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461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针对基站铅酸蓄电池大多只检测电池组单体电压,由于基站铅酸蓄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蓄电池单体电压并不能体现电池性能。还有部分企业开发的铅酸蓄电池内阻测量设备,需要对蓄电池进行大电流放电,根据电压跌落情况计算蓄电池内阻,由于我国大部分基站都是无人值守基站,并且这种大电流放电方法对测量设备安全系数要求特别高,如果相应元器件有问题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产品的测量精度高,测试反应速度快;采用低功耗器件设计,设备功耗低;工作温度范围宽;测量数据可通过GPRS模块上传到监控中心。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其组成包括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向电池组激励同步电路发送信号,所述的电池组激励同步电路向蓄电池发送信号,所述的蓄电池向切换电路发送信号,所述的切换电路向微弱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发送信号,所述的微弱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向A/D转换电路发送信号,所述的A/D转换电路向单片机发送信号;

所述的单片机向状态指示灯发送信号,所述的单片机接收开关电源的信号,所述的单片机与通讯电路双向传递信号。

所述的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所述的单片机U1的9号引脚连接外部晶振CR1的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1的10号引脚连接外部晶振CR1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1的1号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64号引脚、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工作电压+3.3V端与接口J111的3号引脚,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单片机U1的63号引脚与单片机U1的62号引脚,

所述的单片机U1的58号引脚连接接口J112的2号引脚,所述的接口J112的1号引脚连接接口J111的2号引脚。

所述的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电池组激励同步电路包括译码器U4,所述的译码器U4的1号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17号引脚,所述的译码器U4的2号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16号引脚,所述的译码器U4的3号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15号引脚,

所述的译码器U4的16号引脚连接工作电压+3.3V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译码器U4的8号引脚与接地端,

所述的译码器U4的5号引脚连接光继电器U3的2号引脚,所述的译码器U4的6号引脚连接光继电器U3的4号引脚,

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1号引脚连接接口PZ2的3号引脚,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3号引脚连接接口PZ2的2号引脚,所述的接口PZ2的1号引脚连接工作电压+3.3V,

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5号引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8的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G,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005的负极,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6005的正极连接MOS管Q2的源极S,

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6号引脚连接光继电器U3的7号引脚与48v恒流源的2号端,所述的48v恒流源的1号端连接MOS管Q2的漏极D、MOS管Q1的漏极D,

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8号引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7的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G,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004的负极,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6004的正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S。

所述的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所述的48v恒流源包括接口J100,所述的接口J100连接蓄电池组,所述的接口J100的2号引脚连接电阻C602的一端、三端稳压芯片U603的1号引脚、三极管T601的集电极c与三极管T602的集电极c,

所述的接口J100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C609的一端、三极管T602的发射极e与运放器U604A的负输入端,所述的电阻C60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三极管T602的基极e连接三极管T601的发射极e,所述的三极管T601的基极e连接运放器U604A的输出端,所述的运放器U604A的正输入端并联电阻R607的一端、电阻R608的一端与电容C60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60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60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603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603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C603的一端、运放器U604A的8号端与电阻R607的另一端,所述的运放器U604A的4号端接地。

所述的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所述的微弱信号放大滤波电路的VIN+与基站现场电池进行连接,所述的VIN+还连接电阻R20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02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05的负极、电阻R203的一端与电容C204的一端,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205的正极接地,所述的电阻R20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20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6的一端、电阻R205的一端、二极管D204的正极与二极管D203的负极;

所述的电阻R20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03的正极、二极管D204的负极、电容C205的一端与接地端;

所述的电阻R20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7的一端与电容C20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07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202A的正输入端与电容C205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容C20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9的一端、电容C209的一端与运放器U202A的输出端,所述的电阻R20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8的一端与运放器U202A的负输入端,所述的运放器U202A的4号端连接工作电压+5V与电容C207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0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所述的运放器U202A的5号端连接工作电压-5V与电容C20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0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20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0的一端与电阻R21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10的一端与接地端,所述的电容C210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202B的正输入端与电阻R21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0的另一端与电容C211的一端,

所述的电容C211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202B的输出端、电容C212的一端与电阻R21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14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13的一端与运放器U202B的负输入端;

所述的电容C2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5的一端与运放器U202C的正输入端,所述的电阻R2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运放器U202C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217的一端与电阻R216的一端,

