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口安防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090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社区人口安防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系统,特别涉及社区人口安防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繁荣致使许多城市外来流动人口众多,而这部分人口具有流动性大、居住位置分散、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各不相同、管理难度高、易发治安事件等特点。以往采用普通的管理手段,投入大量的治安人员进行24小时巡逻,管理成本非常高,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存在管理盲区,不易杜绝入室盗窃、抢劫等刑事案件发生,并且常住、租住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社区人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框图,该系统主要包括有多个小区安防节点和分别与小区安防节点连接的社区中心监控点。小区安防节点包括小区大门控制节点和单元门禁系统,各单元门禁系统之间与小区大门控制节点组成局域网。小区大门控制节点包括接收门禁系统信息的交换机,与交换机分别连接的收发器、信息读写器和摄像机。社区中心监控点包括接收小区安防节点信息的收发器,与收发器连接的交换机,与交换机连接的用于存储发/读卡信息和抓拍照片信息的存储服务器,与交换机连接的用于保存刷卡、报警及图片记录并与公安部门专网相通的数据库服务器,与交换机连接的信息读写器和摄像机。

其中,交换机能够为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其外部包裹有壳体。交换机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的电子元件会因电流做功而发热,随着时间的推移,壳体内的温度会逐渐升高,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当壳体内的温度超过其最高允许温度时,电子元件会被烧毁,从而影响交换机的正常运行,而人们往往无法直接察觉到温度的变化,导致不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社区人口安防监控系统,当交换机内部的温度过高时,能够自动进行警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社区人口安防监控系统,包括交换机,所述交换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温度报警器,所述温度报警器包括设置于壳体内并用于检测壳体内的温度是否超过标准温度以输出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单元、耦接于温度检测单元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响应于温度检测信号的警示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具有一基准值,所述基准值对应于标准温度;

当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壳体内的温度超过标准温度时,所述警示单元进行警示。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温度检测单元能够有效监测交换机壳体内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反馈给警示单元;当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壳体内的温度超过标准温度时,警示单元能够进行警示,以提醒人们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交换机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而导致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温度检测部和用于提供基准值的比较部;所述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壳体内的温度变化以输出温度信号;所述比较部耦接于温度检测部以接收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温度检测信号至警示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比较部能够将温度检测部测得的温度值通过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温度检测信号至警示单元,使得检测更加精确,还能避免外界其他微小的温度变化对温度检测单元的温度监测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比较部的输出端还耦接有用于提高基准值电压以降低标准温度的反馈部。

采用上述方案,反馈部为比较部提供正反馈信号,使比较部在输出高电平的温度检测信号后,能够通过正反馈提高其基准值电压,从而降低基准值所对应的标准温度,即恢复温度,避免温度检测信号的值在标准温度值附近波动,而导致警示单元的工作状态不断发生跳变,进而影响警示单元的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比较部还耦接有用于调节基准值的调节部。

采用上述方案,调节部可以调整比较部的基准值,从而调节温度检测单元的标准温度值,以适应不同工况,增加了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温度报警器的凹腔,所述壳体的表面对应于凹腔开口的位置盖合有盖板,所述温度报警器固定于盖板的盖合面上;

所述盖板的一端沿其板面方向向外延伸有插扣,所述盖板的另一端设有U型弹臂,所述U型弹臂的活动端设置有公扣;所述壳体的表面对应于凹腔的开口一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面开设有供插扣扣接的插槽,所述凹腔对应其开口的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U型弹臂以供所述公扣扣接的扣槽。

采用上述方案,凹腔能够用于放置温度报警器,使得温度报警器能够精确监测壳体内的温度变化;通过盖板既能盖住凹腔的开口,使得灰尘无法进入到凹腔内,同时温度报警器能随盖板的开合而进行相应的拆装,便于更换以及维修;插扣与插槽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盖板一端的快速拆装,而U型弹臂、公扣以及扣槽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盖板另一端的快速拆装,从而实现整块盖板与凹腔之间快速拆装,提升了操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对应于凹腔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呈相对设置的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红外线,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线并根据是否接收到红外线而输出相应的红外线检测信号,所述接收模块上耦接有响应于红外线检测信号的执行单元;

当温度报警器容置于凹腔内,以隔断由发射模块所发出的红外线时,所述执行单元控制交换机能够被启动;反之,交换机无法启动。

采用上述方案,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监测温度报警器是否已经放置于凹腔内;若温度报警器已经放置于凹腔内,则其能有效隔断由发射模块所发出的红外线,此时执行单元控制交换机能被正常启动;反之,若温度报警器没有安装于凹腔内,则发射模块所发出的红外线能够保持导通状态,此时执行单元能够切断交换机,使其无法启动,进而避免交换机在未安装温度报警器的情况下工作,而失去高温报警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温度检测单元能够有效监测交换机壳体内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反馈给警示单元;当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壳体内的温度超过标准温度时,警示单元能够进行警示,以提醒人们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交换机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而导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社区人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4为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5为本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三。

