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径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030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径检测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径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流水线被广泛的应用在产品生产中,特别是在塑料管生产中,利用注塑机完成初始注塑,然后利用流水线对注塑完成的塑料管进行处理,如切割、倒角、清洁等处理,以生产厂处最后的成品。但是在该过程中,还需要对塑料管的内径进行检测,以判断塑料管是否达标。所以,在对塑料管的生产处理过程中,如何智能化的对塑料管进行内径检测,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径检测机构,以在对塑料管处理的同时对其进行内径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径检测机构,应用于由倒角支架、固定在所述倒角支架上的倒角支撑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倒角支撑板上的所述内径检测机构构成的塑料管处理检测装置中,所述内径检测机构包括:

滚珠存放槽,倾斜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倒角支撑板上,用以放置滚珠;

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倒角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位于所述滚珠存放槽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上下移动以控制所述滚珠存放槽中的滚珠是否滑落;

回收管道,一端位于所述滚珠存放槽的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滚珠存放槽的上端,并于塑料管一端抵接在所述滚珠存放槽的下端时所述回收管道与所述塑料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吹气装置,与所述回收管道联通,用以将所述回收管道中的所述滚珠吹回至所述滚珠存放槽中。

较佳的,所述回收管道包括均固定在所述倒角支架上的第一回收管道和第二回收管道,所述内径检测机构还包括一回收槽以及一导向块,所有的所述第一回收管道的底部伸入所述回收槽中,所述回收槽中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收管道一一对应联通,从所述第一回收管道滑落至所述回收槽中的所述滚珠,经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导向通道后由所述吹气装置吹回至所述滚珠存放槽中。

较佳的,所述内径检测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气缸、密封块以及若干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收槽上,每根所述第二回收管道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块,所述密封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轴上,且所述第二回收管道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密封块上,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轴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密封块与所述连接块相抵或分离。

较佳的,所述倒角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倒角支撑座上的气泵以及通过固定块与所述回收管道固定连接的清洁管,所述塑料管的一端放置在所述气泵的出气口处时所述塑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洁管相连通。

较佳的,所述滚珠存放槽的出口处以及所述回收管道的入口处均设置有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上述内径检测机构,能够对多段塑料管同时进行内径检测,并证内径检测的准确性。内径检测机构中滚珠的回收利用,能够保证整个检测过程的循环,不需要用户不停人工提供滚珠,提高了整个装置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塑料管处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径检测机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径检测机构中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径检测机构中回收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径检测机构中导向块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径检测机构中密封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400、滚珠;41、倒角支架;42、倒角机构;427;倒角支撑板;431、滚珠存放槽;432、回收管道;4321、第一回收管道;4322、第二回收管道;433、第一气缸;434、固定块;435、滚珠挡板;436、回收槽;46、第二气缸;47、导向块;471、导向通道;48、密封块;481、容置槽;49、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径检测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内径检测机构,应用于塑料管处理检测装置中,该塑料管检测装置包括倒角支架41、固定在倒角支架41上的倒角支撑板427、固定设置在倒角支撑板427上的若干倒角机构42以及内径检测机构。在工作时,将若干段塑料管分别移动至相应的倒角机构42处,进行倒角处理,然后再由内径检测机构在对每段塑料管均进行内径检测。具体来说:

内径检测机构包括:

滚珠存放槽431,设置在倒角支撑板427上,用以放置滚珠400,且该滚珠存放槽431倾斜放置;

第一气缸433,固定在倒角支撑板427上,且第一气缸433的输出轴位于滚珠存放槽431的正上方,第一气缸433输出轴的上下移动带动滚珠挡板434的上下移动,以此控制滚珠存放槽431中滚珠400是否滑落;

回收管道432,一端位于滚珠存放槽431下方,另一端置于滚珠存放槽431的上端,于抓具2带动塑料管的一端抵接在滚珠存放槽431的下端时,塑料管的另一端与回收管道432相连通;