所述的电阻R21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8的另一端、电阻R213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所述的电阻R217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202C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的59号引脚。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功耗低,产品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精度高,反应速度快。

3.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功能扩展。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流程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控制电路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励同步电路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流源电路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弱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其特征是:其组成包括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向电池组激励同步电路发送信号,所述的电池组激励同步电路向蓄电池发送信号,所述的蓄电池向切换电路发送信号,所述的切换电路向微弱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发送信号,所述的微弱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向A/D转换电路发送信号,所述的A/D转换电路向单片机发送信号;

所述的单片机向状态指示灯发送信号,所述的单片机接收开关电源的信号,所述的单片机与通讯电路双向传递信号。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所述的单片机U1的9号引脚连接外部晶振CR1的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1的10号引脚连接外部晶振CR1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1的1号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64号引脚、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工作电压+3.3V端与接口J111的3号引脚,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单片机U1的63号引脚与单片机U1的62号引脚,

所述的单片机U1的58号引脚连接接口J112的2号引脚,所述的接口J112的1号引脚连接接口J111的2号引脚。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的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电池组激励同步电路包括译码器U4,所述的译码器U4的1号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17号引脚,所述的译码器U4的2号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16号引脚,所述的译码器U4的3号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15号引脚,

所述的译码器U4的16号引脚连接工作电压+3.3V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译码器U4的8号引脚与接地端,

所述的译码器U4的5号引脚连接光继电器U3的2号引脚,所述的译码器U4的6号引脚连接光继电器U3的4号引脚,

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1号引脚连接接口PZ2的3号引脚,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3号引脚连接接口PZ2的2号引脚,所述的接口PZ2的1号引脚连接工作电压+3.3V,

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5号引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8的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G,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005的负极,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6005的正极连接MOS管Q2的源极S,

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6号引脚连接光继电器U3的7号引脚与48v恒流源的2号端,所述的48v恒流源的1号端连接MOS管Q2的漏极D、MOS管Q1的漏极D,

所述的光继电器U3的8号引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7的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G,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004的负极,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6004的正极连接MOS管Q1的源极S。

实施例4

实施例3所述的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所述的48v恒流源包括接口J100,所述的接口J100连接蓄电池组,所述的接口J100的2号引脚连接电阻C602的一端、三端稳压芯片U603的1号引脚、三极管T601的集电极c与三极管T602的集电极c,

所述的接口J100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C609的一端、三极管T602的发射极e与运放器U604A的负输入端,所述的电阻C60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三极管T602的基极e连接三极管T601的发射极e,所述的三极管T601的基极e连接运放器U604A的输出端,所述的运放器U604A的正输入端并联电阻R607的一端、电阻R608的一端与电容C60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60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阻R60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603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芯片U603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C603的一端、运放器U604A的8号端与电阻R607的另一端,所述的运放器U604A的4号端接地。

实施例5

实施例1所述的基站用铅酸电池内阻检测模块,所述的微弱信号放大滤波电路的VIN+与基站现场电池进行连接,所述的VIN+还连接电阻R20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02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05的负极、电阻R203的一端与电容C204的一端,所述的稳压二极管D205的正极接地,所述的电阻R20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20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6的一端、电阻R205的一端、二极管D204的正极与二极管D203的负极;

所述的电阻R20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03的正极、二极管D204的负极、电容C205的一端与接地端;

所述的电阻R20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7的一端与电容C20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07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202A的正输入端与电容C205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容C20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9的一端、电容C209的一端与运放器U202A的输出端,所述的电阻R20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8的一端与运放器U202A的负输入端,所述的运放器U202A的4号端连接工作电压+5V与电容C207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0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所述的运放器U202A的5号端连接工作电压-5V与电容C20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0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容C20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0的一端与电阻R21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10的一端与接地端,所述的电容C210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202B的正输入端与电阻R21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0的另一端与电容C211的一端,

所述的电容C211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202B的输出端、电容C212的一端与电阻R21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14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13的一端与运放器U202B的负输入端;

所述的电容C2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5的一端与运放器U202C的正输入端,所述的电阻R2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运放器U202C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217的一端与电阻R216的一端,

所述的电阻R21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08的另一端、电阻R213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所述的电阻R217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202C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的59号引脚。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