图中:1、交换机;2、壳体;3、警示单元;4、温度检测部;5、比较部;6、反馈部;7、调节部;8、温度报警器;9、凹腔;10、盖板;11、插扣;12、U型弹臂;13、公扣;14、限位块;15、插槽;16、扣槽;17、发射模块;18、接收模块;19、执行单元;20、握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社区人口安防监控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交换机1,交换机1包括壳体2,该壳体2优选呈长方体设置,于其一侧设置有若干供网线的水晶头插接的插头。壳体2内设有温度报警器8,该温度报警器8包括有一用于封装电子元器件的外壳,以保护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高度大于壳体2的壁厚。

如图2所示,壳体2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温度报警器8的凹腔9,该凹腔9的开口优选呈方形,且大于温度报警器8的外壳尺寸,以使温度报警器8能够顺利放置于凹腔9内。壳体2的表面对应于凹腔9开口的位置盖合有盖板10,该盖板10的板面形状也优选为与凹腔9的开口形状一致的方形,其尺寸大于凹腔9的开口尺寸,以使盖板10不会陷入到凹腔9内。温度报警器8固定于盖板10的盖合面上,以使温度报警器8能随着盖板10的开合而进行相应地取放。

盖板10的一端沿其板面方向向外延伸有插扣11,该插扣11优选设置于盖板10边沿的中间位置;盖板10的另一端设有U型弹臂12,该U型弹臂12的一端固定于盖板10的边沿的中间位置,且U型弹臂12的弧面朝向壳体2,U型弹臂12的活动端设置有公扣13,该公扣13向外设置,其能随U型弹臂12的活动端而进行相应的前进或者后退。为了方便操作,于U型弹臂12的活动端延伸有握持板20。

壳体2的表面对应于凹腔9的开口一侧设有限位块14,该限位块14呈长条状设置,其沿着凹腔9的开口边沿设置,以与盖板10的边沿相对应,限位块14的侧面开设有供插扣11扣接的插槽15;凹腔9对应其开口的另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U型弹臂12以供公扣13扣接的扣槽16。

如图4所示,壳体2内对应于凹腔9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呈相对设置的发射模块17与接收模块18,即发射模块17与接收模块18均设置于交换机1壳体2的内侧,且分别正对设置于凹腔9的开口两侧。

如图5所示,发射模块17用于发射红外线,其包括NE555定时器A1、电阻R10、R11、R12、电容C5、C6和红外发射管L1;NE555定时器A1的1脚接地,电阻R10耦接于NE555定时器A1的2脚和3脚之间;红外发射管L1的阳极耦接于3脚,阴极通过电阻R12接地,电阻R12起到限流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红外发射管L1由于电流过大而损坏;NE555定时器A1的5脚通过电容C6接地;串联连接的电阻R11和电容C5,电阻R11的另一端耦接于电压Vcc,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NE555定时器A1的6脚耦接于电阻R11和电容C5的连接点;上述连接方式构成了555多谐振荡器,其能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波于红外发射管L1,使红外发射管L1能够输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作用于接收模块18。

如图5所示,接收模块18用于接收红外线并根据是否接收到红外线而输出相应的红外线检测信号,其包括红外接收管L2、电阻R4、R5、R13、R14、R8、R9、电容C3、C4、二极管D2和比较器A2;红外接收管L2的阳极接地,阴极耦接于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耦接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4的一端耦接于电容C3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2的阴极,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电容C4与电阻R13的连接点,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一端耦接于电压E,另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8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输出端,另一端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其中红外接收管L2与红外发射管L1呈相对设置,以使红外发射管L1所发出的红外线能够被红外接收管L2接收到。

电阻R14和R8构成了分压电路,为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提供基准电压,基准电压值由电阻R8在电压E中所占的比值决定。当红外接收管L2接收到红外线时会产生电流,并且随着红外线的从弱变强,电流也会跟着从小变大,使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逐渐升高;当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值时,比较器A2通过电阻R9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

反之,当红外接收管L2没有接收到红外线或者红外线很弱时,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接近于零,这时比较器A2通过电阻R9输出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其中二极管D2起到整流作用,电容C4起到滤波作用,电阻R13起到限流作用,防止输入比较器A2的电流过大而导致比较器A2损坏,电阻R9也起到限流作用,防止比较器A2输出的电流过大。

如图6所示,接收模块18上耦接有响应于红外线检测信号的执行单元19,执行单元19包括继电器KA、NPN型的三极管Q2和续流二极管D3,继电器KA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4,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电阻R9的输出端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3与继电器KA的线圈反并联。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KA-1串联于交换机1的供电回路中。

