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测试仪探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054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波测试仪探头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超声波测试仪探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波测试仪用于测试在混凝土,岩石,大理石及其它非金属材料中的传播的纵向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和速度,通过这些数,能够评估材料及结构的强度及质量。

如图3所示,超声波测试仪具有两个探头1,通过探头1检测之后计算出非金属材料内纵向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和速度,然后通过这些数值,能够评估材料及结构的强度及质量。

上述现有技术,在适用评测法进行测试时,两个探头不宜固定,两探头固定不平会影响检测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波测试仪探头固定装置,对超声波测试仪进行平测时对两个探头进行固定,达到便于固定探头使检测数据更加精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超声波测试仪探头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两端,所述固定杆包括支杆一和支杆二,所述支杆一内部空心且所述支杆二套接在所述支杆一内,所述支杆一靠近所述支杆二一端的侧壁螺纹连接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抵接于所述支杆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种超声波测试仪探头固定装置设置为包括固定杆和固定件,固定件设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杆的两端,固定杆分为支杆一和支杆二,且支杆二套接在内部空心的支杆一内,则可以根据测量时的实际情况调整支杆二套接在支杆一内的长度从而调整固定杆整体的长度,固定杆两端的固定件再对探头进行固定,达到调整两探头间检测距离的效果,而在支杆一靠近支杆二一端的侧壁设置抵接件螺纹连接于支杆一、抵接于支杆二,当调整好固定杆的整体长度后,可以通过旋转抵接件抵接在支杆二上进行固定,防止支杆一和支杆二之间再发生相对滑动改变固定杆两端探头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两根平行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一端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件设置为两根平行的弹性带,弹性带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杆一端的侧壁,将弹性带设置为短于探头的直径,在对探头进行固定时拉伸弹性带然后将探头放入两根弹性带内,弹性带套接在探头外壁上时,弹性带自带的弹力会将探头固定抵接在固定杆上,采用弹性带固定的方式较为简单方便且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探头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两端面设有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的轴向方向垂直于所述弹性带两端连接点所成的直线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杆两端面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的轴向方向垂直于弹性带两端连接点所成的直线方向,则探头在被弹性带所固定之后,探头会卡在弧形槽内限制探头的左右摆动,故设置弧形槽能够达到固定探头避免探头发生偏移影响检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带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橡胶材料的固定垫。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弹性带的中间位置固定橡胶材料的固定垫,则弹性带在固定探头时固定垫会贴合在探头表面,橡胶材料的固定垫和探头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从而能够限制探头在被弹性带固定之后发生上下移动对检测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同侧两端还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滑移件和滑杆,所述滑移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于所述滑移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固定杆的同侧两端设置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滑移件和滑杆,滑移件滑动连接于滑杆,支撑杆连接于滑移件,故支撑杆可以通过滑移件在滑杆上进行滑动调整,固定杆两端的支撑杆共同作用可以为固定杆和探头进行支撑固定提高整体的承受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有沿所述固定杆轴向设置指向朝外的T型槽,所述T型槽的轴心与所述弧形槽的轴心垂直,所述滑杆位于所述T型槽内且沿所述T型槽轴向设置有两根,所述滑移件和所述支撑杆亦对应设置有两个和两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沿固定杆轴向设置指向朝外的T型槽,T型槽的轴心与弧形槽轴心垂直,滑杆设有两根沿T型槽轴向设置,滑移件和支撑杆对应设置有两个和两根,则两根支撑杆沿滑杆移动之后到达T型槽顶部位置时两根支撑杆分别向T型槽两侧外叉卡嵌在T型槽的水平支槽内抵接在槽壁上,从而两支撑杆呈八字型,八字型的支撑杆支撑在地面上能够防止整体偏移提高支撑的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件上沿其轴向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支撑杆铰接于所述铰接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滑移件上沿其轴向色设置有铰接座,支撑杆铰接在铰接座上,则支撑杆能够通过铰接转动收回到T型槽内不会对携带造成影响,而固定杆又可以伸缩控制长短,故便于装置的存放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型槽沿所述固定杆轴向的支槽贯穿所述固定杆,且所述滑杆为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T型槽沿固定杆轴向的支槽贯穿固定杆,滑杆为螺栓且螺纹连接在固定杆上,滑杆为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杆上时,滑移件在螺栓上滑动螺栓的螺帽部分可以抵接住滑移件防止滑移件和支撑杆发生脱落,且T型槽支槽贯穿固定杆,则螺栓可以从固定杆被贯穿处塞入T型槽进行螺纹连接,故可以便于滑杆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为可以为探头提供固定支撑便于探头进行平测;其二为可以通过控制固定杆调节两探头间的距离来适应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杆;2、支杆一;3、支杆二;4、抵接件;5、弹性带;6、弧形槽;7、固定垫;8、支撑机构;9、支撑杆;10、滑移件;11、滑杆;12、T型槽;13、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超声波测试仪探头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1和固定件,固定杆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固定件,固定杆1又分为支杆一2和支杆二3,支杆二3套接在内部中空的支杆一2内,支杆一2和支杆二3呈滑动连接,则可以通过控制支杆二3套接在支杆一2内的长度来调节固定杆1的整体的长度,从而使固定在固定杆1两端固定件上的探头间的距离适应实际测量环境,而在支杆一2靠近支杆二3一端的设置有抵接件4贯穿支杆一2,抵接件4一般采用小螺栓螺纹连接于支杆一2抵接于支杆二3,在伸缩支杆二3调整好固定杆1整体的长度后可以旋紧抵接件4抵紧支杆二3限制支杆一2和支杆二3的相对滑动,从而防止在确定好固定长度之后支杆一2和支杆二3之间再发生相对滑动改变固定杆1两端探头之间的距离影响检测。