吹气装置,与回收管道432联通,用以向回收管道432送气将滚珠400吹至滚珠存放槽431中。

具体来说,该内径检测机构包括滚珠存放槽431,里面放置有若干个滚珠400,第一气缸433的输出轴抵接在滚珠存放槽431中,即输出轴的上下移动能够控制滚珠400是否从滚珠存放槽431中滑落。当进行检测时,待检测的塑料管一端是位于滚珠存放槽431的出口处的,另一端是与回收管道432抵接。所以当第一气缸433带动输出轴上移控制一个滚珠400滑落后,滚珠400沿塑料管进入回收管道432,并由吹气装置向上吹气将滚珠400重新运送至滚珠存放槽431。值得指出的是,滚珠400的直径是确定的,如果塑料管的内径小于滚珠直径,滚珠400是不能够进入回收管道432的,即该塑料管是不合格的。因此,在滚珠存放槽431的出口处以及回收管道432的进口处,分别设置有传感器,如果两个传感器均能够检测到滚珠400,则说明此时检测的塑料管的内径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通过该内径检测机构,在塑料管进行倒角处理后直接进行内径检测,以将处理完成的塑料管进行成品分类,去除不符合要求的塑料管,只留下符合要求的塑料管。整个内径检测机构结构简单,且放置在倒角机构42旁,塑料管在倒角处理后直接进行内径检测,工作效率高。且该内径检测机构中,滚珠可反复回收利用,使得整个装置更加智能化。

近一步来讲,如图2所示,内径检测机构还包括两个滚珠挡板435,相应的第一气缸433有两个,每个第一气缸433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设置有一滚珠挡板435,两个滚珠挡板435之间的距离可以容置一个滚珠400。通过两个气缸的运动,带动两个滚珠挡板435的协同作用,以此保证每次内径检测时,只有一个滚珠400滑落。

近一步来讲,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回收管道432包括第一回收管道4321和第二回收管道4322,第一回收管道4321固定在倒角支架41上,当进行内径检测时,第一回收管道4321的一端和塑料管抵接,以将通过塑料管的滚珠400进行回收。此外,第一回收管道4321和第二回收管道4322之间通过一回收槽436以及导向块47联通,即滚珠从第一回收管道4321滚落至回收槽436,回收槽43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都与导向块47的导向通道471的入口处对应联通,且导向通道471的出口处与第二回收管道4322一一对应联通。导向块47固定在倒角支架41上。工作时,回收槽436中的滚珠400经导向通道471滑落至相应的第二回收管道4322的端口处,第二回收管道4322的顶部与滚珠存放槽431联通,即滚珠400最终由吹气装置沿第二回收管道4322吹落至滚珠存放槽431中。

近一步来讲,该内径检测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气缸46、密封块48以及若干个连接块49,每个连接块49均固定在回收槽436上,且每个连接块49中均设置有通孔,第二回收管道4322穿过相应的连接块49的通孔中,即能够在连接块49中滑动。此外,如图6所示,第二气缸46的伸缩轴与密封块48固定连接,且第二回收管道4322的底部固定在密封块48的容置槽481中,第二气缸46的伸缩轴能够带动密封块48的上下移动,即密封块48与连接块49的相抵或分离。当滚珠400滑落至回收槽436的底部时,由于回收槽436的底部设置有与导向通道471相配合的通孔,所以通过导向块47上的导向通道471进入第二回收管道4322中,所以吹气装置通过向第二回收管道4322吹气以将滚珠400吹回至滚珠400存放槽431中。

近一步来讲,由于导向通道471与第二回收管道4322是联通的,向第二回收管道4322会漏气,为了保证吹气装置向第二回收管道4322吹气时的压力足够保证滚珠400的移动,所以第二回收管道4322应该保证良好的密闭性,以防止气体的泄漏,进而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压力。所以,当滚珠400进入容置槽481后,第二气缸433推动密封块48向上移动,与连接块49相抵,此时向第二回收管道4322吹气,能够保证整个吹气通道的密封性,以保证滚珠400顺利的进入到滚珠存放槽431中。

近一步来讲,在实际应用中,每一次需要同时对两段塑料管进行处理,所以倒角机构和内径检测机构都是两个,且导向块47的两端呈倾斜设置,中间隔开,以防止滚珠滑落至另一侧。这种设计方式,能够保证一次性对两段塑料管进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内径检测机构,能够对多段塑料管同时进行内径检测,并证内径检测的准确性。内径检测机构中滚珠的回收利用,能够保证整个检测过程的循环,不需要用户不停人工提供滚珠,提高了整个装置工作的效率。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实用新型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意图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