当温度报警器8容置于凹腔9内,以隔断由发射模块17所发出的红外线时,执行单元19控制交换机1能够被启动;反之,交换机1无法启动。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交换机1上安装温度报警器8时,先将盖板10上的插扣11插入至限位块14的插槽15内,以限定盖板10的一端位置,然后将U型弹臂12放入至扣槽16内,并通过公扣13将其扣紧,以限定盖板10的另一端位置。

此时,温度报警器8随着盖板10被放入至凹腔9内,以隔断由发射模块17所发出的红外线,使得接收模块18无法接收到,从而输出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2的基极,使三极管Q2导通,继电器KA的线圈得电吸合,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闭合,导通交换机1的供电回路,使得交换机1能够被启动。

若未将温度报警器8安装于凹腔9内,则发射模块17所发出的红外线未被隔断,使得接收模块18能够接收到红外线,从而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2的基极,使三极管Q2截止,继电器KA的线圈失电复位,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断开,以切断交换机1的供电回路,使交换机1无法启动,进而避免交换机1在未安装温度报警器8的情况下被使用,从而保证温度报警器8的检测以及警示效果。

如图7所示,温度报警器8包括设置于壳体2内并用于检测壳体2内的温度是否超过标准温度以输出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单元、耦接于温度检测单元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响应于温度检测信号的警示单元3,温度检测单元具有一基准值,基准值对应于标准温度。当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壳体2内的温度超过标准温度时,警示单元3进行警示。

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温度检测部4和用于提供基准值的比较部5。

温度检测部4用于检测壳体2内的温度变化以输出温度信号。温度检测部4包括热敏电阻Rt、电阻R6和R7;电阻R7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2,另一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一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和电阻R7的连接点,另一端输出温度信号至比较部5;电阻R6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2接地。其中热敏电阻Rt优选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即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之,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热敏电阻Rt与电阻R7构成了分压电路,当交换机1壳体2内的温度上升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减小,其与电阻R7之间的连接点电压随之降低;相反地,当壳体2内的温度下降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增加,其与电阻R7之间的连接点电压随之上升。其中电容C2起稳压滤波的作用,电阻R6起限流作用。

比较部5耦接于温度检测部4以接收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的值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后输出相应的温度检测信号至警示单元3。比较部5为比较器U,比较器U的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6与电容C2的连接点,输出端输出温度检测信号至警示单元3。

比较部5还耦接有用于调节基准值的调节部7。调节部7包括可变电阻R1、可变电阻R3和电容C1,可变电阻R1的a端耦接于电压V1,b端耦接于可变电阻R3的a端;可变电阻R3的b端接地,可变电阻R1和可变电阻R3的连接点耦接于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

可变电阻R1与R3共同构成了分压电路,通过调节R1与R3的阻值能够调节两者之间的连接点电压,该电压作为温度检测单元的基准值电压作用于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其对应于交换机1壳体2内的标准温度,且电压值越高,对应的标准温度值就越低。

电容C1的两端分别耦接于可变电阻R3的两端,电容C1起稳压作用,使得可变电阻R3在进行调节时,其两端的电压变化能够更加平滑。

比较部5的输出端还耦接有用于提高基准值电压以降低标准温度的反馈部6。反馈部6包括可变电阻R2和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阳极耦接于比较器U的输出端,阴极耦接于可变电阻R2的a端,可变电阻R2的b端耦接于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

通过二极管D1和可变电阻R2形成了正反馈回路,当比较器U输出高电平时,通过正反馈回路将输出信号叠加到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使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升高;其中二极管D1起单向导通作用,防止电压V1通过正反馈回路倒灌到比较器U的输出端;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2的阻值可以改变流入到比较器U同相输入端的电流大小,从而调节正反馈电压的值。

警示单元3包括蜂鸣器SP和NPN型的三极管Q1,蜂鸣器SP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3,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U的输出端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发射极接地。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温度报警器8已经安装于凹腔9内时,其能正常监测交换机1壳体2内的温度变化。

当壳体2内部的温度正常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较高,使比较器U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其同相输入端的电压,这时比较器U输出低电平的温度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截止,以切断蜂鸣器SP的供电回路,使蜂鸣器SP不进行警示。

当交换机1壳体2内的温度升高时,设置于壳体2内部的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之减小,使作用于比较器U上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减小;当温度超过标准温度时,比较器U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正好小于其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使比较器U输出高电平的温度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导通,蜂鸣器SP发出警报声。

同时比较器U的输出端通过反馈部6使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升高,从而使壳体2内的恢复温度小于原来的标准温度,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2的阻值可以调节恢复温度的高低。

当交换机1停止运行后,壳体2内部的温度开始下降,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之增加,从而使比较器U的反相输入端电压不断升高,当温度下降到小于原来标准温度的恢复温度时,比较器U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才能重新大于其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使比较器U再次输出低电平的温度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截止,蜂鸣器SP停止警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