固定杆1的两端皆设置有轴心竖直的弧形槽6,且固定件设置为两根平行的弹性带5,弹性带5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杆1两端的侧壁且弹性带5和固定杆1的连接所在的直线和弧形槽6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在弹性带5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橡胶材料的固定垫7。

将固定件设置为弹性带5,利用弹性带5的弹性固定测试仪的探头,只需在进行固定时拉动弹性带5然后将探头放入弹性带5内对准弧形槽6,再放松弹性带5即可,故固定操作简单方便,且弹性带5的收缩性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探头,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探头进行固定;而在固定件的两端设置弧形槽6,当探头被弹性带5所固定之后,探头卡嵌在弧形槽6内,弧形槽6可以限制探头的移动,防止圆形的探头固定在固定件两端之后发生滚动,影响探头的稳定度从而对测试的数据造成影响;而在弹性带5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橡胶材料的固定垫7,探头固定在弹性带5内之后,固定垫7会贴合在探头的侧壁上面,而固定垫7又采用的是橡胶材料,橡胶材料和探头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从而橡胶材料的固定垫7能够限制探头的移动防止探头固定在弧形槽6内之后发生竖直方向的相对滑动。

在固定杆1的两端下侧设置有T型槽12,T型槽12的轴线方向和固定杆1的轴线方向平行、和弧形槽6的轴心方向相垂直,T型槽12轴向的支槽贯穿固定杆1,T型槽12内设置有提高装置整体承受能力的支撑机构8,支撑机构8包括滑杆11、滑移件10和支撑杆9,滑杆11为螺栓,螺栓沿T型槽12的轴向设置且螺纹连接在固定杆1上,而滑移件10则滑动连接在螺栓的螺杆部分,滑移件10上还设有沿其轴向的铰接座13,支撑杆9通过铰接座13连接在滑移件10上,支撑杆9和铰接座13之间铰接。

采用螺栓为滑杆11设置在T型槽12内螺纹连接于固定杆1,便于滑杆11的连接和拆卸,且滑移件10在螺栓上滑动时,螺栓的螺帽部分可以抵接住滑移件10限制滑移件10的移动,防止滑移件10从滑杆11上脱落下来,将T型槽12的轴向支槽设置为贯穿固定杆1亦是为了便于支撑结构整体的安装和拆卸。

在T型槽12内的滑杆11设有沿固定杆1轴向设置平行的两根,两根滑杆11上分别滑动连接有滑移件10,而滑移件10上也分别铰接有支撑杆9,移动滑杆11上的滑移件10,移动到T型槽12两侧的支槽处,由于滑移件10是滑动连接在滑杆11上的,所以可以对滑移件10进行转动,使两根支撑杆9分别卡嵌在T型槽12两侧的支槽内且抵接在支槽的槽壁上,然后将支撑杆9支撑在地面上,此时支撑杆9呈八字型在对装置整体进行支撑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固定好探头之后装置整体和探头发生侧翻,大大的提高了装置固定的稳定性。

支撑杆9若是一直和滑移件10保持垂直伸出T型槽12,则会对携带和存放造成影响,所以在滑移件10上设置沿其轴向的铰接座13,支撑杆9和铰接座13之间铰接可以围绕铰接点进行转动,则当装置需要进行携带和存放时,支撑杆9可以通过转动收放在T型槽12内,而固定杆1又分为支杆一2和支杆二3可以进行伸缩存放,故可以达到便于携带和存放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