骤s7:结束。

举例而言,以用户一周的生活为例,用户周一到周五为上班时间,周六周日为休息时间,用户可以设置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9.00-17.00为燃气阀关闭时间,燃气表在到达9.00时自动关闭,并且在9.00-17.00的时间段内燃气表会实时进行监控,使得燃气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家中无人或者仅有老人和小孩时,燃气阀打开存在的燃气泄漏风险,保证安全。

在用户下班之后,为方便用户使用燃气,用户可以设置17.00打开燃气,从而用户可以在回到家后直接便捷的使用燃气,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因为在23.00-7.00为用户夜间休息时间,为防止家中宠物误触打开或者其他情况下误触打开或者用户疏忽忘记关闭而导致的安全隐患,用户可以设置23.00为燃气阀关闭时间,从而可以避免夜间用户熟睡时,燃气阀打开存在的燃气泄漏风险,保证安全。

周六周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置,如在家时,可以设置燃气表为正常模式,燃气表为正常模式时,不进行时间检测,到达关阀时间时,不进行关阀,从而方便使用,需要外出时,可以设置为智能关阀模式,从而有效提升用户的用气安全。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式和预设时间的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自动的打开或者关闭阀门(燃气阀),从而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燃气表使用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燃气表的可靠性和智能性,降低燃气泄漏的风险且提升燃气使用的安全性。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燃气表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燃气表10包括:输入模块100和控制模块200。

其中,输入模块10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模式选择指令和用户预先输入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其中,模式选择指令至少包括智能关阀模式。控制模块200用于在燃气表的工作模式为智能关阀模式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并在当前时间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时,切换燃气阀的开关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表10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自动切换燃气阀的开关状态,从而可以提高燃气表的可靠性和智能性,保证用气的安全。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200用于根据模式选择指令确定为智能关阀模式时,将燃气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智能关阀模式,并监控当前时间,以及根据当前时间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

进一步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包括关阀时间,控制模块200用于在当前时间达到关阀时间时,控制燃气阀关闭。

进一步地,预设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还包括开阀时间,控制模块200还用于在当前时间达到开阀时间时,控制燃气阀打开。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表10还包括:输出模块300。其中,输出模块300用于在切换燃气阀的开关状态后,显示燃气阀的当前开关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燃气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燃气表,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表,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阀门状态转换时间自动的打开或者关闭阀门(燃气阀),从而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燃气表使用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燃气表的可靠性和智能性,降低燃气泄漏的风险且提升燃气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